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3 分)(2014•日照)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 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 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由于烟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 都在被动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3 分)(2014•日照)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 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纽,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考点:红外线.. 专题:应用题. 分析: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它也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实际 的应用. 解答:解: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形式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 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 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红外线的应用,看不见的光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同时还 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3.(3 分)(2014•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C.压缩冲程中,热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蒸发形成的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热和能. 分析:A、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C、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解答:解:A、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从外界吸收热 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功,故 A 错误; 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越多,因为还要看质量和是否完全燃 烧,故 B 错误; C、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故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C 正确;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不是蒸发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改变方法,热值的概念,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判 断,有一定综合性,都属热学基础知识. 4.(3 分)(2014•日照)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B.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C.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眼睛“近视”时就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3)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解答:解: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 A 正确; B、鱼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空气中后远离法线,射入 人的眼睛,而人眼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 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所以看见水中的鱼,实际是变浅了的鱼虚像,故 B 错误;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 错误; D、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反射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知识面比较广,属于光学基础知 识的考查. 5.(3 分)(2014•日照)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桑显示 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B.响度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分析:(1)频率是 1s 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 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解答:解: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 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 故选 C.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 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6.(3 分)(2014•日照)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会通道轻微的噼啪声 B.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会产生声音 C.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 D.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考点:摩擦起电..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解答:解:A、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放电时产生噼啪声,符合题意; B、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属于振动产生声音,不属于摩擦 起电; C、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不 属于摩擦起电; D、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是磁化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 故选 A. 点评: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
随梳子飘起来等. 7.(3 分)(2014•日照)小明在家里看电视时发现:只要妈妈在旁边使用电吹风,屏幕上就 会出现很多“雪花”;电吹风一停,“雪花”也随即消失.这是因为电视机接收到了电吹风 产生的(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噪声 D.电磁波 考点:电磁波的产生.. 专题:信息的传递.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电磁波,以及收音机和电视机能接收电磁 波. 解答:解:这是因为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电磁波,吹风机工作时能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 波被电视机接收,并对电视机产生干扰.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波的产生以及电磁波的接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3 分)(2014•日照)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 B.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的温度升高 C.夏天,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热和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 A、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水从铁块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 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因摩擦而发热,木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符合题意; C、路面从太阳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 符合题意;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水从电热丝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注意二者的区别:传递过程属于 能的转移,做功属于能的转化,属于基础题目. 9.(3 分)(2014•日照)如图所示,当开关 S 闭合后,灯泡 L1、L2 均正常发光,但过一会儿, 两灯均突然熄灭.某同学利用电压表探究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分别接到灯 L1、灯 L2 两端 测量电压,发现灯 L1 两端电压为零,灯 L2 两端电压不为零,由此可判断电路的故障是( )
A.灯 L1 断路 B.灯 L2 短路 C.灯 L2 断路 D.开关 S 接触不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电路故障分为短路和断路,短路时电路中还有电流,有灯泡会亮;断路时,电路中没 有电流,灯泡不亮. 解答:解:A、若灯 L1 断路,当用电压表测量 L2 两端电压时,电压表不会有示数,不合题意; B、若灯 L2 短路,当用电压表测量 L2 两端电压时,电压表被短路,也不会有示数,不 合题意; C、若灯 L2 断路,当用电压表测量时,电压表与灯 L1 串联,电压表有示数,显示电源 电压,符合题意; D、如果开关 S 接触不良,则整个电路断路,灯 L2 两端电压也会为零,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中的故障,要记住短路和断路的区别以及两表在 电路中的不同特征. 10.(3 分)(2014•日照)如图所示,海监部门在某海域放置浮标以监测水文变化.监测发 现,从春季至夏季,海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导致海水密度变小.此过程中,若浮标体积 保持不变,则( ) A.浮标所受浮力变大,露出海面体积变小 B.浮标所受浮力变小,露出海面体积变大 C.浮标所受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大 D.浮标所受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小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浮沉的应用. 分析: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海水密度的变化,结合 F 浮=ρgV 排可知浮标露出海 面体积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因为浮标始终漂浮,并且浮标重力不变,故浮力等于重力,并且浮力不变;又因 为海水密度减小,由 F 浮=ρgV 排可知,浮标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大,则露出海面体积变 小.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1.(5 分)(2014•日照)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B. C. ) D. 核桃夹 起子 镊子 羊角锤 考点:杠杆的分类..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 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 A、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12.(5 分)(2014•日照)关于汽车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安全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和保证安全 C.汽车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还要滑行一段距离 D.雪天在轮胎上缠绕链条,是为了减小与地面间的摩擦 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惯性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 应用..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A、水的比热容大,这是其常被用做冷却剂的原因; B、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C、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D、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答:解:A、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改变相同的温度时,能够有 收更多的热量,故说法正确; B、安全带做得比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为了减小压强,同时防止人由于惯性向前冲 出,保证安全,故说法正确; C、汽车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故说法 正确; D、雪天在轮胎上缠绕链条,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与路面的摩擦,防止打滑,故 说法错误.
故选 ABC. 点评:本题以汽车辆的物理知识为例,考查了水的比热容的特点、惯性现象、摩擦力的影响 因素、压强的影响因素等,都属于重要的知识点,但总体难度并不大. 13.(5 分)(2014•日照)如图所示,其中图中所示的实验与对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B. 电动机原理 C. 电磁感应现象 D. 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小磁针在磁场中北极指向 考点: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感应.. 专题:电和磁. 分析:(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 应电流;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和磁极的关系; (4)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 N 极到 S 极,小磁针静止时 N 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 向. 解答:解:A、图中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该选项不正确; B、图中描述的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该选项不正确; C、图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来的,该选项正确; D、图中小磁针 N 极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一致,该选项正确. 故选 CD. 点评:本题通过电磁方面几个重要的实验插图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综合 性,相对比较简单. 14.(5 分)(2014•日照)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 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 0~10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 C.在 10s~20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 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m/s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在 s﹣t 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 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 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3)在 s﹣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 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0~10s 内的速度和 0~15s 内的速度 相同,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再判断. 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 0~1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 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 v 甲>v 乙,故 A 正确; B、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 15s 末相遇,且 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 100m,故 B 正确; C、乙同学在 10~2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乙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C 错 误; D、由图象看出乙在 0~15s 内通过的路程为 100m,所以,v 乙== ≈6.7m/s,故 D 错误. 故选 A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 s﹣t 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 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5.(5 分)(2014•日照)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读数变小 C.电路总电阻变小 B.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D.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应用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与电磁铁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 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 电流的变化可知电磁铁磁性的变化和铁球受力的变化,进一步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 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与电磁铁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 小,故 C 正确; 由 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读数变大,故 A 不正确; 因电磁铁的磁性与通过的电流有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