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1995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1995 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A 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 A、B、C、D、E 5 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 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 阴虚阳亢 B. 阴阳两虚 C. 阳盛伤阴 D. 阴盛伤 阳 E. 阳虚阴盛 2. 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A. 阴 阳 对 立 制 约 B. 阴 阳 互 根 互 用 C. 阴 阳 互 为 消 长 D 阴 阳 相 互 转 化 E. 阴阳协调平衡 3. 肝火犯肺属于: A. 子盗母气 B. 母病及子 C. 相乘 D. 相 侮 E. 以上都不是 4. “肾者,胃之关也”主要针对: A. 肾主宰水液代谢的作用 B.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 C. 肾司二便的作用 D. 肾 的固摄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5.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丈夫五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什么: A.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班白 B. 肾气衰,发堕齿槁 C.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 癸竭,精少 D. 肾脏衰,形体皆极 E. 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发始白 6. “泌别清浊”属于: A. 胃的生理功能 B. 大肠的生理功能 C. 小肠的生理功能 D. 肾的生理功能 E. 膀 胱的生理功能 7.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 A. 神 B. 魂 C. 魄 D. 意 E. 志 8. “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 厥少二阴之气相通 B. 相火寄于肝肾 C. 肝肾同属于下焦 D. 精血之间互生互 化 E. 肝肾之阴相通 9. 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 A. 控制血液的流速 B. 控制血液的流量 C.控制血液向外周运行 D. 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 E. 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
10.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 A. 心者,生之本 B. 心主身之血脉 C. 心主神志 D. 心藏脉,脉舍神 E. 心者, 君主之官 11. 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理论基础是 A. 六腑的形体特点为空腔器官 B. 六腑都是接受饮食物的受盛器官 C. 六腑都不是 储藏精气的器官 官 E. 以上都不是 12. “一源三歧”的奇经是指: D. 六腑是受盛水谷又传化糟粕的器 A. 冲、任、带脉 B. 任、督、带脉 C. 冲、任、督脉 D. 督、冲、带脉 E. 冲、 任、跷脉 13.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形式为: A. 循环贯注 B. 手足贯注 C. 左右贯注 D. 上下贯 注 E. 以上都不是 14.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和证候诊断的巨著,此书的作者是: A. 张仲景 B. 王叔和 C. 钱乙 D. 李 时珍 E. 巢元方 15. 《灵枢•五色篇》把眉间部位称为: A. 堂 藩 B. 阙 E. 蔽 C. 庭 明 D. 16. 在病色交错中,肺病见赤色属于: A. 正病正色 B. 吉中之顺 C. 吉中小逆 D. 凶中之 顺 E. 凶中之逆 17. 牙齿光燥如石,属于: A. 肾阴枯涸 B. 阳明热盛 C. 胃阴不足 D. 燥邪犯 肺 E. 肝肾阴虚 18. 太息多因: A. 肺失宣降 B. 肺气不足 C. 脾气虚弱 D. 肝气郁 结 E. 肾不纳气 19. 湿温潮热的特点是: A. 持续高热 B. 入夜低热 C. 日前热甚 D. 身热不 扬 E. 烦劳则热甚 20. 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多少种脉象
A. 28 种 种 B. 27 种 C. 24 D. 16 种 E. 32 种 21.以下哪项不属于实脉类: A. 结 脉 脉 B. 滑 脉 C. 紧 D. 长脉 E. 弦脉 22. 尿道灼痛,尿频,尿急,尿中有沙石,属于: A. 小肠湿热 B. 大肠湿热 C. 脾胃湿热 D. 肝胆湿 热 E. 膀胱湿热 23. 阴证的舌象应为: A. 舌质苍老 B. 舌质胖嫩 C. 舌质红绛 D. 舌有芒 刺 E. 舌上生痈 24. 惊悸失眠,烦躁不安,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属于: A. 心火亢盛 B. 胆郁痰扰 C. 心血不足 D. 心肝血 虚 E. 心脾两虚 25. 肾气不固的主要表现: A.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 B. 男子阳痿,女子闭经 C. 五更泄泻,完谷不化 D. 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 E. 大汗淋漓,四肢厥冷 26. 足太阴脾经的病证可见: A.舌本强,食则呕,胃脘胀痛,腹胀善噫 B.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 C. 嗌干, 胸满,呕逆,飧泄,狐疝 D. 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 E. 胸肋支满, 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 27. 持续低热,暮热早凉,手足蠕动者,证属: A. 厥阴病证 B. 阳明病证 C. 少阴病证 D. 营分病 证 E. 血分病证 28. 酸味药的作用能: A. 止汗平喘 B. 止泻止痢 C. 固崩止带 D. 固崩止遗 忘 E. 收敛固涩 29. 潬法属于: A. 水制法 B. 火制法 C. 水火共制法 D. 修制 法 E. 其他制法 30. 下列哪类药材的采收季节是错误的: A. 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B. 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C. 果实类药材如白豆蔻、茴香等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摘 D. 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采收 E. 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植物生长时采收 31,下列哪项不是酒制的目的: A. 矫味矫臭 B. 活血化瘀 C. 熄风止痉 D. 止泻止 血 E. 清热消痰 32.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构成道地药材的因素: A. 地域特点 B. 产量大,品种好 C. 疗效高 D. 毒副作用 底 E. 历史悠久 33.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明矾的功效: A. 解毒杀虫 B. 燥湿止痒 C. 熄风止痉 D. 止泻止 血 E. 清热消痰 34. 下列哪味药无收涩敛疮作用: A. 乌贼骨 石 B. 孩儿茶 E. 龙骨 C. 乳香 D. 炉甘 35. 下列除哪组外都是镇惊安神药: A. 龙骨、牡蛎 B. 朱砂、磁石 C. 龟版、鳖甲 D. 珍珠、琥珀 E. 珍珠母、 紫贝齿 36. 下列除哪组药外都具有疏散风热明目的作用: A. 桑叶、菊花 B. 蝉衣、蔓荆子 C. 谷精草、刺蒺藜 D. 木贼、薄荷 E. 夏枯 草、密蒙花 37. 有止血作用的补血滋阴润燥药是: A. 制 首 乌 B. 桑 葚 C. 旱 莲 草 D. 阿胶 E. 熟地黄 38. 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组是: A. 乳香、没药 B. 红花、桃仁 C. 血竭、儿茶 D. 五灵脂、续断 E. 自然铜, 骨碎补 39. 五倍子的全部功效是: A. 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B. 敛肺降火,涩肠固精 C. 敛汗固表,缩尿止 遗,固崩止带 D.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遗 E. 敛肺平喘,涩精固肠,敛汗止血 40.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既能祛风、又能止痉的药物:
A . 防 风 B . 蝉 衣 C. 白 僵 蚕 D. 蜈蚣 E刺蒺藜 41.下列药物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乌梅丸的组成药物: A. 乌 梅 、 肉 桂 B. 干 姜 、 附 子 C. 蜀 椒 , 细 辛 D. 黄 连 , 黄 柏 E. 人参,当归 42.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除“四物汤”外其余的几味药是: A. 官桂、干姜、莆黄、五灵脂 B. 乌药、香附、枳壳、延胡索 C. 柴胡、桔梗、 枳壳、牛膝 D. 香附、牛膝、没药、五灵脂 E. 葱白、麝香、红枣、黄酒 43. 原方用法要求药后“饮粥二升”并“当一日食糜粥”的是: A. 吴茱萸汤 B. 小建中汤 C. 大建中汤 D. 小柴胡 汤 E. 大承气汤 44. 原方用法要求药后“多饮暖水”的是: A. 生脉散 B. 五苓散 C. 玉屏风散 D. 桑螵蛸 散 E. 天台乌药散 45. 牡蛎散的功用是: A. 镇惊安神 B. 益气养阴 C. 益气养阴 D. 益气固 表 E. 固表止汗 46. 温脾汤的功效是: A.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B. 温脾散寒,缓急止痛 C. 温中 补脾,涩肠止泻 D.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E. 温中行气,燥湿除满 47. 定喘汤的功用: A. 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B. 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C. 解表 散寒,化痰平喘 D.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E.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48. 健脾丸的功效是: A. 益气健脾,和胃渗湿 B. 益气健脾,和胃止呕 C. 健脾 和胃,消食止泻 D. 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E. 健脾和胃,消痞除满 49.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治宜选用: A. 三 子 养 亲 汤 B. 苏 子 降 气 汤 C. 半 夏 泻 心 汤 D. 旋 覆 代 赭 汤 E. 枳实消痞丸
50. 脾胃伤于寒湿,症见脘腹胀满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者,治宜选用: A. 理中丸 B. 平胃散 C. 实脾散 D. 厚朴温暖中 汤 E. 藿香正气散 51.“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症见烦热干渴,头痛,牙痛,齿龈出血,舌红苔黄而干,或 消渴善饮者,治疗选用: A. 琼 玉 膏 B. 玉 女 煎 C. 玉 液 汤 D. 增液汤 E. 清胃散 52.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症状见虚寒不眠,惊悸不宁者,治宜选用: A. 酸枣仁汤 B. 珍珠母丸 C. 蒿芩温胆汤 D. 清气化痰 丸 E. 温胆汤 53.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腿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治便: A. 清营汤 B. 清骨散 C. 竹叶石膏汤 D. 青蒿鳖甲 汤 E. 秦艽鳖甲散 54. 温病热邪久羁,灼伤真阴,症见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 治宜选用: A. 增液汤 B. 生脉散 C. 复脉汤 D. 大补阴 丸 E. 大定风珠 55. 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哪个朝代? A. 汉唐以前 B. 汉唐以后 C. 金元 D. 明 清 E. 清以后 56. 王某,男性,23 岁,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兼恶寒发热,头疼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当按何病症处理? A. 风寒咳嗽 B. 风热咳嗽 C. 风燥咳嗽 D. 凉燥咳 嗽 E. 阴虚咳嗽 57. 肺痈之溃脓期,治疗方法应该选用: A. 清肺、化痰、排脓 B. 清热、解表、排脓 C. 清热、解毒、排脓 D. 排脓、解 毒 E. 以上都不是 58. 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 A. 肺肾两虚,气失摄纳 B.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 C. 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 影响,兼见同病 D. 痰气交阻,伤及肺、脾、肾,本虚标实 E. 阴盛阳微,本虚标实 59. 水饮在胃,化热伤阴时应用何方治疗为佳:
A. 黄芩温胆汤 B. 大半夏汤 C. 己椒苈黄汤 D. 木防己 汤 E. 甘遂半夏汤 60. 患者两年来,因工作繁忙劳累,时觉心中烦急,夜不能寐,或寐而多梦常有惊醒,心 悸,头晕健忘,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阳浮者,治疗当选: A. 安 神 定 志 丸 B. 酸 枣 仁 汤 C. 琥 珀 多 寐 丸 D. 归 脾 汤 E. 朱砂安神丸 61.吴某,因为愤怒之极,突然昏到,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约五分钟后清醒,现在仍然头 昏脑胀,胸肋涨满,善太息,不思饮食,失眠,苔薄腻,脉沉弦,此证宜有何法治疗: A. 理气化痰,养心宁神 B. 平肝降逆,养血安神 C. 理气宽中,化痰 宁神 D. 理气达郁,调和肝脾 E. 顺气开郁,安神宁志 62. 白某,女,证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属郁证中的哪一症候: A. 心脾两虚 B. 阴虚火旺 C. 忧郁伤神 D. 气滞痰 凝 E. 气郁化火 63. 治疗痰气交阻之噎嗝的首选方剂为: A. 香苏散 B. 柴胡疏肝散 C. 旋覆代赭汤 D. 半夏厚朴 汤 E. 以上都不是 64. 呃逆的发生除由于胃气上逆所致以外,尚与下述何脏腑有关: A. 脾 B. 肝 C. 肺 D. 肾 E. 胆 65. 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欲绝者属: A. 寒邪入侵,阳气不足 B. 下焦受寒,气血凝滞 C. 中焦 受寒,气滞血瘀 D. 脾阳不振,阴寒内生 E. 肾阳不足,寒邪内袭击 66. 因为砂石阻滞胆道,而见身目黄染,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或有寒热往来,大便色淡 灰白,宜用何方加金钱草、鸡内金、郁金、茵陈? A. 小柴胡汤 B. 柴芩清胆汤 C. 大柴胡汤 D.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E. 甘露 消毒丹 67. 古代哪部书论述鼓胀病机认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 A. 朱丹溪《格致余论》B. 喻嘉言《医门法律》C. 李中梓《医宗必读》D. 李挺《医学 入门》E. 虞抟《医学正转》 68. 眩晕发生时,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 肺、脾、肾 B. 心、肝、肾 C. 肝、脾、肾 D. 肺、胃、肾 E. 心、 脾、肾 69. 老妇体胖,眩晕时作,近日眩晕明显加重,头胀目痛,烦躁少寐,面时潮,手指麻木, 舌红少苔,脉弦滑,诊断首先考虑为: A. 肝阳头痛 B. 肝阳眩晕 C. 阴虚眩晕 D. 中风先 兆 E. 风中经络 70. 癃闭的病位,主要在 A. 脾 B. 肺 C. 肾 D. 三焦 E. 膀胱 71.从某,男,22 岁身发疮痍,甚者溃烂已一年,久治不效。近一周眼睑突然浮肿,延及全 身,伴见恶风发热,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搏浮数,治疗宜选: A.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B. 越婢加术汤 C. 麻黄连翘赤小豆 汤合五味消毒饮 D. 五苓散合五味消毒饮 黄芪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E. 防己 72. 患者因为过劳而反复腰痛,静卧痛减,阴雨天加具,一天前左侧腰疼剧烈,不能转侧, 日轻夜重,痛处拒按,苔薄白腻,脉弦,治首选何方加减: A. 身痛逐瘀汤 B. 独活寄生汤 C. 右归丸 D. 肾 着汤 E. 青蛾丸 73. 患者遗精频作,心烦少寐,口苦或渴,小便热赤不爽,舌苔黄腻,脉溽数,其最佳治 疗方剂是: A. 程氏萆薢分清饮 B. 二妙散 C. 导赤散 D. 龙胆泻肝 汤 E. 知柏地黄丸 74. 肝郁发热日久,热邪伤阴,治宜,滋养肝肾,疏肝清热,宜选用何方为先: A. 青蒿鳖甲汤 B. 滋水清肝饮 C. 一贯煎 D. 丹栀逍遥 散 E. 知柏地黄丸 二、B 型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 A、B、C、D、E 5 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 A 有 关请将 A 写在答题纸上,以次类推,每个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生之本 B. 气之本 C. 罢极之本 D. 封藏之 本 E. 仓禀之本 75. 心为: 76. 肝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