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福建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福建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信仰 B.地域 2、图 1 所示的古代中央机构是 A.刺史 C.行省 B.三公九卿 D.三省六部 C.财产 D.血缘 3、甲午战争中,光绪皇帝曾有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联中的“公”指的是 A.林则徐 C.邓世昌 B.左宗棠 D.徐骧 4、看到“1921 年”、“上海”、“嘉兴南湖”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B.国民革命运动 D.中国共产党立 5、与图 2 两张日历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③卢沟桥事变 A.①③ C.②③④ ②南京大屠杀 ④西安事变 B.②④ D.①②③ 6、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中国从此进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里的“它”是指 A.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7、有人形容 40 年前(1972 年)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下图 所示的外交事件与此相对应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参加万隆会 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设立了特区,与图 4 所示相关的两个 特区最主要区别是 A.社会制度 C.经济模式 B.文化传承 D.生活方式 9、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法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古罗马对此作出的最早贡献 是制定了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D.《查士丁尼法典》 10、图 5 所示的漫画反映了近代以来英国国王的统治特点是 A.“统而不治” C.首相对国王负责 B.“君权神授” D.国王掌握国家政权 11、列宁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两位学者和战 士创造的……”。文中的“两位学者和战士”是指 B.伏尔泰和卢梭 D.圣西门和傅立叶 A.毛泽东和邓小平 C.马克思和恩格斯 12、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4、下列造句中,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形容最恰当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C.忽如一夜春风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5、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先生”、“君”的称谓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男人的社会地位下降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B.西方的称呼取代了传统的称呼 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 16、照片凝固了历史。图 6 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图片为公社成员围着吃“大锅饭”) A.过渡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文革”时期 17、“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这首流传于 20 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A.华尔街股市暴涨 C.美国经济繁荣 B.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8、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某位苏联领导人:“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弱国,留下的是 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赫鲁晓夫 C.列宁 B.勃列日涅夫 D.斯大林 19、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离开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2001 年中国加入的国家 经济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0、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爱人 如己,崇尚和平”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进步思想家,他一生公开以“异端”自居,以反对礼教、抨击 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指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推动世界航海业发展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23、端午节用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陆游 2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 山在《民报》上将其阐发为 A.三民主义 B.旧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新三民主义 2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被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是 在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6、“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 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27、图 7 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书目。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方向最有可能 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智者运动 图 7:资料书目:《神曲》、《十日谈》、《哈姆雷特》 28、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此话反映他的主张是 A.人民主权说 C.社会契约论 B.开明专制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0、图 8 是一幅世界名画,其作者被后人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是 A.达·芬奇 B.凡·高 C.莫奈 D.毕加索 图 8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 5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31、“炎黄子孙不忘本,海峡两岸一家亲。”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 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一诗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 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 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 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 制度,高度自治。 (1)材料一中“割台湾”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2 分) ——摘自《反国家分裂法》 (2)材料二表达了台湾民众什么情感?(2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实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 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2 分) 32、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9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示意图 材料二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而自 由具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另一个标准是按照个人所喜欢的方式 来生活。……民主离不开自由,而自由也离不开严格的政治平等。……民主的正义观念是
指数量上的平等,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上的平等。民主政体中穷人比富人拥有更多的主权 权力,因为穷人占多数。 ——摘自《民主思想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1)材料一中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1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3 分) (3)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看法(2 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2 分) 33、2012 年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 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词:“……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 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 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 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 图 11 1992 年邓小平在深圳 (1)材料一中的“诗篇”指的是什么?(1 分) (2)材料二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2 分) (3)材料二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对党的决策产生了什么影响?(3 分)
(4)“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请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和苏俄的 例子加以说明。(2 分) 34、近来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自 2010 年 5 月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 来,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也不同程度出现同样问题,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考验。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 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 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 诱惑力。 材料二 图 12: 一:1967 年欧共体成立;二:1993 年欧盟成立;三:2002 年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3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特征(2 分) (3)从欧共体到欧盟,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种趋势?(2 分)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识。(1 分) 35、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下 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本专题时制作的素材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阶段 第一阶段 代表人物 魏源 第二阶段 梁启超 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潮流表 著作(杂志) 思想主张 阶段特征 学习西方的技 术、器物等 学习西方的制度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 夷” 《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 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废 科举;而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 制。” 第三阶段 陈独秀 A 德先生、赛先生 学习西方的思想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完整。(1 分) A (2)第二阶段,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2 分) 文化 (3)第三阶段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 (4)根据阶段特征的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中呈现的主要特点。(1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