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原理考研真题A卷.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原理考研真题 A 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8 分) 1、 气缚现象 2、 滤饼过滤 3、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4、 理论塔板 5、 液液萃取 6、 物理吸收 7、 湿度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2 分) 1. 局部阻力损失主要原因 和 。 2. 当量直径的定义 de= 。在套管环间流动的流体,外管的内径是 d2, 内管的外径是 d1,则当量直径 de=_ 。 3. 当 Re 已知时,流体在圆形管内呈层流时的摩擦系数λ= 。在管内呈湍流时, 摩擦系数λ与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有关。 4. 流体输送设备的主要类型 ; ; 5. 泵的扬程的单位是 ,其物理意义是 。 。 6. 离心泵组成如附图的输水系统。当阀门 A 关小时,相应的流量和压力有何变化: 流量 VB ,VC ; 压力 PA ,PC (增大;减小; 不变或不定)。
7. 平壁稳态传热过程,通过三层厚度相同的不同材料,每层间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试判 断 λ 1 、 λ 2 、 λ 3 的 大 小 顺 序 , 以 及 每 层 热 阻 的 大 小 顺 序 。 8. 如图所示为间壁式换热器中冷流体 B 与热流体 A 的稳态传热过程的温度分布曲线,该 传热过程是由 、 和 三个串联的热传递环节组成。 由图分析可知:α1 α2,控制热阻应在 侧。若强化该传热过程,应 从 侧着手。
9. 吸收是指 的过程,解吸是指 的 过程。 10. 溶 解 度 很 大 的 气 体 , 吸 收 时 属 于 控 制 , 强 化 吸 收 的 手 段 是 。 11. 吸收塔逆流操作的特点可以获得 的平均推动力,提高吸收效率。塔底液体 与刚进入塔的混合气接触,有利于 出塔吸收液的浓度,从而 吸收剂 的用量。塔顶气体与刚进入塔的吸收剂接触,有利于 出塔气体的浓度,提 高溶质的 。 12. 精 馏 操 作 的 依 据 是 。 实 现 精 馏 操 作 的 必 要 条 件 包 括 和 。 13. 若 维 持 不 饱 和 空 气 的 湿 度 H 不 变 , 提 高 空 气 的 干 球 温 度 , 则 空 气 的 湿 球 温 度 定) ,露点 ,相对湿度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 14. 干燥操作中,干燥介质(不饱和湿空气)经预热器后湿度 ,温度 。 15. 当 物 料 在 恒 定 干 燥 条 件 下 用 空 气 进 行 恒 速 对 流 干 燥 时 , 物 料 的 表 面 温 度 等 于 温度。 三、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 简述气蚀现象及其主要危害 2、 简述强化传热的措施 3、 简述双膜模型理论 四、计算题(第 1、2 题 16 分、3、4 和 5 题各 8 分, 共 56 分)
1. 用泵输送密度为 710kg/m3 的油品,如附图所示,从贮槽经泵出口后分为两路:一路送 到 A塔顶部,最大流量为 10800kg/h,塔内表压强为 98.07×104Pa。另一路送到 B塔中 部,最大流量为 6400kg/h,塔内表压强为 118×104Pa。贮槽 C内液面维持恒定,液面 上方的表压强为 49×103Pa。 现已估算出当管路上的阀门全开,且流量达到规定的最大值时油品流经各段管路的阻 力损失是:由截面 1―1 至 2―2 为 201J/kg;由截面 2―2 至 3-3 为 60J/kg;由截面 2 -2 至 4―4 为 50J/kg。油品在管内流动时的动能很小,可以忽略。各截面离地面的垂 直距离见本题附图。 已知泵的效率为 60%,求此情况下泵的轴功率。 2. 有一碳钢制造的套管换热器,内管直径为φ89mm×3.5mm,流量为 2000kg/h 的苯在内 管中从 80℃冷却到 50℃。冷却水在环隙从 15℃升到 35℃。苯的对流传热系数αh=230W/ (m2·K),水的对流传热系数αc=290W/(m2·K)。忽略污垢热阻。试求:①冷却水消 耗量;②并流和逆流操作时所需传热面积;③如果逆流操作时所采用的传热面积与并 流时的相同,计算冷却水出口温度与消耗量,假设总传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其中: 苯在平均温度 65℃,比热容 cph=1.86×103J/(kg·K); 水在平均温度 25℃,比热容 cpc=4.178×103J/(kg·K); 水在平均温度 30.8℃,比热容 cpc=4.174×103J(kg·℃); 碳钢的导热系数=45W/(m·K)。 3. 用降尘室除去气体中的固体杂质,降尘室长 5 m,宽 5 m,高 4.2 m,固体杂质为球形 颗粒,密度为 3000 kg/m3。气体的处理量为 3000(标准)m3/h。试求理论上能完全除 去的最小颗粒直径。若操作在 20 ℃下进行,操作条件下的气体密度为 1.06 kg/m3,黏 度为 1.8×10-5 Pa•s。 4. 在总压为 110.5 kPa 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测得在塔 的某一截面上,氨的气、液相组成分别为 y  0.032 、 c  1.06koml/m 3 。气膜吸收系数 kG=5.2×10-6 kmol/(m2·s·kPa),液膜吸收系数 kL=1.55×10-4 m/s。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 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溶解度系数 H=0.725 kmol/(m3·kPa)。 (1)试计算以 p 、 c 表示的总推动力和相应的总吸收系数; (2)试分析该过程的控制因素。
5. 每小时将 15000kg 含苯 40%(质量%,下同)和甲苯 60%的溶液,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 分离,要求釜残液中含苯不高于 2%,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 97.1%。试求馏出液 和釜残液的流量及组成,以摩尔流量和摩尔分率表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