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试/夏令营面试常问问题.pdf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计算机考研复试面试常问问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篇
使用前需知(拒绝白嫖,从你我做起,你只需点个赞就行):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二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偏笔试一点的一章)
第三章、存储系统
第四章、指令系统
第五章、中央处理器
第六章、总线
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
计算机考研复试面试常问问题 计算机组成原 理篇 计算机考研复试面试常问问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篇 使用前需知(拒绝白嫖,从你我做起,你只需点个赞就行):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二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偏笔试一点的一章) 第三章、存储系统 第四章、指令系统 第五章、中央处理器 第六章、总线 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 快 速 唤 起 记 忆 知 识 框 架
1.冯诺依曼机和存储程序的概念? 冯·诺依曼在研究EDVAC 机时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存储程序”的思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 本结构,以此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通称为冯·诺依曼机,其特点如下: 1)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 大部件组成。 2)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按地址寻访。 3)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 的位置。 5)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 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 6) 早期的冯诺依曼机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通过运算器与存储器传送数据。现代计算 机以存储器为中心。 “存储程序”的概念是指将指令以代码的形式事先输入计算机的主存储器,然后按其在存储器中的 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就按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执行结束。 冯诺依曼结构的模型机: 2.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把程序和数据装入主存储器。 2) 将源程序转换成可执行文件。 3) 从可执行文件的首地址开始逐条执行指令。 3.在计算机系统结构中,什么是编译?什么是解释? 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 编译型语言写的程序在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成为机器语言的文件, 比如exe文件,如果源程序不变以后要运行的话就不用重新翻译。 解释则不同,解释性语言的程序不需要编译,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翻译一句执行一句,不 生成目标程序,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次,效率比较低。 .java文件->编译->.class文件,编译成.class字节码,.class需要jvm解释,然后解释执行。Java很特 殊,Java程序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成机器语言,即二进制语言,而是编译成字节码 (.class)再用解释方式执行。java程序编译以后的class属于中间代码,并不是可执行程序exe, 不是二进制文件,所以在执行的时候需要一个中介来解释中间代码,这就是所谓的java虚拟机 (JVM)。 C语言编译过程分成四个步骤: 1, 由.c文件到.i文件,这个过程叫预处理,将#include包含的头文件直接拷贝到hello.c当中;将 #define定义的宏进行替换,同时将代码中没用的注释部分删除等 2, 由.i文件到.s文件,这个过程叫编译 3, 由.s文件到.o文件,这个过程叫汇编 4, 由.o文件到可执行文件,这个过程叫链接,将翻译成的二进制与需要用到库绑定在一块   4.描述一下指令执行过程? 程序中第一条指令的地址置于PC 中,根据PC 取出第一条指令,经过译码、执行步骤等,控制计 算机各功能部件协同运行,完成这条指令的功能,并计算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用新得到的指令地 址继续读出第二条指令并执行,直到程序结束为止。下面以取数指令(即将指令地址码指示的存 储单元中的操作数取出后送至运算器的ACC 中)为例进行说明,其信息流程如下: 1) 取指令: PC 一>MAR—>M—>MDR—>IR 根据PC 取指令到IR, 将PC 的内容送MAR, MAR 中的内容直接送地址线,同时控制器将读信号送读 /写信号线,主存根据地址线上的地址和读信号,从指定存储单元读出指令,送到数据线上, MDR 从数据线接收指令信息,并传送到IR 中。 2) 分析指令: OP(IR)—>CU 指令译码并送出控制信号。控制器根据IR 中指令的操作码,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送到不同的执 行部件。在本例中, IR 中是取数指令,因此读控制信号被送到总线的控制线上。 3) 执行指令: Ad(IR)—>MAR—>M—>MDR—>ACC 取数操作。将IR 中指令的地址码送MAR, MAR 中的内容送地址线,同时控制器将读信号送读/写 信号线从主存指定存储单元读出操作数,并通过数据线送至MDR, 再传送到ACC 中。
此外,每取完一条指令,还须为取下一条指令做准备,形成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即(PC)+1 —> PC 。 5.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机器字长 机器字长是指计算机进行一次整数运算(即定点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通常与 CPU 的寄存器位数、加法器有关。因此,机器字长一般等于内部寄存器的大小,字长越长,数的 表示范围越大,计算精度越高。计算机字长通常选定为字节(8 位)的整数倍。 2. 数据通路带宽 数据通路带宽是指数据总线一次所能并行传送信息的位数。这里所说的数据通路宽度是指外部数据 总线的宽度,它与CPU 内部的数据总线宽度(内部寄存器的大小)有可能不同。各个子系统通过 数据总线连接形成的数据传送路径称为数据通路。 3. 主存容量 主存容量是指主存储器所能存储信息的最大容量,通常以字节来衡量,也可用字数x字长(如 512Kx16 位)来表示存储容量。其中, MAR 的位数反映存储单元的个数, MAR 的位数反映可寻 址范围的最大值(而不一定是实际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4. 运算速度 (1) 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 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它取决于信息能多快地输入内存, CPU能多快地 取指令,数据能多快地从内存取出或存入,以及所得结果能多快地从内存送给一台外部设备。几乎 每步都关系到主存,因此系统吞吐量主要取决于主存的存取周期。 • 响应时间:指从用户向计算机发送一个请求,到系统对该请求做出响应并获得所需结果的等待时 间。通常包括CPU 时间(运行一个程序所花费的时间)与等待时间(用于磁盘访问、存储器访 问、I/0 操作、操作系统开销等的时间)。 (2) 主频和CPU 时钟周期。 • CPU 时钟周期:通常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即主频的倒数,它是CPU 中最小的时间单位,每个动 作至少需要1 个时钟周期。 •主频:机器内部时钟的频率。 (3)CPI(Clock cycle Per Instruction),即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   第二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偏笔试一点的一章) 快 速 唤 起 记 忆 知 识 框 架 :
6.IEEE754标准浮点数 7.C语言中的浮点数类型及类型转换 C 语言中的float 和double 类型分别对应于IEEE 754 单精度浮点数和双精度浮点数。long double 类型对应于扩展双精度浮点数,但long double 的长度和格式随编译器和处理器类型的不同而有 所不同。在C 程序中等式的赋值和判断中会出现强制类型转换,以char->int->long->double 和 float->double最为常见,从前到后范围和精度都从小到大,转换过程没有损失。
1) 从int 转换为float 时,虽然不会发生溢出,但int 可以保留32 位, float 保留24 位,可能有数 据舍入,若从int 转换为double 则不会出现。 2) 从int 或float 转换为double 时,因为double 的有效位数更多,因此能保留精确值。 3) 从double 转换为float 时,因为float 表示范围更小,因此可能发生溢出。此外,由于有效位数 变少,因此可能被舍入。 4) 从float 或double 转换为int 时,因为int 没有小数部分,所以数据可能会向0 方向被截断(仅 保留整数部分),影响精度。另外,由于int 的表示范围更小,因此可能发生溢出。 8.在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 从可行性来说,采用二进制,只有0 和1 两个状态,能够表示0 、1 两种状态的电子器件很多,如 开关的接通和断开、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磁元件的正负剩磁、电位电平的高与低等,都可表示0 、1 两个数码。使用二进制,电子器件具有实现的可行性。 从运算的简易性来说,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少,运算简单,使计算机运算器的硬件结构大大简化 (十进制的乘法九九口诀表有55 条公式,而二进制乘法只有4 条规则)。 从逻辑上来说,由于二进制0 和1 正好和逻辑代数的假(false) 和真(true) 相对应,有逻辑代数的理 论基础,用二进制表示二值逻辑很自然。 9.各编码方式的数值范围 第三章、存储系统 快 速 唤 起 记 忆 知 识 框 架 :
10.多级存储系统? 为了解决存储系统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3 个相互制约的矛盾,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采用多 级存储器结构,在图中由上至下,位价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慢,容量越来越大, CPU 访问的频 度也越来越低。
实际上,存储系统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层次和“主存-辅存”层次。前者主要解决CPU 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在存储体系中, Cache 、主存能 与CPU 直接交换信息,辅存则要通过主存与CPU 交换信息;主存与CPU 、Cache 、辅存都能交 换信息。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主要思想是上一层的存储器作为低一层存储器的高速缓存。从CPU 的角度看, "Cache—主存”层次速度接近于Cache, 容量和位价却接近千主存。从“主存—辅存”层次分析,其速 度按近于主存,容址和位价动接近于辅存。这就解决了速度、容量、成本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在“主存—辅存”这一层次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虚拟存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程序员编程的 地址范围与虚拟存储器的地址空间相对应。对具有虚拟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而言,编程时可用的 地址空间远大于主存间。 11.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主存储器由DRAM 实现,靠处理器的那一层(Cache) 则由SRAM 实现,它们都属于易失性存储 器,只要电源被切断,原来保存的信息便会丢失。DRAM 的每比特成本低千SRAM, 速度也慢于 SRAM, 价格差异主要是因为制造DRAM 需要更多的硅。而ROM 属千非易失性存储器。 1.SRAM 的工作原理 通常把存放一个二进制位的物理器件称为存储元,它是存储器的最基本的构件。地址码相同时多 个存储元构成一个存储单元。若干存储单元的集合构成存储体。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的存储元是用双稳态触发器(六晶体管MOS) 来记忆信息的,因此即使信 息被读出后,它仍保持其原状态而不需要再生(非破坏性牍出)。SRAM 的存取速度快,但集成 度低,功耗较大,所以一般用来组成高速缓冲存储器。 2 .DRAM 的工作原理 与SRAM 的存储原理不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是利用存储元电路中栅极电容上的电荷来存 储信息的, DRAM 的基本存储元通常只使用一个晶体管,所以它比SRAM 的密度要高很多。 DRAM 采用地址复用技术,地址线是原来的1/2, 且地址信号分行、列两次传送。相对于SRAM 来 说, DRAM 具有容易集成、位价低、容量大和功耗低等优点,但DRAM 的存取速度比SRAM 的 慢,一般用来组成大容量主存系统。DRAM 电容上的电荷一般只能维持1~2ms, 因此即使电源不 断电,信息也会自动消失。为此,每隔一定时间必须刷新,通常取2ms, 这个时间称为刷新周期。 常用的刷新方式有3 种: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和异步刷新。 3.只读存储器(ROM) 的特点 ROM 和RAM 都是支持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其中SRAM 和DRAM 均为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而 ROM 中一旦有了信息,就不能轻易改变,即使掉电也不会丢失,它在计算机系统中是只供读出的 存储器。ROM 器件有两个显著的优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