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贵州黔东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贵州黔东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胶擦擦干净后再重新选涂其它答 案标号。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怂恿.(yǒng) B. 恪.守(gè) C. 干涸.(hé) D. 贮.蓄(zhù) 【答案】C 吝啬.(sè) 蝉蜕.(tuì) 蜷.伏(quán) 秕.谷(bǐ) 随声附和.(hé) 自惭形秽.(huì) 矫.揉造作(jiǎo) 咄.咄逼人(duó)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殇.:战死者 东施效颦.:皱眉 锲.而不舍:刻 B. 拾.级:轻步而下 怪诞.不经:荒唐、离奇 吹毛求庛.:毛病、差错 C. 羸.弱:柔软、无力 心无旁鹜.:追求 D. 荣鹰.:承受、承当 行将就木.:棺材 不言而喻.:明白 怒不可遏.:爆发 【答案】A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建设科技强国过程中,我们要妄自菲薄....,不要妄自尊大。 B.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扶贫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事例不胜枚举,可真是罄竹难书....啊! C. 人的一生,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风景。 D. 穿上红马甲的校学生会干部来到餐厅维持秩序,在他们的帮助下,就餐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答案】C 4.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由于创新在各个领域蔚然成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本句成分残缺,是病句) B. 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大会对我州如何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出了新思路。 (句中“对”是介词,“和”是连词,“新”是形容词) C. “眨眼睛”“干得很好”“他的声音”这三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补充短语、偏正短语。
D. 5 月 28 日,2021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圆满闭幕。(句子主干是:博览会圆满闭幕。) 【答案】D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深入学习和研 究, , , , , 。因此,我们要对“四史”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进 而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①才能深刻体悟到我们党带领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做出的艰苦奋斗 ②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③进而有效抵御一切歪曲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抹黑党的领袖和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迷雾 ④才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带领人民所走过的苦难辉煌的漫长革命岁月和筚路维艰的社会主义建 设历程 ⑤才能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刻、更完整、更科学的认知 A. ⑤①②③④ B. ⑤④①③② C. ④⑤③①② D. ①④⑤③② 【答案】B 6.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手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使用手机。 B. 5 月 20 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黔东南州委书记桑维亮到凯里学院为师生讲授“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教育课。 C.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D.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创们选取《新青年》杂志作为叙事切入点,借其串联起 1915 年到 1921 年的历史, 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 【答案】A 7.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其中,常见的敬辞有“贵庚”“贤弟”“奉陪”“令尊”等。 B. 科幻小说是将科学和幻想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 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C.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评剧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又是现存剧种之 中知名度最高的戏曲剧种。 D.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最重要—重要—次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 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答案】C 二、古诗文阅读(32 分) (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①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②皆有可观者。邑 人奇之,稍稍③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④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⑤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注释】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稍稍:渐渐。④环谒:四处拜访。 ⑤泯然:消失的样子。 8.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 B. 尝趋.百里外(动词,快步走) C. 未尝.识书具(副词,曾经) D.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动词,同“攀”,牵) 9.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0.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一句中的“嗜”指特别的爱好,暗含着学习成癖、欲罢不能之意。 B. 【甲】文中的“我”是一个勤奋、好学、恭敬虔诚的人;【乙】文中的方仲永是一个少时天资过人,才
华横溢,长大后平庸无奇的人。 C. 对联“五岁作诗弱冠渐平庸,谁之过?天资为赐后天须勤奋,学为先”体现了【乙】文的主旨。 D. 你要写一篇谈学习的演讲稿,【甲】【乙】两文的事例均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正面 材料。 11. 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答案】 8. A 9. C 10. D 11. 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从此,(大家)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二)古诗文积累赏析(15 分,共 2 小题) 12. 根据所给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白居易的《卖炭翁》里表现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上谈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并引用了我们学过《<论语 >十二章》的一段话,他说:“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1)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2)窈窕淑女, ④. 君 子好逑。 ⑤. (3)峰峦如聚, ⑥. 波涛如怒。 ⑦. (4)晴空一鹤排云上, ⑧. 便引诗 情到碧霄。 ⑨. (5)可怜身上衣正单, ⑩.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⑪. (6)学而不思则罔, ⑫. 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3. 题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有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4. 运用典故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作者在用典中提到了哪三位历史人物?
15. 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作,作者采用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你从这三问三答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3. 有感而发、有感想。 14. 曹操或曹孟德;刘备或刘玄德;孙权或孙仲谋。 15. 读出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 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共 8 小题) (一) 阅读下面以“2021 年高考”为主题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 年高考命题主要有哪些思路和原则? 在立德树人全面融入上下功夫。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2021 年全国高考命题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考查的广度,强化对学生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方 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力度。同时,把握百年党史与试题素材的融合度,用好党史“教科书”, 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在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和引导上下功夫。今年的高考命题持续在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和引导 上下功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发挥学科特色形成合力,既突出以德引领、以智为基的 考查重心,又体现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强有力的呼应、引导作用。 在加强考教衔接上下功夫。高考命题进一步深化基础性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融会 贯通的运用,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教材;进一步加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考查,不 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丰富呈现方式、改变设问角度,创新考查 方式方法,引导中学教与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在深化关键能力考查上下功夫。高考命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关键能力考查,有效鉴别学 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能。命题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 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拓宽试题材料的来源,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增强情境的时 代性,强化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提升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摘编自《2021 年高考命题主要有哪些思路和原则》) 【材料二】 年份 高考报名人数 全国及贵州历年高考人数统计表
全国 贵州 2021 年 1078 万 46.6 万 2020 年 1071 万 47 万 2019 年 1031 万 45.8 万 2018 年 975 万 44.1 万 2017 年 940 万 41.万 【材料三】 高考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 图一 图二 【材料四】 为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科学地培养人才,国家对高考制度做出了综合改革。 自 2021 年起,8 个省份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 3 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3 门科目(1 门首选科目+2 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 750 分。 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 3 门,每科满分均为 150 分,总分 450 分,各科均 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 2 门首选科目中选择 1 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 100 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再选科目中选择 2 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每科满分均为 100 分。 16.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 2021 年高考命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从四个方面下了功夫。 B. 材料二显示从 2017 年以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贵州省报名人数也在逐年递增。 C. 材料三图二的内容从三个方面提醒考生:考前不要和同学老师交谈、考前不要心急火燎乱翻书、考完以 后不要对答案。 D. 材料四指出在新高考考试科目设置“3+1+2”组合方式里,再选科目有 4 门,考生选 2 门,以等级分计 入考生总成绩。 17. 请阅读材料三的图一,图一提醒考生高考期间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但尽量不要做哪些事? 18. 请阅读材料四的文字,补充下列表格的空缺内容。 8 省市新实施“3+1+2”模式 即新高考考生总成绩=全国统考科目成绩+选考科目成绩 3 1 2 全国统考科目 “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 “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 (所有学生必考) ①( ) (4 选 2)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历史 思想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学 原始成绩计入总成绩 ②___计入总成绩 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450 分 100 分 ③_____分 总分:750 分 19. 同学们即将升入高中,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请阅读材料一,谈谈这段材料给你将来的高中学习带来哪 些启发? 【答案】 16. B 17. 刷抖音、打游戏、看小说。 18. ①. ①2 选 1; ②. ②原始成绩或原始分; ③. ③200. 19. ①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累和运用;②要注重对德智体美劳 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运用;③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融会贯通(或者回答:深入研读教材,不
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加强自己发散思维的训练,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加强 自己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 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 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②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 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 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 个儿挑脚泡。 ③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听他自己也说过,刚过来,哭过好几回, 哭一次,人就清醒了一次,这边叫“挖苦根,倒苦水”。 ④1946 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间 拉出来不少的战机,一度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 ⑤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 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队伍还在悄然流淌着,卢守坤有 些累了,一路都是黄泥巴地走起来太费鞋了。虽说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穿着好是好,不磨脚也 很少打泡,一路如风还不带响声,可就是合脚的少,做的时候又没个尺码,都是一水的千层底,厚厚的掂 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 扯起来的乡土歌谣。一村一庄地收挪上来,太平车推过来这么一倒,一连连人马排过来,见人塞上一双, 调换不到大小的只好凑合着对付。班长们就说了,大一点也不打紧,男人家扛枪弄炮的,脚大走四方嘛。 ⑥卢守坤刚来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捡了双小的,这一双掂在手里,瘦得紧巴,脚趾头夹得生疼。他索 性用刺刀挑了点鞋帮子,前几天还好,两天一过,一路的黄泥巴下来,鞋口说松就有点软塌了,这不,稀 糊糊的泥巴地一粘,靴子掉了。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 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 ⑦班长就是班长,三把两把就摸到了。卢守坤伸脚一套,就是刚刚丢下的那只,鞋内暖暖的余温还在 呢。 ⑧脚底渐暖,夜色渐薄。卢守坤看到前面班长的步子隐约间一颠一颠的不大平稳起来。是刚才帮自己 找鞋子时被后面的人撞了腿?还是脚底下生了泡?卢守坤有点不明白了,无奈行军的队列里也不好问话。 班长有副好脚板,行军时总爱替别人扛枪,战士们向他夺,他都不肯放,还说:我有的是劲,不信你们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