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积累。(共 8 分)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ㅤㅤ春天要开的花,任是谁都按捺不住的。各种花讯接踵而至,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
向人们_____(报告/宣示)春的讯息。踏着春天的节拍,人们脱去冬天的妆束,感觉精神一
下_____(提高/提振)了许多。置身梨园,暗香袭人。这千恣百态的梨花,有的肆意绽放,
①;有的半开半合,②;有的刚刚破蕾,③。每朵梨花都有五六片洁白的小花瓣儿,小花瓣
儿手拉手环抱着一簇细嫩的花蕊。蜜蜂闻香而来,围绕着花蕊忙碌。成群的蜜蜂、飞舞的蝴
蝶、淡淡的花香,所有这一切令人悦目娱心、想象驰骋。 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感受到蓬
..............
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按捺.(nài)不住
妆束
B.接踵而至
C.竞相开放
D.千恣百态
一簇.(cù)
围绕.(ráo)
驰骋.(chěng)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报告
B.宣示
C.报告
D.宣示
提高
提振
提振
提高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灿烂而热情
②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③似含羞少女
B.①似含羞少女
②灿烂而热情
③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
界
C.①似含羞少女
②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③灿烂而热情
D.①灿烂而热情
②似含羞少女
③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
界
(4)文中加点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一树树梨花中,我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B.从一树树梨花中,我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仿佛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C.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仿佛看到蓬勃的生命力,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D.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仿佛看到蓬勃的生命力。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2.(1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ㅤㅤ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
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
ㅤㅤ齐景公时,师败于燕、晋。晏婴荐司马穰苴。公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卑贱,人微
权轻,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公使庄贾往。苴与贾约:日中会于军门。苴先驰至军,立表
下漏①待贾。夕时贾始至。苴曰:“何后期?”贾曰:“亲戚送之,故留。”苴曰:“将受命之
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②,则忘其身。何相送乎?”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云何?”对曰:“当斩!”贾始惧,使人驰报景公求救。未及返,遂斩贾以
徇.三军。久之,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
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云何?”对曰:“当斩!”苴曰:“君之使不可斩。”乃斩其仆、
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乃阅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悉取将
军之资粮飨士卒,而自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
(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 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立表下漏:立起计时的木表和漏壶。②援枹鼓之急:指战况紧急之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霸上
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C.军法期.而后至
D.遂斩贾以徇.三军
军:驻军
壁:营垒
期:约定
徇:犒赏
(2)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日中会于.军门
A.皆以美于.徐公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和司马穰苴都属于在外敌侵入边境、军队又连吃败仗的情形下临危受命。
B.两文中的周亚夫和司马穰苴既治军严明又爱护士兵,恩威并用,堪称“真将军”。
C.两文都体现了进入军营不能驱驰的营规和皇帝的使者传诏时需手持符节的礼仪。
D.两文都注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两位下属的表现刻画将军的形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
3.(5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
元•许有壬
春山碧。诗成马上应相忆。应相忆。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但悲后会知何日。知何日。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
和
。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
4.(5 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5)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的诗句
是:
,
。
三、综合运用。(共 8 分)
5.(4 分)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班级组织博物馆研学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山东省博物馆数量统计表(单位:家)
指标/年份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数量
541
567
585
639
【材料二】
ㅤㅤ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省常住人口约为 1.01 亿人。也就是说,每 15
万山东人拥有 1 家博物馆,而全国平均每 24.39 万人拥有 1 家博物馆。
【材料三】
ㅤㅤ 5 月 12 日上午,济宁市博物馆走进社区,为群众带来“中国运河之都———济宁”流
动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展,受到热烈欢迎。
◇“5•18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李白纪念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了全景实景展陈,让群
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太白遗风 诗韵齐鲁’李白专题展”带来的盛宴。
◇邹城博物馆举办“考古小课堂”直播活动,邀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亲临博物馆,
在邾国故城成果展厅,现场讲解邾国故城考古发掘成果。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研究结果。
(2)根据材料三,仿照下画线语句的格式补写相应内容。
ㅤㅤ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济宁的三家博物馆开展了富有创意的活动。 ①
,贴心服
务送到身边;在线展陈,②
;专家助阵,现场讲解促进宣传。
6.(4 分)好的插图,或暗示时代背景,或交代情节内容,或刻画人物形象,或揭示主题思
想……或兼而有之。请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思考,从下列插图中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一幅,并谈
谈理由。
我选
,理由:
。(80 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7.(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自知”的层次
许家祥
ㅤㅤ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知人不易,自知更不易,芸芸众生中,真正有自知之
明者,属凤毛麟角。
ㅤㅤ②有作家说:“人能有自知之明者不多,而且,有自知之明者大多集中在一流人物中。
二三流的人,要是有自知之明,也不至于常在二三流,早有跻身一流的机会了。”受此启发,
我以为自知是有层次的,自知的层次决定了人物层次。犹如一座塔,塔顶是“一流人物”,
塔身是“二三流人物”,底层是“不入流人物”。
ㅤㅤ③从实际情况看,“二三流人物”多是半桶水——晃得很。他们“自知不明”,自以为是,
认为自己的身高像珠穆朗玛峰,海拔 8800 多米;自己的相貌如同潘安再世,帅呆了酷毙了;
自己的才华比唐伯虎还唐伯虎,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浑身上下全是亮点,无所不通,无所
不晓,无所不能,伟大得不得了。到处海阔天空,侃侃而谈,诲人不倦,自吹自擂,自鸣得
意。殊不知,他所炫耀的东西,正是他的短处。如果不炫耀,还有半桶水,一炫耀、一晃荡,
水洒出去,桶空了。
ㅤㅤ④“半桶水”为何晃荡?一个人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否则不仅看不到真相,
还可能误导自己的判断。比如《笑林广记》中说,一个聋子看到别人放爆竹,他好奇为什么
一卷纸说散就散了呢。这就是观察失去了听觉这个维度的后果。一些“第二、三层次”的人
在认识自己时,也缺乏“听觉”,缺乏多元思维。
ㅤㅤ⑤大文豪苏东坡写庐山的诗句极富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些“第
二、三层次”的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
个道理。要知道自己的真面目,必须跳到自我的小圈子之外,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客观分析
和评价自己。
ㅤㅤ⑥庄子说得好:“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的的确确,一些人
的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①。经常昏昏然,飘飘然,忘
乎所以,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
ㅤㅤ⑦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吃几碗干饭,才有自知之明。季羡林、钱锺书这样的大师知道
自己的分量,从来不称自己为大师,可大家公认他们是第一层次的人。反倒是“第二、三层
次”的人称不准自己,总认为自己伟大,喜欢自称“专家”,戴着大师的帽子到处晃悠。
ㅤㅤ⑧空虚的麦秆指向天空,饱满的稻谷却会垂向大地。②。李白是“诗仙”,但他从不以
“诗仙”自居。他想在黄鹤楼题首诗,然而看见崔颢所题的《黄鹤楼》后,就认为“眼前有
景道不得”,自己再写也及不上崔颢的这首诗。他深知自己的诗在整体上是一流的,但也不
是每一首都是一流,真正的“大明白”啊!
ㅤㅤ⑨③。有自知之明是大智慧,“大多集中在一流人物中”。从此角度看,想知道一个人的
水平如何、层次多高,只需看他有没有自知之明就够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2 年第 5 期,有删改)
(1)从文章来看,怎样才能成为“自知”的第一流人物?
(2)本文的语言幽默犀利,富有讽刺意味,请结合第③段加以分析。
(3)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A.人贵有自知之明,贵者,难也,少也。
B.能真真切切地看清别人,却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C.真正怀揣金刚钻的人,即使他自己不说,我们也能看得到。
①
②
③
8.(1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求证
孙春平
ㅤㅤ(1)退休后,我和老伴儿一起去了外地女儿家,帮助带小外孙。家中的杂事都好安排,
最让人惦记的是汇款单,超过两个月未领取就会退回。后来,我就把邮件的事拜托给了邮递
员,一般情况下,请她特别注意汇款单的日期,及时告知,或转寄给我就是了。我没为这事
操过心。
ㅤㅤ(2)三年前的那个清晨,我下了火车,刚进小区大门,就见到了站在我家楼门前的汪
师傅,她穿着深绿色的邮递员工作服,怀抱着捆扎得结结实实的一摞邮件。我快步赶过去,
跟她打招呼:“汪师傅,大冷的天,你不必嘛。”新年刚过,数九寒天,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
段。汪师傅说:“你微信发了车次,我是看了时间来的,没等几分钟。”
ㅤㅤ(3)我客气道:“那就进家喝杯热茶吧。”
ㅤㅤ(4)“不必了。只是……我有个……很冒昧也很唐突的请求,不知楚老师能否支持一下。”
ㅤㅤ(5)“你说。”
ㅤㅤ(6)“你的邮件里有张三万多元的汇款单,我想跟楚老师借用一段时间,两万就行。”
ㅤㅤ(7)这确实是有点儿冒昧和唐突了,怪不得冻掉下巴的冬晨,她候在了家门前呢。在
我沉吟发怔的一瞬间,她扯下了口罩和红色围脖,同时把掌心里的证件亮给我:“我叫汪云,
这是我的身份证,我怀里还带着房产证。我母亲正住院,手术前要求交足费用。我也是没有
别的办法了,才想起请楚老师帮忙。等手术后,医保单位完成必要的审核,我立刻把欠款如
数奉还。利息不低于银行定期,您看行吗?”
ㅤㅤ(8)看来是真遭遇难心事了!汪云说得很快,也很急,但语句顺畅,严谨有度,想来
是早准备腹稿了。再看她的脸色,灰暗,甚至有些发青。
ㅤㅤ(9)我心里已有了决定,便故作轻松地说:“可汇款单毕竟不是人民币,我什么时候把
钱交给你呢?”
ㅤㅤ(10)“就今天吧,上午十点,我在诚信路街角那家邮政储蓄银行营业所等你。”
ㅤㅤ(11)上午十点,我带着身份证准时到了营业所,把两扎现金放到汪云的手上时,还说:
“你要不要多备上一点儿?我不急用钱。”汪云向我鞠躬致谢,说:“我手上还有些存款,这
就非常感谢了。我记得楚老师每年清明前都会回来扫墓,那就等您回来,我把欠款还清吧。”
ㅤㅤ(12)这个事,我跟谁都没有说。我跟汪云认识几年,虽只是接收邮件的泛泛之交,但
她守时守诺。特别有一次,我把腰扭了,上下楼有些吃力,那一阵儿,她每次送邮件,都是
直接送到楼上我家门前。我家是五楼呀,楼下有现成的邮箱呀,把邮件丢在那里一点儿不违
规。
ㅤㅤ(13)出了正月,天气渐渐暖起来。清明前,汪师傅发微信问我哪天回家,我便又把订
火车票的回执发给她。那天,又是清晨,还是在楼门前,迎我的却不是汪师傅,而是位清秀
的女孩,二十出头的样子。我问:“汪师傅为什么没来?”女孩眼睛红了,说:“楚老师问的
是我妈妈,她已经去世十多天了,她让我用她的微信跟你联系。”如同晴天炸雷,我大惊。
女孩说妈妈早就得了不治之症,但她坚持拒绝治疗,说不如把钱留给正在成长中的女儿。她
向我借钱只是为了求证一件事。妈妈活着时,常跟她拌嘴,主要是因为女儿说这个世界的人
越来越缺德,没好人,妈妈却说助人为乐的好人还是有的,而且还会一天天多起来。女孩反
驳,说:“等你没钱的时候,你就知道好人早就是绝世品种了。”为此,妈妈跟女孩打了赌,
说:“当你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出手相助了,他是好人不是?”女儿说:“那你就变出这样一
个人给我看!”
ㅤㅤ(14)那天,女孩捧着两扎票子,恭恭敬敬送到我面前。同时送到我面前的还有一部手
机。她说:“上面有妈妈留给楚老师的视频。”
ㅤㅤ(15)弥留之际的汪师傅已没有多少力气,可她还是喘息着留下这段话:“尊敬的楚老
师,一个即将跟这个世界告别的人,还要求证这个世界有没有好人,是不是显得有些矫情?
我留恋人生,所以才要证明给女儿看,让她明白这个道理。我说不出什么了,就给楚老师听
一首熟悉的歌吧……”
ㅤㅤ(16)汪云留下的歌是《好人一生平安》,歌声哀婉,低沉,格外深情。我内心的酸热
一波又一波,让人难以自持。
(选自《百花园》2021 年第 1 期,有删改)
(1)简要概括汪云的形象特点。
(2)第(8)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3)结合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简要分析人物心理。
①只是……我有个……很冒昧也很唐突的请求,不知楚老师能否支持一下。
②我说不出什么了,就给楚老师听一首熟悉的歌吧……
(4)文章以《求证》为题有什么好处?
五、写作。(共 40 分)
9.(4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ㅤㅤ很多人之所以缺少幸福和快乐,是因为不愿意放下。
ㅤㅤ有的是比得太多,总想着赢,如不能达成所愿,就会郁郁寡欢、抱怨不断。有的是有些
消极,脑子里装的全是往日的不愉快或对未来的担忧。有的是牵挂的事情、操心的事情过多,
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结果,担子越来越重。
ㅤㅤ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ㅤㅤ要求:
(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1)B
(2)C
(3)D
(4)A
2.(1)D
(2)B
(3)A
(4)文帝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5)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
3.(1)词牌
题目
(2)“暮云”写的是傍晚的云彩,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了词人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思念、忧
伤之情。“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因与友人分离
而产生的孤独之感。这两个意象,形象生动,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情感。
译文:春天的山一片碧绿。诗词写于马上,勾起对朋友、往事的回忆。应当回忆啊。那难忘
的卢沟桥畔和如织的晚云下美好的生活。人生常有分别不必叹惜。只是为何日再相见感到悲
伤。何日再相见啊。心绪犹如这傍晚之云,我就像失群的孤雁。
4.(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往来翕忽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马上相逢无纸笔
(5)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5.(1)示例:从 2018 年到 2021 年,山东省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每 15 万山东人拥有 1
家博物馆,这个数据远高于全国平均数。
(2)示例:①走进社区
②足不出户享受专题“盛宴”
6.答案:
示例一:A。“阿长”送我“《山海经》”的插图,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
美阿长的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示例二:C。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却一再受到高俅陷害,最终“雪夜上梁山”。林冲的人
生经历和反抗道路,林冲被逼上梁山,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7.(1)①要从多角度去观察;②要跳到自我的小圈子之外,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客观分析
和评价自己;③要看到问题,摆正位置。
(2)示例 1:“认为自己的身高像珠穆朗玛峰,海拔 8800 多米”“自己的相貌如同潘安再世,
帅呆了酷毙了;自己的才华比唐伯虎还唐伯虎”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极大
地讽刺了“二三流人物”缺乏自知之明。
示例 2::“帅呆了酷毙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伟大得不得了”“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