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5年广东深圳大学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1页
资料共1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5 年广东深圳大学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 2 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1.文化帝国主义 2.上限效果假说 3.符号的任意性 4.传播接近权 二、理论阐释(每小题 15 分,共计 30 分) 1.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指出:“舆论分析者必须开始认识清楚下列三者之间的关系:行 动的情景,人对那种情景的想象,以及人对从行动的情景中产生出的想象的反应。”试问, 在公众舆论的分析中,做这样的分辨有什么理由和意义? 2.席勒在《信息与危机经济》中指出:“如果说,信息的商品生产和销售正在成为新兴 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正在造成文化生产与工业生产的会聚,那么,将文化和传播领域与社 会基本制度结合的前提也许正在加紧而不是在放松。商业化的信息在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 中地位的上升也许会使创造性工作和常规工作一样具有更少而不是更多的自主性。”他提出 这个观点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对这一观点应当如何评价? 三、问答(每小题 20 分,共计 40 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 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 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一 论断对于理解人类传播规律有何重要理论意义? 2.在中国当代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意见领袖”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如何发挥作用?对意 见领袖的作用应如何评价? 四、设计调查问卷 设计一份关于《当前大学生人机沟通心理困扰状况》调查问卷,并说明调查目的,抽 样原则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五、专题论述(任选一题,40 分) 试论网络媒体与报纸传播的互动效应新闻策划之我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