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21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四、语言运用(47分)
2017 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21 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yǎ)________和高贵的文字。朗读这些动人的文字, 可以帮助我们寻(sù)________根源,能够让我们 疲(bèi)________的心灵得到放松, 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低俗和粗鄙,(dǐ)________达宁静和悠远的 境界。 【答案】 雅,溯,惫,抵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 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解答】 “文雅”不要写作“文鸦”;“寻溯”不要写作“寻塑”;“疲惫”不要写作“疲备”;“抵 达”不要写作“低达”。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经典诗文能增添生活的诗意。仲春时节,郊外踏青,看到青梅丝柳的美景,我们会联想起 南 唐诗人冯延巳的“________,________”;重阳佳节,院中漫步,闻到菊花的幽幽清香, 我们 联想起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__”。 经典诗文能赋予前行的力量。学习上碰到困难时,《论语》中孔子的语录“________, ________”给我们思考与启发;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唐朝诗人杜甫的名句“________, ________”会令我们重新振作。 【答案】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 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 哪种意境之中。 【解答】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重点词:蝴蝶)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重点词: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 点词:罔、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词:凌)
3.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 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 初秋,好朋友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送行路上,晓依顺手折下路边的________,以表达 惜别之意。过了一个月,朋友给晓依发来一封邮件,邮件里画了________,表达了她的思 乡之情。 【答案】 柳枝,月亮、鸿雁 【考点】 诗歌意象分析 【解析】 本题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根据意象在诗歌中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答。 【解答】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古典诗歌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 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不了解这些意象,读起诗来可 能会不知所云。 ①月:思念的代名词。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诗中的月亮 不再是纯客观的事物,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诗人的思乡情借月悄然而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忆舍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等诗句,大体上 也是这样的感情。 ②鸿雁: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者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 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 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 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诗人有时简为一个“雁”字,如李清照的《一剪 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和她的《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等。 ③柳:离别怀人的伤感。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加上“柳”与“留”谐音,所以提到柳,多与送别有关。如“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中经典的情景交融的离别名句;李 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曲折柳歌,竟然勾起了人们的故园之情, 由此可见“柳”非同一般;宋人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集 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4.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 度的变 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 了好占 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 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 心,逐 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每 组二选 一,各 60 字左右) 【答案】 C (1)C(2) 读懂内容: 示例 1:我选(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 的 探险之旅。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或: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而这探险 被 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示例 2: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 革 命。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读出感悟: 示例 1: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 致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或:贻误紧要关 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 错误决定扼腕 叹息。∕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格鲁 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命运始终垂青有 准 备的头脑。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 惠灵顿,夺得 战争胜利。 示例 2: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苏特尔 (祖 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 或: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 有 好结果。∕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 的坚持不懈 与执著令人敬佩。
【考点】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解析】 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即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 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 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地选择正 确答案。 【解答】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A.正确;B.正确;C.《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夏洛 克;D.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感悟的把握,根据示例完成内容和感悟的相关任务。 答案:(1)C(2) 读懂内容: 示例 1:我选(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 的 探险之旅。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或: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而这探险 被 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示例 2: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 革 命。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读出感悟: 示例 1: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 致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或:贻误紧要关 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 错误决定扼腕 叹息。∕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格鲁 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命运始终垂青有 准 备的头脑。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 惠灵顿,夺得 战争胜利。 示例 2: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苏特尔 (祖 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 或: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 有 好结果。∕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 的坚持不懈 与执著令人敬佩。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 “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 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 汽车站,然后再坐通 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 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 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 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 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 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 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 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 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 上。运气好的时候,还 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 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 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 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 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 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 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 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 去 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 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 好 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 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 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 黎鸣 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 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 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 便提起的,他表扬了 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 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 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小说●情节梳理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 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迟疑﹣如释重负﹣疑 惑不解 第一 次 第二 次 ○小说●语言品味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________,先________车到县长途汽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才________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小说●写法探究 (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说●内容评价 (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 法?请结合 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答案】 感到便捷,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他们 将其送到了家。 回家时,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站,,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 到家。 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 车非常顺利,显 得真实可信;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 搭上了 马厅长的车等)作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马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 章。 答案示例:例 1:认同。一是因为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
工作出色;二是黎鸣 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 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黎 鸣从此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 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鞭策作用。 例 2: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 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 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 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 一些违纪者产生 侥幸心理,进 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 到从 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这篇小说以“搭车”为主线,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开头到“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写黎鸣小时就向往着做警察,终于实现了愿 望;第二部分(“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 口”),写黎鸣的家住在偏僻的农村,为了省却倒车的麻烦,他利用职务之便搭车;第三部 分(“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到“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写黎鸣又一次搭车,遇到 了一辆高档车,车主愿意让他搭车,并在了解了他搭车的目的后将他送到了家;第四部分 (“一天早上”到结尾),写黎鸣后来知道那辆坐在高档车里的人是省公安厅厅长,他得知 马厅长夸奖他以后,却再也没有搭过车。 【解答】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及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第一问,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 上,从文中找出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从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作答。黎鸣在第一次搭车 时,心情是由姑且试试,到搭车成功后“觉出了搭车的好处”。第二问,找出文中描写两 次搭车的相应段落,用简洁的语句描述即可。第二次搭车是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开始从市 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他无意中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厅长一路交谈,并将他送到了 家。 ①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句的表述对 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从句子内容来看,加点词语写出了 黎鸣回家路途的遥远,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利用职权搭车,为下文情节的发生作铺垫。 ②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不能仅停留在句子的表层意思,要结合下文内容及 主旨来深入分析。从后文内容来看,马厅长对黎鸣的搭车行为并不赞同,因为他毕竟是在 利用警察的职权,但他并没有明说,反说“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以此 来含蓄提醒黎鸣自己行为的错误,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具有一个领导的艺术。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考虑。从内容上看,详写 第一次搭车,表现黎鸣搭车的方便与快捷,正是这一次搭车的成功,让他尝到甜头,才有 了下一次,以及更多甚至搭上了厅长的车。从结构上看,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铺垫,让后 面的情节真实可信。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完成阅读观点的表述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 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比如我认同 这种作法。可以从黎鸣搭车的目的,厅长的话语,以及结尾处的情节来作为阐述的理由。 如果不认同,那可以结合你对警察职业的认识来谈。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300 亿件快递的背后
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网购者照例要 拆开这些“厚重”的包装,一样都不会少。一位网店商家曾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 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尤 其是当下生鲜、家具等种类的物品都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车,商家对这些易碎易 坏物品更是加倍包装,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 而相关数据表明,2016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 313.5 亿件。如图是《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 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国家邮政局 2016 年 10 月发布)中的统计数据。 如果按照每件快递需要 0.2 公斤包装材料估算,2016 年全年新增的快递包装垃圾重达 600 多万吨。空气囊、塑料袋等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 百年才能降解。每吨废纸能回炉生产 0.8 吨再生好纸,如果纸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 1 吨 纸箱回收后只能再生产 0.8 吨新纸箱,产生的 0.2 吨缺口,只能依靠伐木来补充。同时在 生产过程中,还要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然而,面对如 此大量的快递包装物,目前除对快递运单的保管、存放与回收(销毁)有明确规定外,针 对快递包装的其他部分均没有统一规定要求,任由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处理。绿色包装成本 相对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 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成本。”菜鸟网络 CEO 童文红说,“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 解的塑料袋是 8 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 4 至 5 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埋 单?”目前胶带、包装箱、编织袋等七大类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 2016 年 12 月 23 日,记者在成都对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撕下来的透明胶带一点用处 也没有,塑料包装袋也特别脏,不赶紧扔掉,难道还要留着?”刚拿了快递的小张说,只 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楼前就撕开包装,把包装扔掉。另一名网购者小李则表示,如果 包装的纸箱干净完整,一般会用来装东西,但塑料包装、填充物和透明胶带,就直接扔 了。“如果在家里,爸妈会把废纸箱攒起来卖掉,但我们这代人没这习惯,肯定就扔了。” 这两位受访者对快递包装的处理方式,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全 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努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首 先, ;其次, 第三, 度包装,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据半月谈记者了解, 有一家卖母婴产品的网店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每个月使用近万米的胶带包 装。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的问题。“毒害料”用于快递包装后再进入回收,只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 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则需要在源头做好适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