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四川广元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四川广元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说明:1.全卷满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两个大题,18 个小题。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案,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题。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 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 治制度有渊源( ) A.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详解】根据材料“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可得出“鲁” 是中国春秋时国名,在山东省南部,都城在今曲阜,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晋国是周武 王时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也是春秋五霸之一,秦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 一,经过分析这三个省份的简称都与西周建立后实行的分封制有关,C 项正确;郡县制是秦 朝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措施,排除 A 项;禅让制是尧舜禹上古时期,排除 B 项;世袭制从夏 朝开始,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下列选项与材料 中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无关的是( ) A. 统一文字 B. 统一度量衡 C. 开拓交通 D. 焚书坑 儒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法度衡石丈尺”反映的是度量衡,“车同轨”反映的是开拓交通 ,“书同文字” 反映的是统一文字。材料中没有涉及焚书坑儒,D 项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 ABC 项。 故选 D 项。 3. 广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开展合作探究时,制作了图示卡片。下列选项与该卡片内容最 契合的是( )
B. 文景之治 C. 光武中兴 D. 北魏孝 A. 商鞅变法 文帝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即位后,推行了汉化措施,规定说汉 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促进了民族交融,D 项正确;商鞅变法是秦国为富国强兵的 变法改革,排除 A 项;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治世,排除 B 项;光武中兴是东汉 光武帝时期的治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考古学家在一处唐代墓葬发掘中,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 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唐代( ) A. 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C. 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答案】B 【解析】 B.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D. 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详解】根据材料“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 伯等国的金银币”说明中外贸易往来频繁,B 项正确;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 社会风气、 生 产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5. 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 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 现 A.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反映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 之屋”的景象,反映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经济繁荣,因此①②③说法正确,A 项正确; ④商帮出现,材料没有涉及,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BCD。故选 A 项。 6. 从元至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下面的示意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
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是( ) A. 西域都护 B. 驻藏大臣 C. 伊犁将军 D. 澎湖巡 检司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宣政院、达赖、班禅”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西藏地区的管 理,雍正时期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B 项正确;西汉时期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排除 A 项; 清朝时期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排除 C 项;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排除 D 项。故 选 B 项。 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广元某校决定排演一出有关中共一大的话剧。剧本中 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 确立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B. 决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合作 C. 选举董必武为中央局书记 D. 决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中共一大的话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剧本出现的情节是确 立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1921 年召开中共一大,通过中共上第一个党纲,确立党的中心工 作,成立了党的重要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等等,A 项正确,排除 C 项; 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合作,排除 B 项;1927 年八七会议决议在农村开展土地 革命,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8.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右表是某同学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 的梳理,表中①处应填( ) 史实 推论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长沙会战 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百团大战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 武汉会战 B. 枣宜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豫湘桂 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 场胜仗,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意志和信念,C 项正确;ABD 项都是败仗,排除 ABD 项。故 选 C 项。 9.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元籍志愿军战士李化武不畏强敌,以钢 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C.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答案】A 【解析】 B. 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D.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元籍志愿军战士李化武不畏强敌,以钢铁 般的意志浴血奋战”反映时代精神是保家卫国,舍生忘死,A 项正确;“艰苦创业,百折不 挠”“勇于改革,不断进取”反映建设和改革时期,排除 BD 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 党的执政理念,排除 C 项。故选 A 项。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 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材料可知,下列不属于中国梦内涵的是 B. 国强必霸 C. 人民幸福 D. 民族振 ) ( A. 国家富强 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 项错误,符合题意;AC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11. 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的城邦达到全盛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他主政的城邦是 A. 斯巴达城邦 B. 古巴比伦王国 C. 雅典城邦 D. 罗马城 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的城邦达到全盛时期,奴隶制民主 政治发展到高峰”可得出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在雅典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
奴隶制民主政治也发展到高峰,当时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一 名公民都有参政机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 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C 项正确;斯巴达,古希腊第二强大城邦。 斯巴达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的中拉哥尼亚高原,是一个有着实力的强大城邦。斯 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在伯罗奔尼撒 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排除 A 项;古巴比伦王国在约前 1894 年-约前 1595 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排除 B 项;公元前 1000 年,罗马城邦兴起,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 研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新航路开辟过 程中某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位航海家是( ) A. 哥伦布 C. 麦哲伦 【答案】A 【解析】 B. 迪亚士 D. 达·伽马 【详解】结合地图可以看到,航路从西班牙出发,到达美洲的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结 合所学可知,这是哥伦布,A 项正确;迪亚士从葡萄牙出发,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排除 B 项;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完成环球航行,排除 C 项;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到达印度 西海岸,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 某同学在复习《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这一单元时,整理出了下面这份笔记。根据 笔记内容,③最有可能是( ) 事件 ① 开始时间 1640 年 ② 1775 年 ③ 1789 年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 义发展 展 主义发展 法律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答案】C 【解析】 B. 美国独立战争 D.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③对应的是 1789 年,结合所学知识,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革命期间 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C 项正确;1640 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重新召开议会,结 果拉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且在革命 之后颁布了著名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应的 是①,排除 A 项;1775 年莱克星顿枪声宣告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战争期间发表了著名的 《独立宣言》,战争的结果是推翻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也使得美国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因此美国独立战争对应的是②,排除 B 项;1861 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表格中①②③都不符合,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涂脂抹粉的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的形象做出表率,皇室开 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这则材料传达的有 效信息是( ) A. 废藩置县 B. 文明开化 C. 殖产兴业 D. 实行征 兵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天皇断发蓄须军装戎马”“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喝牛奶、饮 啤酒吃西餐”分析可知,明治政府实行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 活方式,B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废藩置县”,排除 A 项;材料不能体现“殖产兴业”,排 除 C 项;材料不能体现“实行征兵制”,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 2022 年是欧元正式流通 20 周年。欧元流通给欧元区带来便利、稳定和繁荣,是欧洲一 体化的重要标志。回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为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进程成立了( ) A. 欧洲煤钢共同体 C. 欧洲共同体 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 欧洲联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欧 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欧洲护照,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 元,因此欧洲为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进程成立了欧洲联盟,D 项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联合的经济组织,与题意时间不符, 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 16. 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 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 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 材料二 1840 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 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 ——摘编自[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技术革命…… ——摘自杨德才主编《20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三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 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 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革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砸开“中国的大门”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 有何影响?“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有什么显著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看法。 【答案】(1)变化:①乘坐轮船、火车进行长途旅行(或出现了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 或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②出现了高质量的服装、家居用品,丰富的娱乐活动(或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3)显著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或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
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或科技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亦可给分) (4)看法: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 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环境破坏、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根据材料一信息,“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 途旅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轮船和火车新式交通工具,乘坐轮船、火车 进行长途旅行,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 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使人们生活出现了高质量的服装、家居用品,丰富的娱 乐活动。 【小问 2 详解】 根据材料二信息,“1840 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 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是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所学知识,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向西方学习技术,掀起 洋务运动。 【小问 3 详解】 根据材料三信息,“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可知,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 比显著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小问 4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环境破坏、两极分化 等社会问题。 17.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 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 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材料二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 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 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