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江西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客观题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
1.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西周六艺教育以——为中心(
)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教育理念(
)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5.强调“教育即生活”在中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6.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7.人的发展是指人的——发展(
)
A.身体和心理
B.智力
C.个性
D.社会性
8.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应该(
)
A.抓关键期
B.秩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1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11.学校的
A 物质文化
C 制度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B 组织文化
D 精神或观念文化
12.
是社会需求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集中体现。
A 义务教育
B 教育制度
C 教育目的
D 教育评价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智力劳动
C 接受劳动
B 体力劳动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遗传素质
B 主观能动性
C 学校教育
D 环境教育
15.教师根本任务是(
)
A 关心学生学习
B 教学
C 教书育人
D 管理学生
1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关系
A 授受
B 相互促进
C 民主平等
D 朋友
17.当今教育改革核心是(
)
A 教学方法改革
B 课程改革
C 教育评价改革
D 教育结构改革
18.以下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预期性
D 长期性
1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
A 综合课程
B 潜在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学科课程
20.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
)
A 认识活动
B 实践活动
C 主体活动
D 文化活动
2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D.学生成绩与检查评定
22.实施德育最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班会、
D.少先队、共青团活动
2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学术影响力、B.个性影响力、C.年龄影响力、D.职称影响力
24.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25.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业书名为
A.《教育心理学大纲》、B.《教育心理学讲义》、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概论》
2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2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
危机。比如 12~18 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28.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
为此,他提出(
)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
C.意义学习
B.验证假说
D.程序教学
2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30.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31.影响迁移的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
A.学习方法
B.学习定势
C.学习时间
D.学习内容
32.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的学习审题态度及审题
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33.研究表明,学习熟练度达(
)%,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50
C.200
D.50
34.在教鸟的概念时,列举“鸡、鸭、鹅”等,是恰当运用了(
)
A.变式
B.反例
C.同位概念
D.以上三者兼有
35.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36.创造性思维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3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外化
B.内化
C.行为
D.从众
38.衡量教师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
39.教育法特点主要是(
)
A.民主性、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
B.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地方性
C.国家意志性,民主性、规范性、地方性
D.国家意志性,限制性、规范性、普遍性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
A.1986 年
B.1993 年
C.1995 年
D.2006 年
41.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
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
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当地县人民法院 D.省教育厅
42.在合作办学、委托培养、劳动用工和教师聘任等方面发生的法律责任属于
A 刑事法律责任
B 民事法律责任
C 行政法律责任
D 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43.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是(
)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44.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行为,这由学生的(
)
决定。
A.人身自由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4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和
A.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B.语言道德、伦理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C.交际道德、爱岗敬业、个人生活道德
D.语言道德、为人师表、交际道德
46.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47.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
A.方向性、普遍性、基础性
B.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48.《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体现(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49.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多样性
B.专业化 C.崇高化
D.单纯化
50.教师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和(
)
A.设计练习作业
B.了解学生
C.检查学生学具
D.布置教室环境
51.课后反思形式主要有评价性反思,专题行反思及(
)
A.图表性反思和札记性反思
B.图表性反思和说明性反思
C.说明性反思和札记性反思
D.说明性反思和叙事性反思
52.教学媒体选择依据主要有教学目标和(
)
A.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
B.教学任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
C.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
D.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
53.美国媒体教育家戴尔提出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是(
)
A.问题表
C.流程图
B.矩阵式
D.“经验之塔”模型
54.在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的是
,它是指为了激发和促
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元素的模式和方法。
A.主动性策略
B.协作性策略
C.情境性策略
D.自主学习策略
55.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
)
A.罗杰斯
B.布鲁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5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
A.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B.原则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C.综合性、指导性和灵活性
D.原则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
57.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C.选修课活动
B.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5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
性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
A.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C.进入继续教育强国行列
B.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
D.进入幼儿教育强国行列
59.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建议》中指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是(
)
A.科学发展
B.又好又快地发展
C.统筹协调
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0.今年 3 月,(
)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A.第十届
B.第十一届
C.第十二届
D.第十三届
主观题
一、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12 分)
1.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3.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二、论述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1.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请联系实际实际论述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 4 分,共 12 分)
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
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
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
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
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功夫。
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
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分析。(4)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选择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4)
3.案例中两位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碰到了一些问题,请为他们提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
途径。(4)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客观题
1-5
DBACC
6-10 BABAA
11-15 DCDCC
16-20 ABCDA
21-25 BABBC
26-30 ACACA
31-35 BCBDB
36-40 CBCDC
41-45 ABBDA
46-50 CBDAB
51-55 DBDCC
56-60 ACADB
简答题
1.答:
主观题
(1)政治素质教育,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
情感和态度。
(2)思想素质教育
(3)道德素质教育,
(4)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5)身体素质教育
(6)心理素质教育
2.答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3.答:
(1)改革和精选教材
(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5)教授学习方法
论述题
(一)
答:
一、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二)
答: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2)设置榜样
(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案例分析
1.不赞成,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
与评定五个基本环节的组成
2.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张老师虽然在讲授技能方面有所提高,但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
3.有傅乐“老师关注阶段论”费斯勒的“老师生涯循环论”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
如,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1)教学前关注阶段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4)关注学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