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古诗文(30 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 分)
1.默写唐代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4 分)
,
。
,
。
2.依据课文填空。(4 分)
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_
②_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
④君于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_
,故克之。(《曹刿论战》)
_。(柳宗元《小石潭记》)
。(传统文化《论语·颜渊》)
3.根据提示默写。(4 分)
① 杜 甫 在 《 春 望 》 中 通 过 花 鸟 , 以 拟 人 手 法 抒 发 悲 愤 之 情 的 诗 句 是 :_
,
。
②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表达“季节依旧,神州已换新颜”意思的诗是 :
,
。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 4-5 题。(4 分)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14 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
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
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
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
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
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
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
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
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
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 分)
)
)
①无冻馁.之患矣(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③余朝.京师(
)
④是.甚可怪(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皆集于.此。
B.不必若余之.手录。
C.与.之论辩。
D.言和而.色夷。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吾妻之.美我者
蹴尔而与.之。
人不知而.不愠。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10.【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2 分)
二、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10 分)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
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
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
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
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
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
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
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
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
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
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
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
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
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
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
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
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
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
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
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
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
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
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
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
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
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
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
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1.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2 分)
1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4 分)
13.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4 分)
材料:
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 2009 年春季学期第二批
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
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14 分)
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
金建军
①那是 1943 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
言。
②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地弹炸伤的伤口就剧烈地疼痛起来。“帮帮我吧,我要回国,!
我要去见米丽亚。”米涅向正忙着撤退的连长求救,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 冷冷地走了。来
涅躺在雪地上,绝望和希望一同飞向那片阴霾的天空,只有米丽亚美丽的容颜在他眼前闪动。
③他和米丽亚同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他深深地暗恋着米丽亚,可是来丽亚却钟情于另一
位帅哥德克。
④一阵枪响,"扑通”一声,一个人倒在身边。米涅仔细一看,原来是德克,他的胳牌
断了,流了很多血。德克也看到身边的米涅,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伙计,这下咱
们谁也走不了了。”
⑤米涅看着德克的样子,心里一阵紧缩:不能让德克死,米丽亚不能没有他。想到这,
他忙对德克说:“你的包扎带呢?我给你包扎。你还可以走路,一定要回到德国,回到来丽亚
的身边。”德克失塑地摇摇头,说:“早就給班长包扎用了,算了吧,让我和你一起到天堂。”
米涅摸了摸腰上的包扎带,一狠心解了下来。顿时,他的伤口露出来,血如泉涌。德克大吃
一惊,上前按住,“你错了,你这样很快就会死的。”
⑥米涅淡然一笑:“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米丽亚,因为她爱的是你,你能回到她的
身边,就是地最大的幸福。”他边说边移到德克身旁,包扎起来。米涅又把干粮分一大半递
给德克:“你快走吧,苏军快来了。”德克接过干粮袋,满含热泪地看了一眼米涅,转身向北
撤去。
⑦看着德克渐渐消失的身影,米涅掏出钢笔,找到一张还没烧尽的文件纸,在背面写起
来。
⑧亲爱的米丽亚:
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死亡随时都会向我走来。可是如果我现在不说,到了天堂,
我更没机会对你说。现在,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想见到的就是你。可是,我不可能再
看到你那美丽的眼睛和金黄色的头发,不能听你优是的吟诗和动人的歌唱。我后悔为什么不
向你表白,即使遭到你的拒绝,我也无悔。
⑩我再也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我最想要的就是你的爱情。我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我
曾经想过打完仗一定向你求婚,可是等不到这一天了。
⑾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想像你会和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怎样度过你美好的青春。
只要你过得好,我到了天堂也会开心的。
⑿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他们已经看到我,上帝呀,能再給我五分钟吗?让我把心里话
向我的爱人说完吧,让我安心地到天堂吧。到了天堂,我会等着你的,无论等多少年,我都
会等,一直等到你去的时候,我再向你求婚。
⒀来不及了,我已经看到黑乎乎的枪口正在瞄准我。永别了,我会永远爱你的。
⒁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发现米涅。他对班长说:“看,一个德国鬼子。我打死他。”说着,
抬手对准米涅就是一枪。米涅回头看了看,手臂把信举得高高的,身体突然倒下。
⒂战士上前把米涅手里的信取下,交給班长。班长看了一遍,很感动地对战士说:“这
确实是一份重要的文件,你去交到司令部。”
⒃很快,这封信转递到朱可夫元帅手上,朱可夫元帅看完后,动情地对随从说:“战争
毁掉多少俄国人和德国人的生命,毀掉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战争带来的教
训。”他命令道:“把它包好,交到档案局。”
⒄1993 年,苏联解体,这个档案得以解密。米丽亚看到这封信时,已經七十多岁,苍
老的她犹如一只伤心的天鹅,泣不成声。(选文有改动)
14.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 分)
①为了回国见米丽亚,米涅受伤求救。→②___ _
亚写信,表达想念之情和求婚的愿望。→④___
受感动,信件辗转交给米丽亚。
15.第③段运用了_
16.小说中的米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
_
____③米涅给来丽
___→⑤战士等人
(2 分)
17.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
(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16 分)
明月出天山
梁衡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
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就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
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
........。我喜欢这个意境,这
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
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文革”动乱还未结束,工作不定,
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
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
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
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
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
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
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
一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月光,边声惯听唱伊凉。孤村白酒愁无奈,隔
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
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
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上世纪 80 年代初,石河子是一
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 20 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
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上世纪 90 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
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
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
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
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③。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选文有改动)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体慨.②伊凛:古由调名。
指(伊州比凉州》二曲。③馕读(ná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
18.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
(4 分)
19.联系上下文,说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2 分)
20.品味语言。(4 分)
①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
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2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6 分)
三、写作(50 分)
22.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美景;以爱为犁,以美为耕的师长;庭院聊天,灯下静美的生
活……无不让人咏之赞之。
请以“非凡的美丽”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600 字。
一、(一)
参考答案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①静影沉璧
②彼竭我盈
③佁然不动
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二)
4.我无聊地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林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5.借景抒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
(三)
6.①饥饿;②借;③朝见;④这
7.B
8.C
9.①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已经都花完了?
10.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
年轻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二、(一)
11.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着读。三者是逐步深入的关系。
1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
路被动,全盘吸收。
13.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二)
14.②德克受伤倒下,米涅解下自己的包扎带为他包扎;
④苏军发现米涅并开枪,米涅手拿信件倒下。
15.插叙。补充交待了三人的关系,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引出下文包扎、写信的情
节)。
16.①渴望和平,热爱生活。表现在米涅临死前不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最想要的是爱情,
他渴望能活着回去向米丽亚求婚。
②善良大度,为人无私。他看到米丽亚钟情的德克受伤,宁可牺牲自己而救助德克,
他不管米丽亚会嫁给谁,他都觉得开心。
17.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连长为人的冷漠无情,普通战士的生死与他没有丝毫的关系,
以此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三)
18.一般人:温柔、朦胧、美丽的;
李白:苍茫、雄浑、伤感的;
“我”: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
卢纶:悲壮、苍凉。
19.李白诗歌的雄浑与苍茫,让人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坎坷,面对生活。
20.①“沐浴”一词形象地表现了林则徐纪念馆在月光的映衬下,更加地醒目、耀眼,暗
示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不屈精神给后人的启示,表达作者对他的敬佩与赞美。
②这个句子运用象征的写法,借月写人,表达了作者对西北拓荒者的无私奉献、西北
人所特有的坚强精神的赞美。
21.自古以来那些征战、流放西北的人们,那些开发大西北的拓荒者们,面对恶劣的自
然与生活条件,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坚强与豪迈,他们守卫并开拓疆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
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是完美的、纯真的、引人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