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福建华侨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旅游系统;
2.遗产旅游;
3.社区增权;
4.旅游地评价
二、简答题(4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旅游可达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旅游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4.旅游地进入衰退或复苏阶段要实现复苏的途径有哪些?
三、论述题(2 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以某城市为例,论述城市旅游的发展动力机制。
2.根据表 1 数据,分析中国在亚洲的入境旅游需求的空间特征。
四、综合分析题(1 题,共 30 分)
1.结合以下材料,并以某乡村旅游地为例,谈谈你对该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 人民群
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 和贫困地
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 质量、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2014 年 8 月 21 日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 革发
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号),其中在第七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中明确 提出:
“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 出乡村特
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 化有机结合,
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 旅游小镇,建设
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 村旅游开发建设,
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 工程,带动贫困地区
脱贫致富。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
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
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