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编撰.(zhuǎn) 歉疚.(jiù)
恻.(cè)隐
心惊胆颤.(zhàn)
B.舷.(xián)窗
发酵.(jiào)
荧.(yínɡ)屏
借花献佛.(fó)
C.绵亘.(ɡènɡ)
上溯.(sù)
分泌.(mì)
中西合碧.(bì)
D.空暇.(xiá)
解剖.(pōu)
决.(jué)择
风雪载.(zǎi)途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 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
远方的早春客人。
B.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
C.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
展救援工作。
D.从高空俯视黄山,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人们
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据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今天上午我市举行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全市 44 所学校 10 万多名师
生参加演练。
B.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品质,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C.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等国播出,受到热烈欢迎,覆盖当地 1 亿人口。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 世界各种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
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各家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B.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C.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
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
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这里
有迷信却善良的长妈妈、质朴而率真的双喜阿发、严谨且正直的藤野先生……
5.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3 分)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
自己的读书方式。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
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
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
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⑤
B.⑤④①③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①⑤②④
6.下列对消息标题的拟写,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十堰晚报讯 几经权衡,在浙江大学读书的十堰籍女孩王敏讷昨天决定选择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
学,攻读全日制金融硕士。此前,王敏讷陆续收到 4 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昨日,王敏讷的父亲向记者展示了 4 份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它们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弗
吉尼亚大学、里海大学和德州大学。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几所大学均在美国名校之列。其中,霍普金斯大学在美国 2012 年排名中位列
13 位,以医学、公共卫生、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卓越成就而闻名世界。
王敏讷说,她更看好霍普金斯大学的金融专业,因为这是她兴趣所在。今年秋季开学,她将赴美学
习。
(内容有删改)
A.十堰才女被美国 4 所名校录取。
B.浙大女孩王敏讷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
C.浙大女生王敏讷收到 4 所美国名校录取通知书。
D.十堰女孩王敏讷选择霍普金斯大学,今秋赴美攻读金融硕士。
7.古诗词默写填空。(4 分,每小题 1 分)
(1)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清人赵翼却在《论诗》中另辟蹊径,用
“
,
”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
(4)杜牧在《泊秦淮》中用“
,
”形象婉曲地表达出对官僚豪绅沉溺酒楼
欣赏亡国之音而完全不顾衰微国运的强烈不满。
8.综合性学习。(4 分)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
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
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
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1 分)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 分)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 分)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一双皮鞋的秘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 分)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一双皮鞋的秘密
星期六回家, 我对妈妈说了。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好久,她才说,非买不可吗?我没有说
话,却点了点头。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我又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我听了
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我还是不说话。爸爸就不问了。那天的
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她把我想要皮
鞋的事给爸爸说了。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
候就穿上新皮鞋。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我说,肯下力气。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
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刚开始,我觉得还行,
没怎么费力。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了。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
着。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我咬了咬牙,说,能。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晚上已
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我
说,邹县可真远。爸爸说,不近。我说,咱歇一会儿吧。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我说,歇
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我说,那咱赶路吧。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我咬了咬牙说,行。
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我心里很高兴,我的
皮鞋有希望了。
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
我心里很高兴。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我不信。同学给我指了出
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
没穿皮鞋?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
邹县去卖。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
我不想让爸爸伤心。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
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一天,我 陪爸妈吃饭。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
知道了。妈妈说,可你没说啊。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爸爸继续说,我去
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
有一条。
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在他面
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佚名 文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9.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括号内写出主要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 4 个字)(3 分)
想要皮鞋——(
)——(
)——(
)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二、三段,先后出现“我没有说话”“我听了没有说话”“我还是不说话”“我不说话”,表现
了“我”非常想买鞋但面对贫困家境时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B.第六段中的环境描写,凸显了夜晚的漆黑、寒冷,烘托了“我”迫切希望得到皮鞋的心情,还使用
了拟人的修辞,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C.“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懂得体谅家庭的
困难,知道了俭省。
D.爸爸喊上“我”一起去卖葱,根本的原因是,一千多斤的葱、七十里的路,他一个人拉不到。
11.语言反映人物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卖葱路上父子对话所反映的不同心理。(2 分)
爸爸的心理:
“我”的心理:
12.阅读全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3 分)
13.知道爸爸买回来的是假皮鞋,为什么后来“我”说“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2 分)
14.文章结尾写到,“我”觉得头发花白、驼背的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结合全文,分析“我”心
目中的爸爸的形象。(3 分)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
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
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
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
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
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
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
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
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
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
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
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
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
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
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
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
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
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 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
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 3 种颜
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
脸红的信息。(节选自《课外阅读》)
15.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
16.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 出下文说明内容。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懊悔,以 避免冒犯
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 大多数”从范围上对对
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脸红发出的信号比语言要更准确。
17.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18.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从生活中举出一
例,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其原因。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公将鼓.之(
) (3)再.而衰(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
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
“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
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每小题 2 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3.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 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
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
勇往直前。
2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四、作文(50 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写给逝去的
”为题作文。
(2)请以“难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题目(2)请另拟作文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