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山东莱芜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山东莱芜莱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 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与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与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 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工作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较复杂;需要一定创造性的学习 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 活动。这符合德育的()原则。 A.知行统一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8.“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 B.性格 C.动机 D.能力 9.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课堂之后学生的纪律开始混乱。与这种课堂纪律相 关的教师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A.专断型 B.放任型 C.管理型 D.民主型 10.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1.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确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12.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应用题 D.拉小提琴 13.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 属于道德发展的()水平。 A. 前习俗 B.习俗 C.中习俗 D.后习俗 14.没有査出病就是健康,实质是忽视了人的()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15.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6.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17.以下不属于同类班级规章制度的是() A.学生守则 B.考勤制度 C.日常行为规范 D.体育锻炼标准 18.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B 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19.初中生的年龄在 12~15 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个高峰期。 A.—B.二 C.三 D.四 2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和()作用。 A.选拔 B.评价 C.决定 D.主导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的“______”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代表。 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为 ______。 3.教师的个性、情趣、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
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______ 6.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 7.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者问题叫作______。 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平行管理和目标管理。 10.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______和调节策略。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2.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的观点就意味着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中心和目的 3.教学就是上课。 4.备课就是备教材,教材吃透了课也就备好了。 5.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教学应该告别“效率至上”的观念,强调生命对话目标的达成。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 5 小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教育体制 2.直观性原则 3.教育思想 4.学习策略 5.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简述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关系。 2.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3.简述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4.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第 1 小题 7 分,第 2 小题 8 分,共 15 分) 1.试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试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第 1 小题 7 分,第 2 小题 8 分,共 15 分) 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