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4 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食物网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食者,则其被称为 。 A. 顶位种 B. 基位种 C. 中位种 D. 次级消费者 2. 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造成这种现象的 主导生态因子是 。 A. 温度 B. 光照 C. 水分 D. 土壤 3. 人们为确保将来能够利用某一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净化大气、固定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以及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效益而愿意支付的保护费用,这种支付意愿的数值相当 于某一森林的 。 A. 直接使用价值 B. 间接使用价值 C. 选择价值 D. 遗产价值 4. 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 A. 二氧化碳 B. 水 C. 氮 D. 磷 5. 下列哪种生态锥体不会出现倒置现象? A. 能量锥体 B. 生物量锥体 C. 年龄锥体 D. 数量锥体 6. 赤潮是指水体中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水质变劣的现象,下列生物不 会引起赤潮的是 。 A. 裸甲藻 B. 棱角藻 C. 蓝绿藻 D. 腰鞭毛虫 7. 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 5 个时期,其中密度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开始期 B. 加速期 C. 转折期 D. 减速期 8. 由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按代谢特征划分,属于 。 A. 自养演替 B. 异养演替 C. 原生演替 D. 次生演替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1.在进行自然保护区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保持 。 A. 较高的当地物种多样性 B. 稀有种和濒危种 C. 干扰状况 D. 形状 E. 稳定的生态系统 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 目的性 B. 易变性 C. 脆弱性 D. 高效性 E. 依赖性 3. 下列元素中,常被生物甲基化的是 。 A. Hg B. As C. Pb D. Cd E. Se 4. 种群的数量变动,反映了两对相互矛盾的过程(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的 综合结果。因此生态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的理论来解释种群的动态机制。下列属于外源性 种群调节理论的是 。 A. 行为调节 B. 生物学派 C. 食物因素 D. Christian 学说
E. 气候学派 5. 下列元素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有 。 A. N B. P C. Ca D. S E. Cu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Rachel Carson 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发 表了《 》这一名著。该书的出版,是对人类与环境关系传统的行为和观念的 理性反思。 2.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将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生态学研 究的发展历程用“三个规划”,即 、 和 分为三个阶段。 3. 按照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为 、 和 三类。 4. 光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 、 和 都对生物的生 长、发育和地理分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5. 生态规划的模式很多,典型的主要有 模式、 模式 、 模式 和 模式 。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英文名词请先翻译再解释,翻译正确得 1 分。) 1.黄化现象 2. 高斯假说 3. 建立者效应(奠基者效应) 4. 植物提取(植物 萃取) 5. 协同 作用 6. top-down effect 7. biogeochemical cycle 8. life history 9. predation 10. sample plot 五、论述题(6 小题,共 75 分) (一)请解释以下生态现象(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 夏天的傍晚,常常可以看到鱼浮到水面。 2. 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 150kg 产量,磷可维持 250kg 产量,钾可维持 4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在 150kg 左右。 3. 在北半球,植被由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等类型。 4.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 苏麟《献范仲淹诗》)。 5. 在美国,最常用的 150 种药物之中,有 118 种药物的成分来源于自然生物。其中, 74%为植物,18%为真菌,5%为细菌,3%为脊椎动物。 (二)火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因子,它既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因素(如雷电起火 等)。2013 年全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2013 年 1 至 8 月,全国共发生 森林火灾 3349 起,受害森林面积 1.1 万公顷,人员伤亡 44 人。由于火具有较强的破坏性, 使得人们一直忽视火作为生态因子的重要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火既有有害的一面, 也有有利的一面,试简述火的两重性。(10 分)
(三)据科学网报道,2012 年 7 月,广西柳州柳江边上演了“食人鱼”伤人事件,而且两 人被鱼咬伤。经鉴定,咬人鱼种为产于南美洲的桑氏锯脂鲤,在中国河流中属于外来物种。 于是,当地相关管理部门为了全力围捕“食人鱼”,迅速发布奖励消息:“凡在柳江河段内 捕获食人鱼者,抓获每条奖 1000 元”。民间团体随之发起“最奇特钓鱼大赛”追缉“食人 鱼”。但尴尬的是,围捕第一天,除了抓获几十斤鲤鱼、鳜鱼之外,一条“食人鱼”都没有 抓到。根据你掌握的环境生态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生态学现象,并对政府相关 部门的做法进行评论。(10 分) (四)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 观类型的生态建设。景观生态建设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包 括调整原有的景观格局,引进新的景观组分等,以改善受胁迫或受损失生态系统的功能, 大幅度提高景观生态系统的总体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正向 的良性循环。我国农村长期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农业景观生态建设的成功 经验,当前,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 农村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请根据景观生态学有关知识,设计一个你心目中的农业景 观生态建设图景。(10 分) (五)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 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 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 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 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长 江三角洲等地调查的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 16%以上。由此可见,农业生产面临 着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的双重压力。请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在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 超标的土壤上进行农业生产。(10 分) (六)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据估测,历史上森林生态系 统的面积曾达到 76 亿 hm2,覆盖世界陆地面积的 2/3。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2001 年报告, 全球森林从 1990 年的 39.6 亿 hm2 下降到 2000 年的 38.7 亿 hm2。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 28 亿 hm2,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约 1200 万 hm2。请论述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 及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1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