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本操作手冊
1.1 使用前重要事項
1.2 安全注意事項
2 規格介紹
2.1 安規認證
2.1.1 銘牌內容
2.1.2 型號說明
2.2 伺服馬達驅動器規格
2.2.1 伺服驅動器規格(全功能型)
2.2.2 伺服驅動器規格(脈波型)
2.3 驅動器尺寸規格
2.4 驅動器安裝
2.5 電腦規格需求
3 配線
3.1 系統結構和配線
3.1.1 總配線圖
3.1.2 CN1電源接頭
3.1.2.1 CN1接頭型式
3.1.3 馬達配線圖
3.1.4 回生電阻配線圖(回生電阻為選配件)
3.1.5 CN2剎車接頭
3.1.5.1 CN2 接頭型式
3.1.5.2 含Relay剎車配線
3.1.5.3 不含Relay剎車配線
3.1.6 Mini USB通訊(CN3)
3.1.6.1 Mini USB通訊接線圖
3.1.7 CN6 接頭型式
3.1.7.1 CN6 接腳定義
3.1.8 CN7 接頭模式
3.2 D2驅動器配件
3.2.1 馬達動力線
3.2.2 回授信號線
3.2.3 控制信號線
3.2.4 USB通信線
3.2.5 附件包模組
3.2.6 EMC附件包
3.2.7 回生電阻
3.2.8 接頭規格
3.3 標準主電源回路接線
3.3.1 交流電源配線圖(單相)
3.3.2 交流電源配線圖(三相)
3.4 使用多台驅動器連接範例
3.4.1 無熔絲開關(NFB)選用方式
3.5 I/O信號連接
3.5.1 CN6 I/O信號功能說明
3.5.2 數位輸入配線
3.5.2.1 Sink輸入配線範例
3.5.2.2 Source輸入配線範例
3.5.3 數位輸出配線
3.5.3.1 輸出搭配繼電器配線範例
3.5.3.2 輸出搭配光耦合器配線範例
3.6 各模式配線範例
3.6.1 脈波指令輸入總配線圖
3.6.1.1 高速脈波
3.6.1.2 上位為Sink(NPN)含限流電阻
3.6.1.3 上位為Sink(NPN)不含限流電阻
3.6.1.4 上位為Source(PNP)含限流電阻
3.6.1.5 上位為Source(PNP)不含限流電阻
3.6.2 類比指令輸入總配線圖
3.6.2.1 速度模式
3.6.2.2 扭力模式
3.6.3 數位指令(PWM Command)輸入配線圖
3.6.3.1 速度/扭力模式PWM 50% 輸入(上位為NPN type)
3.6.3.2 速度/扭力模式PWM 100% 輸入(上位為NPN type)
3.6.3.3 速度/扭力模式PWM 50% 輸入(上位為5V TTL type)
3.6.3.4 速度/扭力模式PWM 100% 輸入(上位為5V TTL type)
1.
2.
2.1.
2.1.1.
2.1.2.
4 設定
4.1 安裝與連線
4.1.1 程式安裝檔
4.1.2 連線設定
4.1.3 人機主畫面
4.2 參數設定中心(Configuration Center)
4.2.1 馬達參數設定(Motor Type)
4.2.2 編碼器參數設定(Encoder Parameter)
4.2.2.1 數位增量式
4.2.2.2 客製化數位增量式
4.2.2.3 編碼器輸出設定(Encoder Output)
4.2.3 操作模式設定(Operation Mode)
4.2.3.1 位置模式(Position Mode)原理
4.2.3.2 位置模式(Position Mode)設定
4.2.3.3 速度模式(Velocity Mode)原理
4.2.3.4 速度模式(Velocity Mode)設定
4.2.3.5 推力/扭力模式(Force/Torque Mode)原理
4.2.3.6 推力/扭力模式(Force/Torque Mode)設定
4.2.3.7 獨立作業模式(Stand-Alone Mode)
4.2.4 參數設定完成步驟
4.3 自動相位初始設定中心(Auto phase center)
4.3.1 模式解說
4.3.1.1 步進模式(SM Mode)
4.3.1.2 相位初始化(Phase Initialization)
4.3.1.3 方法說明
4.3.2 自動相位初始化前置作業
4.3.3 自動相位初始設定步驟
4.3.3.1 SW method 4
4.3.3.2 SW method 1
4.3.3.3 SW method 5
4.3.3.4 SW method 3
4.3.4 自動相位初始化注意事項
4.3.4.1 Current(SM mode)激磁電流
4.3.4.2 馬達步進模式運動方向測試之疑難排除
4.3.4.3 馬達運動之疑難排除
4.4 I/O中心(I/O center)
4.4.1 數位輸入及其功能
4.4.2 數位輸出及其功能
4.5 In-Position設定
4.5.1 功能介紹
4.5.2 設定
4.6 各模式運轉參數介紹及設定
4.6.1 位置模式(Position Mode)
4.6.1.1 位置模式基本設定
4.6.2 速度模式(Velocity Mode)
4.6.2.1 速度模式基本設定
4.6.3 推力/扭力模式(Force/Torque Mode)
4.6.3.1 推力/扭力模式基本設定
4.6.4 獨立作業模式(Stand-Alone Mode)
4.6.4.1 獨立作業模式基本設定
4.7 Save to flash
5 LCD
5.1 LCD面板說明
5.2 LCD之四種模式
5.2.1 主頁面(Home Page)
5.2.2 參數顯示(Display Parameters Page)
5.2.3 參數變更(Change Parameters Page)
5.2.3.1 SAVE TO FLASH
5.2.3.2 參數編輯功能
5.2.3.3 非數值參數之變更
5.2.3.4 進階參數設定
5.2.4 動作 (Actions Page)
5.2.4.1 馬達選型(MOTR SET)
5.2.4.2 自動增益調適(AUTOTUNE)
5.2.4.3 激磁/解激磁(ENA/DIS)
5.2.4.4 連續運動(JOG)
5.2.4.5 絕對座標運動(MOV2POS)
5.2.4.6 座標清為零(SETZERO)
5.3 LCD各模式運轉參數設定
5.3.1 位置模式(Position Mode)
5.3.1.1 位置模式基本設定
5.3.2 速度模式(Velocity Mode)
5.3.2.1 速度模式基本設定
5.3.3 推力/扭力模式(Force/Torque Mode)
5.3.3.1 推力/扭力模式基本設定
5.3.4 獨立作業模式(Stand-Alone Mode)
5.3.4.1 獨立作業模式基本設定
6 調適
6.1 狀態顯示與Quick view
6.1.1 狀態顯示(Status)
6.1.2 Quick view
6.1.3 基本常用物理量(Basic Variable List)
6.1.4 軟體快速鍵
6.2 Performance Center運動功能
6.3 圖形示波器(Scope)
6.4 Data collection
6.4.1 資料擷取(Data collection)
6.5 Plot view
6.5.1 圖形顯示方式
6.5.2 存檔/讀檔
6.5.3 數學運算(Math)
6.6 進階增益調整(Advanced Gains)
6.6.1 濾波器(Filter)
6.6.2 加速度前饋(Acc feedforward)
6.6.3 增益切換時間表與速度迴路增益(Schedule Gains+vpg)
6.6.4 類比輸入偏壓修正(Analog input)
6.6.5 電流迴路(current loop)
6.6.6 振動抑制濾波器(VSF)
6.6.7 摩擦力補償(Friction Compensation)
6.7 編碼器(Encoder)信號確認
6.7.1 編碼器信號確認功能
6.7.2 確認編碼器讀值
6.7.3 確認Index訊號
6.8 Loop constructor
6.8.1 File load/save
6.8.2 Tool
6.8.2.1 頻率響應函數
6.8.2.2 Nyquist
6.8.2.3 Bode
6.8.2.4 Nichols
6.8.3 濾波器
6.8.3.1 Low pass filter
6.8.3.2 Notch filter
6.8.4 增益調適
6.8.4.1 Velocity loop
6.8.4.2 Position loop
6.8.5 頻譜分析
6.8.5.1 Gain margin and phase margin of Nyquist
6.8.5.2 Gain margin and phase margin of Bode
6.8.6 Bandwidth
7 保護
7.1 運動保護
7.1.1 功能介紹
7.1.2 速度、加減速度限制
7.1.3 取消速度、加減速度限制
7.1.4 緊急停止減速度(Dec. kill)的適用範圍
7.1.5 平滑運動
7.2 位置與速度誤差保護
7.2.1 跟隨誤差限制
7.2.2 跟隨誤差與速度誤差警告
7.3 煞車輸出
7.3.1 功能介紹
7.3.2 煞車/停止順序
7.3.3 設定
7.4 硬體極限保護
7.4.1 功能介紹
7.4.2 設定
7.5 軟體極限保護
7.5.1 功能介紹
7.5.2 設定
7.6 Soft-Thermal
7.6.1 功能介紹
7.7 驅動器過溫保護
7.7.1 功能介紹
7.8 驅動器過電壓保護(回生電阻)
7.8.1 功能介紹
8 應用
8.1 歸原點設定
8.1.1 尋找左右決定原點
8.1.2 尋找原點開關(Near Home Sensor)或編碼器index信號
8.1.3 原點偏移量(Home offset)
8.2 背隙補償
8.3 誤差補償功能(Error Map)
8.3.1 誤差補償操作說明
8.3.2 啟動誤差補償
8.3.3 誤差表之存檔與讀檔
8.3.4 誤差補償值與編碼器解析度
9 錯誤排除
9.1 驅動器狀態指示燈號說明
9.2 驅動器的錯誤警告
9.2.1 Lightening人機主畫面狀態顯示區
9.2.2 LCD狀態說明
9.2.3 Error and Warnings Log說明
9.3 錯誤代碼與排除方法
9.3.1 E03 PEBIG錯誤排除補充內容
9.3.2 E11 PHINI錯誤排除補充內容
9.4 警告代碼與排除方法
9.4.1 W03 HWLL and W04 HWRL補充內容
9.4.2 W09 ACC.L and W10 VEL.L補充內容
9.5 常見問題排除方法
A SMCL tools
A.1 SMCL參數
A.2 濾波器(Filters)設定使用
B 激磁啟動設定
B.1 上位控制器啟動激磁方式
B.2 暫時提供Hardware Enable之方法
B.3 確認激磁狀態
B.4 人機介面對激磁的控制
C 參數比對功能
C.1 Compare parameter RAM to flash
D 如何更新驅動器韌體
D.1 更新驅動器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