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四川资阳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地理、生物同堂进行,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每科目满分各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4 日 18 时 51 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
星发射中心(37°30′N,112°36′E)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太空探日时代。下
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五带中的( )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2. “羲和号”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
间
3.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主要得益于( )
A. 人口众多
B. 资源丰富
C. 科技发展
D. 交通便
捷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地球上 23.5°N- 23.5°S 之间称为热带,23.5°N- 66.5°N 称为北温带,23.5°S-66.5°
S 之间称为南温带,66.5°N- 90°N 之间称为北寒带,66.5°S-90°S 之间称为南寒带。太
原卫星发射中心(37°30′N,112°36′E)是位于 23.5°N- 66.5°N 之间的北温带,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
【2 题详解】
图中乙处北极圈是极昼,是 6 月 22 日前后的夏至日,按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丙处是
9 月 23 日前后的秋分日,丁处是 12 月 22 日前后的冬至日,甲处是 3 月 21 日前后的春分日,
“羲和号”发射当日是 10 月 14 日,所以这一天地球是公转在图中丙与丁之间,故 C 正确、
ABD 错误,根据题意,故选 C。
【3 题详解】
发射人造卫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主要得益于我国科技的
发展,与人口众多和资源丰富无关,交通便捷的影响很小,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
【点睛】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为 12 月 22 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
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
年内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 3 月 21 日,全球昼夜平分;年内第二
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 9 月 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2018 年 2 月 7 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为我国南
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 南极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这些海洋是( )
①北冰洋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 2 月份,主要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 气温较温和
B. 降水较丰富
C. 大气较洁净
D. 冰雪已
融化
6. 中国南极科考员在科学考察期间,会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 淡水缺乏
B. 酷寒烈风
C. 闷热潮湿
D. 高寒缺
氧
【答案】4. D
5. A
6. B
【解析】
【4 题详解】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
南极大陆周围被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包围,北冰洋与南极大陆分处在地球的北极
和两极两端,北冰洋不可能包围南极大陆,故②③④正确,故选 D。
【5 题详解】
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 2 月份,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
节相反,2 月份时是北半球的冬季,但南极洲此时是暖季,气温较高,并且有极昼现象,适
合考察和建站。南极大陆降水稀少,有“白色荒漠”称号;建站的选择时间与大气洁净无关;
图示显示最热月均温为-30℃左右,说明南极大陆气候严寒,95%以上的地区被冰雪覆盖,冰
雪未融化。故 A 正确、BCD 错误,根据题意,故选 A。
【6 题详解】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陆,图示显示最热月均温为-30℃左右,是世界
最寒冷的大陆,在科考期,会面临酷寒、烈风等恶劣天气;南极地区淡水十分丰富;全年寒
冷, 不会有闷热潮湿的天气;南极地区平均海拔两千多米,不存在高寒缺氧的问题,故 ACD
错误、B 正确,根据题意,故选 B。
【点睛】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
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
全境为平均海拔 2350 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下图示意某地理学习小组进行某种地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
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季节变化
D. 昼夜长
短变化
8. 如图所示时刻,北京正处于( )
A. 日出
B. 日落
C. 夜晚
D. 白天
【答案】7. B
8. C
【解析】
【7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图中手电筒代表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被太阳照到的一面是白天,照
不到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自转,白天和黑夜会不断的交替出现,所以该实验能较好地
演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季
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
【8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是黑夜,被阳光照到的一半是白天,图中北京正处于夜晚。故 C 符合
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地球绕地轴转动叫做自转,地球绕太阳转动,叫做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
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
化。
资阳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 2022 年 4 月 5 日至 8 日的天气进行了观测和记录,结果绘制
如图。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 2022 年 4 月 5 日至 8 日,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 5 日
B. 6 日
C. 7 日
D. 8 日
10. 2022 年 4 月 8 日,大部分人出行( )
A. 穿衬衣加薄外套
B. 穿毛衣加羽绒服
C. 带太阳伞
D. 带雨伞
11. 从天气的角度考虑,户外活动存在风险的是( )
A. 5 日
B. 6 日
C. 7 日
D. 8 日
【答案】9. D
10. A
11. B
【解析】
【9 题详解】
气温日较差是由当天最高气温减去当天最低气温,由图可知,2022 年 4 月 5 日至 8 日,气
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8 日,日较差是 22-18=4℃,5 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20-10=10℃,6 日的气
温日较差是 22-14=8℃,7 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26-16=10℃,故 ABC 错误、D 正确,根据题意,
故选 D。
【10 题详解】
由图可知,4 月 8 日这一天是阴天,最高气温是 22℃,最低气温是 18℃,大部分人出行是
穿衬衣加薄外套,没有必要携带太阳伞和雨伞,更不需要穿毛衣加羽绒服,故 A 正确、BCD
错误,根据题意,故选 A。
【11 题详解】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往往根据天气预报符号安排生产、生活,如图可知,
从天气的角度考虑,户外活动存在风险的是 6 日,因这一天有雷电,其余三天没有风险,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
【点睛】天气与气候都是表示大气运动状况,区别是天气表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多变的、不稳定的,气候表示长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少变的、稳定的。
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并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下图为非洲大
陆年降水量和某动物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 非洲大陆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北回归线之间,降水量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B. 整个大陆地区,降水量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C. 赤道穿过的地区,降水量超过 1500 毫米
D.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降水量低于 250 毫米
13. 根据图中某动物分布地可知,该动物主要适宜生活在( )
A. 干热的沙漠地区
C. 湿热的雨林地区
【答案】12. A
13. D
【解析】
B. 深受海洋影响的沿海地区
D. 干湿分明的稀树草原地区
【12 题详解】
读图可知,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非洲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是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故 A 正确,B 错误;赤道穿过的地区,在刚
果盆地的附近降水量超过 1500 毫米,但在东部地区降水在 1000 毫米左右,并未达到 1500
毫米,故 C 错误;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降水在 250 毫米以下,但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降水量
大部分在 250 毫米以上,故 D 错误。故选 A。
【13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某动物的分布地可推知,该动物主要适宜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特征
为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植被为稀树草原,故 D 正确;干热的沙漠地区分布
在热带沙漠气候区,湿热的雨林地区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深受海洋影响的沿海地区,都
与题干动物分布描述无关,故 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
道南北,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有“高原大陆”
之称。
2021 年 6 月,巴西面临了 91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危及到当地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关于
巴西干旱的原因,环保组织表示,近 20 年以来,被喻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遭
受大面积砍伐,这与干旱直接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 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 )
①极端天气现象增多②水土流失加剧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全球物种灭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利于热带雨林保护的措施是( )
A. 兴修公路
B. 开辟牧场和农场
C. 乱砍滥伐
D. 建生态
保护区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 题详解】
热带雨林是全球重要的森林资源,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
气候反常、极端天气现象的增长多;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许多物
种会灭绝;但全球物种灭绝说法过于绝对,故①②③正确,故选 A。
【15 题详解】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有着强大的环境效益,以上四种做法中,兴修公路、开辟牧
场和农场、乱砍滥伐都不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是破坏热带雨林的做法;而建立生态保护区
是保护热带雨林的做法,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点睛】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这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
带雨林,它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有“地球之肺”的美
称,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砍滥伐,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主
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其科
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6. 最不可能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是( )
A. 信息技术
B. 新能源
C. 钢铁工业
D. 生物制
药
17. 推测拥有“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是( )
A. 兰州
B. 西宁
C. 海口
D. 上海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 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专精特新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
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其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选
项中 ABD 都属于“专精特新”企业,ABD 不合题意;钢铁工业是传统工业,不属于“专精特
新”企业,C 符合题意。故根据题意选 C。
【17 题详解】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根据四
个城市的分不可知,上海在四个城市中是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所以可推测是
拥有“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故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其
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我国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
在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城市。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下图为东北地区区
域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