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 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 A ={0,1,2,3},B ={1,2,4}则集合 A B  ( ) A. {0,1,2,3,4} B.{1,2,3,4} C. {1,2} D. {0} 【测量目标】集合的基本运算. 【考查方式】给出集合,考查并集的运算.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 A  {0,1,2,3}, B  {1,2,4},  A B   {0,1,2,3,4}. 2.函数 )( xf  lg( x  )1 的定义域是 ( ) A. (2, ) B. (1, ) C. [1, ) D.[2, ) 【测量目标】函数的定义域. 【考查方式】给出对数函数,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01 x ,得 1x . 3.若函数 ( ) 3 f x   3x  与 ( ) 3 g x  x  3x  的定义域均为 R,则 x ( ) A. ( ) f x 与 ( )g x 均为偶函数 B. ( ) f x 为奇函数, ( )g x 为偶函数 C. ( ) f x 与 ( )g x 均为奇函数 D. ( ) f x 为偶函数, ( )g x 为奇函数 【测量目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考查方式】给出函数,判断奇偶性.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解:由于 f (  x )  3  x  3 (  x )  )( xf ,故 ( ) f x 是偶函数, 又因为 g (  x ) 3  x  3 (   x )   ( ), g x 所以 (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数列{ na }为等比数列, nS 是它的前 n 项和,若 2a a  3 1=2 ,且 4a 与 72a 的等差中 a
项 ( 为 5 4 )w_w w. k#s5_u.c o*m , 则 5S = A.35 B.33 C.31 D.29 【测量目标】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 【考查方式】给出等比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公比 q 和首项,从而考查等比数列 前 n项和的求解.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 a q a q 1 1  2    a 2. (步骤 1) a 4  3 2 a q 4     2 4 2    q , a 1  a q 4 3  2 1 3 2  (步骤 2) 16. a a  2 3 5 4 2 a 1 5 2 4 1 2 3 q 1 32 故 S 5  )  32(1  16(1 1  5 2 1 2 1  ) 32 1 31.    (步骤 4) 5 . 若 向 量 a = ( 1,1 ), b = ( 2,5 ), c =(3, x ) 满 足 条 件 (8 a - b )  c =30 , 则 x = ( ) A.6 B.5 C.4 D.3 【测量目标】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 【考查方式】给出具体的向量,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来求 x .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8 a b  )  (8,8)  (2,5)  (6,3) (8 a b c  ) 6 3 3    x    30 x 4. 6.若圆心在 x 轴上、半径为 5 的圆O 位于 y 轴左侧,且与直线 2 y x  相切,则圆O 的 0 方 ( )w_w w. k#s5_u.c o*m A. ( x  2 5)  2 y  5 u.c*o*m C. ( x  5) 2  2 y  5 程 是 B. ( x  2 5)  2 y  5 w_w*w.k_s_5 D. ( x  2 5)  2 y  5 【试题解析】圆的标准方程,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考查方式】给出含未知系数的圆的方程,考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直线的斜率.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由题意知,圆心在 y 轴左侧,排除 A、C 在 Rt△ OAO , OA O A  k 1 ,  ,故 2 O A O O  5 O O    O O 1 5 5.
7.若一个椭圆长轴的长度、短轴的长度和焦距成等差数列,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4 5 B. 3 5 C. 2 5 【测量目标】椭圆和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 D. 1 5 【考查方式】通过椭圆与等差数列之间的联系,考察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对椭圆的性质的运 用.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设长轴为 2 a ,短轴为 2b ,焦距为 2c ,则 2 a  2 c   (步骤 1) 2 2 . b 即 a c a c     2 b ( 2 )  2 4 b  2 4( a  c 2 ) .(步骤 2) 整理得: 2 5 c  2 ac  3 a 2  0,5 e 2  2 e   3 0   或 = - 1(舍).(步骤 3) e e 3 5 8 . “ x >0 ” 是 “ 3 2x >0 ” 成 立 的 ( ) A.充 分非必 要条件 w_w*w.k_s_5 u.c*o*m 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 要非充 分条件 D.充要条件 【测量目标】命题的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定. 【考查方式】给出命题,根据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定义进行判断,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当 0 x  时, 2 x  ,有 3 0 2 x  “ ”是 3 0, 2x“ > 0”成立的充分条件;(步 0 x 骤 2) 由于: 3 ( 1)  2 1 0,   而 1 0,   则 3 2 x  不是 0 x  成立的充分条件.(步骤 3) 0 x  ”是“ 3 综上:“ 0 9 . 如 图 1 , △ ABC 为 正 三 角 形 , AA BB CC 2 x  ”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步骤 3)  ∥ ∥ 0   , CC  平 面 ABC 且 ' 3AA  ( ' '  BB CC AB 3 2 )w_w*w.k_s_5 u.c  , 则 多 面 体 ' ABC A B C  ' ' 的 正 视 图 ( 也 称 主 视 图 ) 是
A B C D 【测量目标】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 【考查方式】给出具体的几何体,考查三视图的运用.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由“张氏”垂直法可知,D 的图形为正视图. 10.在集合{ , , a b c d 上定义两种运算  和○* 如下 , } ○+ a a c d a a b c d b b b b b c c b c b d d b b d 那么 d ○* ( a ○+ c)=( ) ○* a b c d a a a a a b a b c d c a c c a d a d a d A a . B. b C. c D. d 【测量目标】集合的运算. 【考查方式】给定集合,规定运算规则,考查集合的运算.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由上表可知:( a  )c c ,故 d ○* ( a  c)= d ○* c= a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考生作答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一)必做题(11~13 题) 11.某城市缺水问题比较突出,为了制定节水管 理办法,对全市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进行了 抽样调查,其中 4 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分别为 (单位:吨).根据图 2 所示的程序框图,若分 别为 1,1.5,1.5,2,则输出的结果 s 为 【测量目标】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 【考查方式】给出具体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的规则运算.
s 1 x i 0 1 1    ,    【参考答案】1.5 【试题解析】第一( 1i  )步: 1 s 1 1.5 2.5, 第二( 2 x s s i  )步: 1     1 i 2.5 1.5 4, 第三( 3 x s s i  )步:-      1 1 i 4 2 6, 第四( 4 s s x s i  )步: 1       1 i  )步: 5 4, i   输出 1.5. 第五( 5 s  12.某市居民 2005~2009 年家庭年平均收入 x(单位:万元)与年平均支出 y (单位:万 元)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w_w w. k#s5_u .c o*m 0.25 6 1.5,   i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收入 x 11.5 12.1 13 13.3 6.8 8.8 9.8 10 支 出 y 15 12 根据统计资料,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家庭年平均收入与年平均支出有 线性相关关系. 【测量目标】总体特征数的估计,线性回归方程. 【考查方式】给出统计表格,考查数据图表处理能力和总体特征数的应用,以及线性回归方 程的求法. 【参考答案】13 y x  3 【试题解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由图表可知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13,画出线性 回归方程,可得 y 3 x  . 13.已知 a,b,c分别是△ABC的三个内角 A,B,C所对的边,若 a=1,b= 3 ,A+C=2B, . w_w w. k#s5_u.c o*m 则 sinA= 【测量目标】正弦定理. 【考查方式】给出了三角形的一条边,以及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考查利用三角形正弦定 理解三角形. 【参考答案】 1 2 【试题解析】由于 A B C    2 B B     B π π 3 , 由正弦定理知: a sin A  1 sin A  b sin B sin A  1 2 .   3 3 2 (二)选做题(14、15 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 3,在直角 第 14 题图 G16
梯形 ABCD 中, DC ∥ AB ,CB AB , AB = AD = a ,CD = a 2 , 点 E , F 分别为线段 AB , AD 的中点,则 EF = 【测量目标】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的性质. 【考查方式】给出几何图形,利用作图简化问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性质的运用. . 【参考答案】 a 2 【试题解析】连结 DE,可知△AED为直角三角形.则 EF是 Rt△DEA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 的一半,为 a 2 . 15. ( 坐 标 系 与 参 数 方 程 选 做 题 ) 在 极 坐 标 系 ( ) , (0 ,   (cos  sin ) 1  与 (cos   sin ) 1   的交点的极坐标为 „ „ 2π) 中 , 曲 线 . 【测量目标】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 【考查方式】给出极坐标方程,利用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求解极坐标. 【参考答案】(1, π 2 ) 【试题解析】转化为直角坐标系下 y  1 与 y x  1 的交点,可知交点为:(1,0), 该点在极坐标系下表示为:(1, 16.(本小题满分 14 分) x π 2 ). 设函数  f x   3sin x    π 6    , 0> ,  x    ,且以  , π 2 为最小正周期. ;w_w(2)求   f x 的解析式;(3)已知 f   4   π 12     9 5 ,求sin的 (1) 求  0f 值. 【测量目标】函数 y A  的应用. sin( ) x   的性质和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模型 【考查方式】给出三角函数,利用 y A  式以及利用函数求解正弦值. sin( ) x   性质,求解具体的函数值和函数解析 【试题解析】(1) f (0) 3sin(  0    π 6 ) 3    1 2 3 2 . (步骤 1)     4  T  2π  π 2 ( ) 3sin(4 x f x  (2)   π 6 ) .(步骤 2) (3) f  ( 4  π 12 ) 3sin[4(   4  π 12 )  π 6 ] 3sin(    π ) 6   9 5 cos   (步骤 3) 3 . 5
故 sin    1 cos  2    4 5 . (步骤 4)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电视台在一次对收看文艺节目和新闻节目观众的抽样调查中,随机抽取了 100 名电视观 众,相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文艺节目 新闻节目 20 至 40 岁 大于 40 岁 总计 40 15 55 18 27 45 总计 58 42 100 (1) 由表中数据直观分析,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是否与年龄有关? (2) 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中随机抽取 5 名,大于 40 岁 的观众应该抽取几名? (3)在上述抽取的 5 名观众中,求恰有 1 名观众的年龄为 20 至 40 岁的概率. 【测量目标】分层抽样的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排列与组合. 【考查方式】给出表格,利用总体分布的估计和分层抽样方法解答,运用排列与组合求解概 率. 【试题解析】(1)有关,收看新闻节目多为年龄大的.(步骤 1) (2)应抽取的人数为: 5  27 45  (人).(步骤 2) 3 (3)由(2)知,抽取的 5 名观众中,有 2 名观众年龄处于 20 至 40 岁,3 名观众的年龄大 于 40 岁,所求概率 P  1 1 C C 2 3 2 C 5  .(步骤 3) 3 5 18.(本小题满分 14 分) 如图 4,弧 AEC是半径为 a 的半圆,AC为直径,点 E为弧 AC的中点,点 B和点 C为线段 AD 的三等分点,平面 AEC外一点 F满足 FC 平面 BED,FB= 5 .a (1)证明:EB FD. (2)求点 B到平面 FED的距离. (1)证明:点 E为弧 AC的中点. 【测量目标】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 【考查方式】由线面垂直到线线垂直,以及点面距的计算. 【试题解析】(1)证明:点 E为弧 AC的中点.  (步骤 1) AC ABE π ,  即 BE 2 平面 又 FC  BED BE ,  平面 BED 第 18 题图 G9 (步骤 2)   FC BE  FC AC 、 又  平面 FBD FC AC C   ,   平面 BE FBD (步骤 3)
平面 FBD FD    EB FD (步骤 4) (2)解: S ΔRt EBD FC 1 2  BC  1 2  2 BF 2  2 5 a 2  a  (步骤 5) 2 a BE BD   2 a a  2  a (步骤 6) 在 RtΔFBE中, FE  2 BE  BF 2  6 a 由于: FD ED   5 a 所以 S ΔRt FDE  1 2 FE H  FE   1 2 6 a  2 5 a  ( a 6 2 2 )  21 2 2 a (步骤 7) 由等体积法可知: ΔRt 1 2 S FC   EBD 即 2 a 2 a   21 2 2 a h    h 4 21 21 S Δ FDE h  1 2 a 即点 B到平面 FED的距离为 4 21 21 a .(步骤 8) 19.(本题满分 12 分) 某营养师要求为某个儿童预订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 12 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 6 个单位的蛋白质和 6 个单位的维生素 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 8 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 个单 位的蛋白质和 10 个单位的维生素 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状中至少含 64 个单位的 碳水化合物和 42 个单位的蛋白质和 54 个单位的维生素 C. 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 2.5 元和 4 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 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测量目标】线性规划中优化问题. 【考查方式】给出函数模型,考查了数据图标处理的能力以及线性规划中最值得求法. 【试题解析】解:设为该儿童分别预订 x 个单位的午餐和 y 个单位的晚餐,设费用为 F,则 F 2.5  4x  ,由题意知 y 12 8 64 y x   …  6 6 42 y x   …  10 6 54 y x  …    0 0, x y   画出可行域: (步骤 1)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