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上海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 年上海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 56 分)本大题共有 14 题,考生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 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 4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 2 x   x 4  0 解析: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的解集是 (-4,2) 。 2 x   x 4  0 等价于(x-2)(x+4)<0,所以-4
解析:考查期望定义式 E  =7×0.3+8×0.35+9×0.2+10×0.15=8.2 7.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每天 9:00 开园,20:00 停止入园。在右边的框图中,S 表示上海 世博会官方网站在每个整点报道的入园总人数,a 表示整点报道前 1 个小时内入园人数,则 空白的执行框内应填入 S  S+a 。 8.对任意不等于 1 的正数 a,函数 f(x)= log ( a x  的反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 P,则点 P 的 3) 坐标是 (0,-2) 解析:f(x)= log ( a x  的图像过定点(-2,0),所以其反函数的图像过定点(0,-2) 3) 9.从一副混合后的扑克牌(52 张)中随机抽取 1 张,事件 A 为“抽得红桃 K”,事件 B 为“抽 得为黑桃”,则概率 P(A  B)== 7 26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解析:考查互斥事件概率公式 P(A  B)=  10.在 n 行 n 列矩阵 1 2 3  n         2 3 4  1 3 4 5  2      n n 1 52 2  1  n  n  3 7 26 n 1 2  n          1 中,  13 52 1 n  n 1  n  2 记 位于 第 i 行 第 j 列 的数 为 ( , ija i j  1,2 , ) n  。 当 9n  时 , 11 a  a 22  a 33    a 99  45 。 a 解析: 11  a 22  a 33    a 99  1+3+5+7+9+2+4+6+8=45 11. 将直线 2 : l nx    、 3 : y n 0 l x ny n    ( 0 n N , 2 n  )x 轴、y 轴围成的封闭 * 图形的面积记为 nS ,则 lim n S n   1 。
n  ) 1 解析:B ( nS = 1 2  , n 1 n  2  n n n  所以 BO⊥AC, 2  1 n  1 n 所以 lim n S n   1 2 12.如图所示,在边长为 4 的正方形纸片 ABCD 中,AC 与 BD 相交于 O,剪去 AOB  ,将剩余 部分沿 OC、OD 折叠,使 OA、OB 重合,则以 A、(B)、C、D、O 为顶点的四面体的体积为 8 2 3 解析:翻折后的几何体为底面边长为 4,侧棱长为 22 的正三棱锥, 高为 62 3 所以该四面体的体积为 1 3  1 2 16  3 2  62 3  28 3 13 。 如 图 所 示 , 直 线 x=2 与 双 曲 线  : 2  4  2 y 1  的 渐 近 线 交 于 1E , 2E 两 点 , 记  OE 1   e OE 1 2 ,  e 2   ,任取双曲线  上的点 P,若   OP ae 1  ,  的一个等式是 4ab=1  be a b R 2 、  ( ) ,则 a、b 满足 )1,2(  ),1,2( E 解析: 1   OP ae 1  E 2  be 2  = 2( a  ,2 bab  ) ,点 P 在双曲线上 2( a  2 )2 b  4  ( ba  ) 2  1 ,化简得 4ab1 14.以集合 U= a b c d , , , 的子集中选出 2 个不同的子集,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1)a、b 都要选出; (2)对选出的任意两个子集 A 和 B,必有 A B B A 或  ,那么共有 36 种不同的选 法。 解析:列举法 共有 36 种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 20 分)本大题共有 4 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必须 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 5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x   2 k   4  ”是“ tan k Z  1x  ”成立的 [答](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tan( 2 k   ) 4  tan 但反之不成立,如  4 tan  1 ,所以充分; 5  4  1 ,所以不必要
16.直线 l 的参数方程是 x=1+2t y=2-t    ( t R  ) ,则 l 的方向向量是 d 可以是 【答】(C) (A)(1,2) (B)(2,1) (C)(-2,1) (D)(1,-2) 解析:直线 l 的一般方程是 x 2  y  5 0 , 1k 2 ,所以 C 正确 17.若 0x 是方程 1 3 x 的解,则 0x 属于区间 1( 2 x ) 【答】(C) (A)( 2 3 ,1) 解析:结合图形    1 2 ) (D)(0, 1 3 ) (B)( ) (C)( , 1 2 2 3 1   3    1 3 1 3    1,   2  , 1 1 3 2 1   2    1 3 1 2    ,∴ 0x 属于区间( , 1 3 1 1 1 , 13 11 5 , 1 2 ) ,则此人能 【答】 18. 某人要制作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三条高的长度分别为 (D) (A)不能作出这样的三角形 (C)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解析:设三边分别为 a,b,c,利用面积相等可知 (B)作出一个锐角三角形 (D)作出一个钝角三角形 1 13 a  1 11 b 1 5 2 5 由余弦定理得 cos A  c , : cba :  5:11:13 2 2 11 13   52 11   0 ,所以角 A 为钝角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 74 分)本大题共有 5 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 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19.(本题满分 12 分) x    ,化简: 2 x 1 2sin   tan x  已知 0 lg(cos =0 2 x 2 )  lg[ 2 cos( x   )] 4  lg(1 sin 2 ) x  . 20. (本题满分 13 分)本题共有 2 个 小题,第一个小题满分 5 分,第 2 个小题满分 8 分。 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85  , n N   5 a S n * n n (1)证明: 1na 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 nS 的通项公式,并求出 n 为何值时, nS 取得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 nS = n  575( 6 n 1  )  90 n=15 取得最小值 解析:(1) 当 n1 时,a114;当 n≥2 时,anSnSn15an5an11,所以 a n 1   5 6 ( a  1 n 1)  , 又 a1115≠0,所以数列{an1}是等比数列; (2) 由(1)知: na 1    15 n 1      5 6    ,得 na   1 15 n 1      5 6    ,从而 nS  75  n 1     5 6      n 90 (nN*); 解不等式 Sn
若实数 x 、 y 、 m 满足 x m  > y m ,则称 x 比 y 远离 m . (1)若 2 1 x  比 1 远离 0,求 x 的取值范围; (2)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a 、b ,证明: 3 a 3 b 比 2 a b ab 远离 2ab ab ; 2 (3)已知函数 ( ) k π π 2 4 于sin x 和 cos x 中远离 0 的那个值.写出函数 ( ) f x 的定义域 D= x|x { ≠ + , ∈ , ∈ }.任取 x D , ( ) k Z x R f x 等 f x 的解析式,并指出它的基本性质(结论 不要求证明). 解析:(1) , x    ( 2)  ( 2.   ) ; (2) 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a、b,有 3 a  3 b  2 ab ab , 2 a b ab  2  2 ab ab , 因为 3 a |  3 b  2 ab ab |  | 2 a b ab  2  2 ab ab |  ( a b a b  )(  2 )  , 0 所以 3 a |  3 b  2 ab ab | |  2 a b ab  2  2 ab ab | ,即 a3b3 比 a2bab2 远离 2ab ab ; (3) ( ) f x      sin , x x  ( k   cos x , x  ( k    , 4  , 4 k   k   3  ) 4  ) 4 , 性质:1f(x)是偶函数,图像关于 y轴对称,2f(x)是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 T  ,  2 3函数 f(x)在区间 ( k k    ] 2 2 4  , 单调递增,在区间[ k k   ) 4 2 2 ,  单调递减,kZ, 4函数 f(x)的值域为 2( 2 ,1] . 23(本题满分 18 分)本题共有 3 个小题,第 1 小题满分 3 分,第 2 小题满分 6 分,第 3 小 题满分 9 分. 已知椭圆  的方程为 2 2 x a  2 2 y b  1( a   ,点 P 的坐标为(-a,b). 0) b (1)若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 M、A(0,-b),B(a,0)满足  PM = ( PA + PB)   1 2 ,求点 M 的坐标; :l ( 2 ) 设 直 线 1 y  k x 1  交 椭 圆  于 C 、 D 两 点 , 交 直 线 2 l p : y  k x 2 于 点 E . 若 k k  1 2   ,证明: E 为CD 的中点; 2 2 b a (3)对于椭圆  上的点 Q(a cosθ,b sinθ)(0<θ<π),如果椭圆  上存在不同的两 个交点 1P 、 2P 满足 1    PP + PP = PQ 2 ,写出求作点 1P 、 2P 的步骤,并求出使 1P 、 2P 存在的θ
的取值范围. 解析:(1) M ( a 2 ,  ; ) b 2 (2) 由方程组     y x a  2 2 p k x  1 2 y b 2  ,消 y得方程 2 2 a k 1 (  2 ) b x 2  2 1 2 ( a k px a p  2 1 2  2 b ) 0  ,  :l 因为直线 1 y  k x 1  交椭圆  于C 、 D 两点, p 所以>0,即 2 2 a k 1  2 b  2 p  , 0 设 C(x1,y1)、D(x2,y2),CD中点坐标为(x0,y0), x 0  x 1 x 2  2   y 0  k x 1 0   p 则        2 a k p 1 2 2 b a k  1 2 b p 2 2 a k  1 b 2 2 , 由方程组  p y     y k x 1 k x 2 ,消 y得方程(k2k1)xp, x        y   p  k 1 k 2   2 a k p 1 2 2 a k b  1 2  x 0 k x 2  2 b p 2 2 a k  1 2 b  y 0 , 又因为 k 2   2 b 2 a k 1 ,所以 故 E为 CD的中点; (3) 求作点 P1、P2 的步骤:1求出 PQ的中点 E (  k 2求出直线 OE的斜率 2   (1 sin ) b  (1 cos ) a    , a (1 cos )   2 , b (1 sin )   2 ) ,   PP PP 3由 1 2   PQ  知 E为 CD的中点,根据(2)可得 CD的斜率 k 1   2 b 2 a k 2  (1 cos ) b  (1 sin ) a    , 4从而得直线 CD的方程: y  b (1 sin )   2  (1 cos ) b  (1 sin ) a    ( x  a (1 cos )   2 ) , 5将直线 CD与椭圆Γ的方程联立,方程组的解即为点 P1、P2 的坐标. 欲使 P1、P2 存在,必须点 E在椭圆内, 所以 (1 cos )   2 4  (1 sin )   2 4 1  ,化简得 sin   cos  , 1 2 sin(   ) 4  , 2 4 又 0< <,即     4 3   4 4  ,所以     4  4  arcsin 2 4 , 故 的取值范围是 (0,  4  arcsin 2 4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