2018 年山东临沂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体现心理学派强调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
的生物,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反对环境决定和本能驱动?(
)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学派
2.校园生活、班级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等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空无课程 D.狭义课程
3.平衡木运动员在平衡木上行走时,主要依靠(
)来控制行走和平衡。
A.大脑和小脑 B.大脑和脊髓
C.脑于和小脑 D.大脑和间脑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体现了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
)现象。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替代强化
5.“甜蜜的嗓音”指的是下列哪一种感觉现象?(
)
A.感觉后像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感觉补偿
6.下列关于教育概念最准确的描述是(
)
A.教育是一代人对那些还不能成熟地应付生活的年青一代所施加的影响
B.教育是“养子使做善也”
C.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7.窗外传来鞭炮声使教室里有的学生不再安心于课程的学习,从心理学注意的角度对
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
A.有意注意和注意转移 B.无意注意和意识转移
C.无意注意和注意分散 D.无意注意和注意分配
8.生产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都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其中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
约着(
)
A.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教育的领导权
C.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D.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9.通常认为,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
A.记忆能力 B.观察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10.儿童从会算“二个苹果加三个苹果等于五个苹果”,上升到“2+3=5”的思维变化,
体现的发展趋势是(
)
A.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 B.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C.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 D.从常规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
11.下列关键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关键期的概念起源于对动物的研究
B.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人类个体的相关机能便无法弥补
C.2 岁左右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D.关键期主要集中在人类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为早期教育开展提出了依据
12.下列现象属于情绪的是(
)
A.看到美味佳肴会让人产生愉快的体验 B.解答出一道难题感到满足
C.撒谎后心里感到不安 D.游历美好山川时让人心生美感
13.老师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内在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4.某人在遇到麻烦时,想寻求帮助又怕遭人拒绝,还有的人想跳槽到收入和福利较高
的工作岗位,但又担心工作性质有差异和人际关系不容易适应。以上体现了动机斗争的哪两
种形式?(
)
A.双趋冲突和趋避冲突 B.双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C.趋避冲突和双避冲突 D.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15.推进学年制度,分科教学和班级授课,从无序的个别教学向有序的制度化的班级授
课的转变,其初由_____在_____中提出来的。(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卢梭《爱弥儿》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D.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社会》
16.认为智力由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认识自然的智力等八个
方面构成,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外,因而在
评价学生时不能按照唯一的标准。这种智力理论是(
)
A.智力群因素理论 B.智力因素分析理论
C.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17.以下属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念的是(
)
A.教师中心 B.教材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18.因材施教是与下列哪一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9.关于学生的学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不只是知识的获得
B.学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C.学习是教师把知识由外而内地灌输给学生
D.学生的学习以获取间接经验为主
20.下列关于学生观描述错误的是(
)
A.学生是可以与教师平等相处的人 B.学生犯错误属于正常现象
C.学生是教师加工改造的对象 D.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突发情况能做出及时而智慧的反应,即具有教育机智。
这主要体现了教师劳动(
)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专业性
22.以下①~⑦种教师行为中,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及有关政策法规的是(
)
①按名次排座位;
②作业完不成,罚站一星期;
③当众嘲笑,羞辱学生;
④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
⑤教师辅导自己班的学生并收费用;
⑥因为找不到违反纪律的某个学生,就将全部同学罚站;
⑦对学生各方面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
A.①②③⑤⑦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
23.下列属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是(
)
①倡导教师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②增加课程难度;
③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④增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⑤进一步强化分科教学;
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⑥
24.下列描述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是(
)
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②把育人为本作为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③加快普及义务教育;
④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⑤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⑥义务教育阶段可以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⑤
25.关于直观教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观教具的运用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相契合
B.直观过程要与讲解相结合
C.直观运用的越多,学习效果越好
D.形象的描述,通俗的比较也属于直观手段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②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③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④教师进行有偿家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7.下列描述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关于教师的基本义务的规定是(
)
①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
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
书;
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不断提高自己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⑤制止有害学生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
长的现象;
⑥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认。”能够有效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理论是
(
)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9.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程作业评议及书面测验等方式,对学生
的知识掌握及能力进行及时测评和反馈,不强调成绩的评定,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30.学生喜欢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书,解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题,活动本身能给他们带来
愉悦。这种指向任务本身的动机按照类型划分属于(
)
A.外部动机和认知内驱力 B.外部动机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C.内部动机和认知内驱力 D.内部动机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31.下列描述中属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是(
)
①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②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③适当加大学生的课后作业量;
④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⑤合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⑥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32.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后再学英语字母时,经常把英语字母读成汉语拼音。这种迁移
按照分类属于(
)
A.顺向迁移和正迁移 B.逆向迁移和负迁移
C.顺向迁移和负迁移 D.逆向迁移和正迁移
33.与动作技能相比较,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
①物质性②观念性③内隐性
④外显性⑤简缩性⑥扩展性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④⑥D.②④⑤
34.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维果斯基
C.班杜拉 D.华生
35.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
A.改善人口素质 B.促进经济增长
C.推动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D.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6.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
)
A.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 B.真实情景对于学习的价值
C.社会互动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D.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37.教师针对学员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①通过关心、爱护,培养师生感情,消除对立情绪;
②通过有效的说服,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对于其不良行为不可以采用惩罚手段;
④对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军事化”管理;
⑤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荣誉感;
⑥帮助学生形成和巩固新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A.①②⑤⑥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⑥
3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优化课程结构的叙述是(
)
A.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
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改变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