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四川凉山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为 A 卷(100 分)、B 卷(50 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试,时间 120 分钟,A 卷
注意事项:
又分为第 I 卷和第Ⅱ卷。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应位号、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
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背面上方填涂座位号,同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
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收回。
A 卷(共 1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共 27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栖.息(xī)
胸襟.(jīn)
粗糙.(zào)
沙砾.(lè)
不逊.(xùn)
呜咽.(yè)
伶.俐(líng)
称.职(chèng)
藏污纳垢.(gòu)
重峦.叠嶂(luán)
惟妙惟肖.(xiāo)
筋.疲力尽(jīn)
A. 嫩.芽(nèng)
B. 恍.惚(huǎng)
C. 迂.腐(yū)
D. 坍塌.(t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嫩.芽(nèng)——nèn,栖.息(xī)——qī;
C.粗糙.(zào)——cāo,惟妙惟肖.(xiāo)——xiào;
D.沙砾.(lè)——lì,称.职(chèng)——chèn;
故选 B。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迎着春日的气息,西昌市航天北路的蓝花楹尽情绽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深深浅浅的
紫,把整条街装扮成花的海洋,这巧夺天工....的花海,让人叹为观止....。
A. 绽放
C. 巧夺天工
B. 纷至沓来
D. 叹为观
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绽放:花开放,也形容如花一样开放。使用正确;
B.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指人或事物。使用正确;
C.巧夺天工: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不能形容在西昌市航天北路的蓝花楹
绽放装扮街道的场面(没有人为的设计在其中),使用有误;
D.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使用正确;
故选 C。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西昌从“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静静的安宁河谷承载了西昌和凉山高质量。
B. “自媒体”因为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的原因,吸引了大量用户。
C. 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建成后,将展出大约 50 万件左右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影相关藏品。
D.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发展的重任”;
B.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C.语义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故选 D。
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很多演讲者 为演讲素材发愁,不知选用什么材料好。
②有人可能觉得“自己”不值得讲,听众不爱听,就不敢用这样的素材。
③其实,“自己”就是最好的演讲者材。
④其实不然,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事例、自己的见闻认知,都是自己感同深受的,最真实、
最具说服力,也最能打动听众。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②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语段,谈的是演讲以“自己”为素材的好处,①句从演讲者为演讲素材发愁,具有引题
的作用,应排第一位;③句“其实”紧承①句说明“自己”就是最好的演讲者应排第二位;
②句分析有人不敢用“自己”的原因,应排第三位;④句“其实不然”紧承②句分析用“自
己”的好处,应排第四位;因此排序为①③②④。
故选 A。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 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B.有误。《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6.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问其.妾曰(代词,他的)
B. 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皆以.美于徐公(因为)
D. 乃.下令(于是,就)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国”
中悟出“治家”的道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间,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
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
C.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的特点,文中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D. 在本文中,邹忌敢于进谏,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心臣子,而齐威王乐于采纳谏言,是一
位开明而明智的君主。
8. 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 在公共场所诽谤我,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B. 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C. 在公共场所诽谤我,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D. 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答案】6. C
7. A
8. D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理解有误。“皆以美于徐公”意思是“都认为比徐公漂亮”,“以”是“认为”的意思,而
非“因为”。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说法有误。根据②段“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面对家人的
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由“治家”悟出“治国”,
而非从“治国”中悟出“治家”的道理。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中重点词语: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
刺市朝: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句意为:在
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故选 D。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点睛】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
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
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
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
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
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
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
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
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
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
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
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
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
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
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9.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自:从
执:拿
A. 自.青州入魏
B. 能手执.鞍桥
C.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D. 唯.傅修期耳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书:书籍
唯:只有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11. 选文是怎样表现傅永学识进步的?傅永的变化对你有哪些启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9. C
10. 傅永于是发奋读书,粗略地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11. 通过皇帝的赞叹侧面体现傅永学识进步,启发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书:写信;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乃,于是;涉猎,粗略地阅读;有才干,指有文韬武略。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阅读启示。
根据“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可知,皇帝时常赞叹傅永文
武双全,侧面体现傅永学识进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根据“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可知,傅永二十多岁连回信都不会,在其发奋学习广泛阅读书籍后,
成为文武双全的人;启发我们只要刻苦(发奋)学习,就会学有所成。
【点睛】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向南逃亡。他有气
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
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
读书,粗略地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
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2. 古诗文默写。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73 分)
(1)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表明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 温故而知新
④. 千
树万树梨花开
⑤.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奈、梨、疑”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作文(6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13.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今天的中国青年,沐
浴着新时代阳光雨露,平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吃苦”是从身体上磨砺自己。感恩“吃
苦"。它锤炼了意志;感恩“吃苦”,它历练了能力;感恩“吃苦”,它成就了辉煌。我们中
学生要拿出敢吃苦的闯劲干劲、坚定敢吃苦的决心恒心,在精神上不怕吃苦、在环境上不避
艰苦、在现实中踏实苦干,以担重吃苦的“孺子牛精神”逐梦青春,不负韶华。
要求;请以“吃苦”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
一篇 600 至 800 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
实姓名。
【答案】例文:
原来,吃苦也是一种享乐。
诗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我要说:自古英雄多磨难。可又谁
知道,在充满挫折的道路上,他们会享受这个过程,自得其乐呢?
如今的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面临着至关重要的中考。也因此,亲身经历着的初三,
真苦,真累。随着信息技术也加入中考科目的行列。我们荣幸地又多了一项使命背信息技术
内容。中午,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校园内正在背信息技术的我,感觉下一秒就能晕过去。唉
说不抱怨是唬人的。
后来,语文老师讲解了《为学》这篇文章,学后,一番成就,靠的不是天资,怕的不是
愚钝,只需要能吃苦。也只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正如俗话说: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细细品尝这篇文章,好好回想以前行为
的种种。愧疚充满了我的心里。认为学校让我们中午背书是剥夺了我们的休息时间;认为烈
日高照让我们两眼发昏;认为站立半个小时让我们会两腿发麻换个角度,我们也会在背书中
提高能力。我们也会在相互提问中找到乐趣苦,真苦,但再苦的环境也会有欢乐。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起所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先生说过:“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芳清香。”
这都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人们只有在这崎岖的小路上,洒下辛勤的汗水。付出艰辛的劳
动;才能赢来这胜利的曙光。
天空并非永远湛蓝,阳光并非永远灿烂,小草并非永远碧绿,鲜花并非永远绽放。它们
有过艰苦的处境,但它们享受这个过程,因此才有了下一次的夺目亮相。苦不苦?得自己品,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自己受,艰苦的环境,我们咬牙坚持,在鲜花追捧之际,我们会发现:原来,吃苦也是一种
享乐。
回首昨日,我们在怨天尤人;在看今朝,我们在奋力拼搏;眺望未来,胜利之光将会把
我们照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以“吃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吃苦”经受艰苦。可以是物质上的,
如缺衣少食以及必须的生活物品;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经受困难挫折;还可以是两者兼而
有之。审题时,应思考什么是“吃苦”、为什么会“吃苦”、如何对待“吃苦”等。根据材料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不负韶华”可重点思考新时期中国青年或自己
对待“吃苦”的态度,如坚强面对“吃苦”,感恩“吃苦”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
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第二,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一个立意,如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吃
苦能磨砺人的意志、能吃苦方显英雄本色、感恩吃苦等。然后根据自己熟悉的体裁选定文体。
如写成记叙文,应讲述与立意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自古能吃苦的人有许多,如:王冕为学作画因贫穷买不起纸,就在沙上绘画,终于成了画坛
圣手;匡衡为学知识,凿壁偷光,勤奋读书,终于成了一位文学巨匠;童第周因家境贫寒,
晚上在路灯下看书,自强不息,终于成了第一个将青蛙卵和外膜隔开的生物学家。看来,吃
苦精神存在于与失败和挫折的斗争中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加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最终才引导
你到达成功的彼岸。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立意之所在。如写成
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以苦为乐,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
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
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14. 题目:请以“满满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字数 600 至 8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
姓名。
【答案】例文:
稳稳的成长,满满的幸福。
满满的幸福
流年的记忆中没有虚幻,它满载着馨香的母爱,如花瓣,大朵大朵,芬芳在生命的泥土
——题记
无籽西瓜 满满幸福
中。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