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舟山有一座知名的岛屿——东极青浜岛。74 年前,押解英国战俘的日本“里斯本丸”号
途经该岛附近海域时被美军鱼雷击中,东极渔民冒死营救英国战俘。东极营救出现于( )
A.珍珠港战役中 B.中途岛海战中 C.甲午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74 年前应是 1942 年,那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时
间。因此东极营救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珍珠港战役中是 1941 年,中途岛海战、甲午战争
和东极青浜岛无关,AB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
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2.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3.图 3 是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
)
A.元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元朝
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自此西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因此疆域图是元朝的疆域图。所以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
和元朝的建立
4. 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为牛顿
提供“肩膀”的有( )
①爱迪生
②伽利略
③史蒂芬孙
④哥白尼 A.①②
B.③
④
C.①③
【答案】D
D.②④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5.下图是 20 世纪 20 年代发生在中国的某次战争的进军路线示意图。在图中 A 地率领某独
立团英勇作战的将领是(
)
A.李宗仁
B.叶挺
C.彭德怀
D.贺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有关内容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6
年的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是黄埔军校的师生。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
阀。图片是叶挺指挥的湖北战场的主战役。因此 ACD 不符合题意,选择答案 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
二、非选择题Ⅰ(本大题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6.(10 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棉布生产(单位:万码)
生铁生产(单位:万吨)
——
改编自达·赫·威尔逊《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发展状况,并指出与此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4 分)
材料二: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
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
1796 年
1830 年
1740 年
1796 年 1806 年
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注:到 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西方人“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它与上一小题中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
(4 分)
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
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列举在此期间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实例。 (2
分)
【答案】
(1)英国工业发展迅速。(2 分) 英国工业革命。(2 分)
(2)鸦片战争。(2 分)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
地要打开中国市场,悍然发动鸦片战争。(2 分)
(3)“西学东渐”。(1 分)洋务运动。(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也可)(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分析材料一“英国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可以看出英国工业发展迅速。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
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
映了“西学东渐”的历史现象。洋务运动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推动中国工业化
进程。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版八年
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7.(10 分)大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
西方和平共处。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苏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2 分)
材料二:建国后中美关系发展轨迹
(2)请将年代尺上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依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4 分)
材料三: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 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
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
有影响力。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从时代主题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
关系。(4 分)
【答案】
(1)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抗;冷战开始。
(2)抗美援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化。
(3)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大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
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材料一的“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
分
裂
了
罗
斯
福
建
抗,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促进共同发展。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新
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最可爱的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