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贵州黔东南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 年贵州黔东南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8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用 2B 铅笔将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灯泡发光 C. 蜡烛燃烧 D. 酒精挥发 【答案】C 2. 2021 年 3 月 20 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 6 座三 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瓷器等重要文物,其中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 金。下列有关这些文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青铜耐腐蚀 B. 青铜属于纯净物 C. 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D. 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3.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 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O2 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 -2 Mg O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 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 2CO 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答案】C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保证实验的安全、顺利完成,要特别注意一些操作事项。下列是初 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事项,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粗盐提纯中蒸发结晶,要边用酒精灯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将水蒸干为止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将点燃的过量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或广口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待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才能把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B 5.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下图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之一燃 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丙与丁物质的质量比为 33∶18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 参加反应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 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8 【答案】A 6.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归纳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7.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向 HCl 和 Mg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C. 分别向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 CaO 【答案】C 8. 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方法 A B C D Fe(Cu) 向物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 KCl(MnO2) 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O2(CO) 将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将物质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NaCl(CaCl2) 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A. A 【答案】D B. B C. C D. D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 4 个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2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 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9.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在保护身体健康、能源、环境和材料等方面,为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 物质、精神需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加碘食盐”、“高钙牛奶”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和“钙”,这里的“碘”和“钙”应 理解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2)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该气体进入人体后会与最基本的糖类物质葡萄糖发生反应,为人 体活动提供能量。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用胃舒平治疗 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长征五号火箭目前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起飞推力超过 1000 吨,运载能力接近 25 吨。它使用 由零下 183℃的液氧和零下 253℃的液氢为芯一级和芯二级发动机的推进剂,所以该火箭也被称为“冰箭”。 将氧气和氢气转化为液氧和液氢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芯一级和芯二级发动机工作时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 (5)2021 年 3 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必须做好 “加减法”,一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一手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 衡。碳捕捉技术常用 NaOH 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捕捉室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O2(氧气) ③. Al OH + 3HCl= AlCl +3H O 3 2   3 ④. 物理 ⑤. 2H +O 2 2 点燃 2H O 2 ⑥ . 热 值 高 、 无 污 染 、 质 量 轻 ( 答 对 一 条 均 可 给 分 ) ⑦ . 2NaOH+CO Na CO +H = 2 2 3 O 2 ⑧. NaOH(氢氧化钠) 10. 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现象回 答下列问题。 (1)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 是___________; (2)根据②处白磷不燃烧的原理,写出一个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 【答案】 ①.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②.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熄灭着火的油锅(用 隔绝氧气原理灭火的方法均可给分) 11.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在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2)在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或“>”连接)。 (3)现有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B.溶液质量:丙>乙>甲 C.溶剂质量:无法确定 【答案】 ①. 40 ②. 乙>甲=丙 ③. C 12. A—K 及 X、Y 均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其中 A、C 在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X、E 均为黑色固体且为氧化物,I 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根据 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E 的化学式___________,物质 D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 与 X 作用生成 B 和 C:___________; ②G 和 H 作用生成蓝色沉淀和 J:___________。 【答案】 ①. CuO ②. 作食品干燥剂或食品加热剂(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③. 2H2O2 2MnO O2↑ +2H2O ④. 2NaOH+CuCl2=Cu(OH)2↓+2NaCl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2 个题,方程式每个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 卡对应的区域内)
13. 下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若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 字母),如用 E 装置来测定制得氧气的体积,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有影响”或 “无影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某同学为了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 止,选择 C 装置来制二氧化碳。小组同学讨论后发现此装置有一处错误需改正后才能进行实验,该错误是 ___________。改正后制得的二氧化碳如用 D 装置收集,应从___________(填 a 或 b)端通入。 【答案】 ①. 酒精灯 ②. 2KMnO K MnO +MnO +O  ③. A 2 2 ④. 无影响 ⑤. Δ 4 2 4 CaCO 2 + 3 HCl CaCl = 可) ⑦. b + + 2 H O 2 CO  2 ⑥. C 装置中的多孔隔板不应该用铁质材料(其它合理答案均 14. 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 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 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2O;猜想二:___________;猜想三:CO2、CO、H2O。 【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下列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
(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 ___________(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 E 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 C 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C 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 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 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 C 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 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CO2、H2O ②. BDECD(或 BDEC 或 BDEACD 或 BDEAC) ③. 除尽 CO2 气体(能强调到 完全吸收 CO2 的答案均可) ④. 变成蓝色 ⑤. Fe2O3+3CO 3CO2+2Fe ⑥. 没有尾气处理装 高温 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四、计算题:(本题只有 1 个小题,共 6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社会实践中,对废品回收站中废弃电器零部件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含 量产生了兴趣,为了测定该黄铜中铜的含量,小组同学将黄铜带入化学实验室,称取该黄铜样品 50 克放入 指定容器中,然后分四次加入稀硫酸,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次数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43.5 37 35 n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n 的数值应该为___________;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5;(2)70%;(3)9.8%; 解:由(1)中的分析可知,每 100g 的稀硫酸可反应掉 6.5g 的锌,设每 100 克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x。 +H SO =ZnSO +H 4 4  2 2 98 x Zn 65 6.5g 65 6.5g 98 x = ,x=9.8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8g 100% 9.8% 100g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