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黑龙江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黑龙江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时间:9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 2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 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 ) A.司母戊鼎 D.大盂鼎 2.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 C.青铜立人像 B.四羊方尊 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你知道他是谁吗?( )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白居易 3.东汉时官至太守仍坚持给百姓看病,且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 是( ) A.李时珍 D.孙思邈 4.使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张仲景 C.华佗 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B.开辟丝绸之路 D.昭君出塞 5.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 )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 6.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 ) A.鉴真 B.玄奘 C.戒贤 D.戒日王 7.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史” 的是( ) A.自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苏轼 8.1405 年—1433 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近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9.“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 175 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 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 A.左宗棠 B.魏源 D.邓世昌 10.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 心涓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割台湾”是出自下 列哪个条约内容?( ) C.林则徐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要再现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 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马尾海战 D.黄海大战 12.下列内容不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取消“二十一条” 13.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清华大学 B.京师大学堂 C.太学 D.国子监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尼克松总统在回忆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 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在这里“另 一个时代开始”指的(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正常化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犹太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17.创造了从 O 到 9 十个数字计数法的是( ) A.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苏美尔人 D.埃及人 18.他曾叱咤欧洲几十年,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一部《英雄交 响曲》把这两个伟大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你判断这两个欧洲同时代 的人物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拿破仑和贝多芬 C.华盛顿和贝多芬 D.罗伯斯庇尔和凡高 19.以下条约中,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是( ) A.协约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 C.《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D.协约国同奥地利签订的和约 20.在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片《开天辟地》中有一句台词,“读 读这位德国大胡子的书吧!”这本书应是( ) A.《人民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共产党宣言》 21.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 数字刻着日期:1776 年 7 月 4 日。这一时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萨拉托加大捷 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B.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成立联合国 23.雨果:“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 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这一局面正式形成于( ) A.1991 年 B.1993 年 C.1995 年 D.2007 年 24.“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北京奥运会会歌的传唱让 “地球村”家喻户晓。请问,“地球村”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一 特点?( ) A.政治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集团化 2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原子能利用 B.航天技术发展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的广泛使 用 二、历史再现(请根据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完成下列内容。本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26.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永恒主题。 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又称“百日维新”,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是 日 本 从 奴 隶 社 会 向 封 建 社 会 过 渡 的 标 志 。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摆脱了国内的经济危 机和政治危机。 三、图说历史(本题共 3 小题,第 27 题 5 分,第 28 题 4 分,第 29 题 5 分,共 14 分) 27.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有的人的事迹影响千代,有的人的 行为左右一个时代。以下这些人物你熟悉吗?
(l) (2) (3) (4) (5) 。 ( 1 ) 我 国 的 四 大 发 明 享 誉 全 球 , 人 物 l 在 这 方 面 做 出 的 贡 献 是 (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人物 2 的名字命名,他在数学领域的一 项突出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该成就是 (3)人物 3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他是 (4)人物 4 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以欧洲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 他最后发现了美洲大陆。他的名字是 (5)“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 这 句 名 育 的 是 人 物 5 。 他 在 天 文 学 上 的 主 要 贡 献 是 。 。 。 。 28.读图一回答: 图一(第 28 题) (1)这是发生在清初的一个著名事件,你知道这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吗?(2 分) (2)这一事件之后,清政府是如何对该地区进行管辖的?(2 分)
29.图二是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请回答: 图二(第 29 题) (1)图中人物代表哪两个国家?(2 分)这一时期争霸中占优势的是 哪个国家?(1 分) (2)20 世纪 70 年代,体现苏联在争霸中积极进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1 分)争霸局面最终结束在哪一年?(1 分) 四、史林释义(本题共 3 小题,第 30 题 5 分,第 31 题 6 分,第 32 题 6 分,共 17 分) 30.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 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 认识,……,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 分)晚清 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 分)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那一年?(1 分)谁被选为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1 分) (3)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 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 分) 31.下面是蒋介石两封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电报,仔细阅读电文,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 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 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 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 正未寒(未寒即 8 月 14 日) ——1945 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1)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1 分)蒋介石对这一 事变持什么态度?(1 分)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1 分) 你认为蒋介石为何发起这一重大事件?(1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造成的最终结果?(2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 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 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 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 年法国数学家富利 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 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l)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1 分)为什么说“英国引领 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1 分)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2 分) (3)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1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1 分) 五、学以致用(本题共 2 小题,第 33 题 6 分,第 34 题 7 分,共 13 分) 33.2014 年是红军长征开始 80 周年。红军将士铸就的长征精神在人 们的心中永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习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改革开放事业比喻为“新的长征”。
【文史结合】 (1)学习了长征的历史,有助于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 请回答: a 你能写出诗中体现红军将士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精神的句子吗?(1 分) b 你知道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和最终跳出敌人包围的战斗分别是哪次 吗?(2 分) (2)“新的长征”中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是指的哪座城市? (1 分) 【知行统一】 (3)在“新的长征”的征途中,你认为红军的哪些精神仍然值得我们 学习?(2 分) 34.20 世纪上半期短短的 50 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 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还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 【历史不容忘却】 战争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它所留下的记忆将永 远存在。李军同学整理的关于这两次战争的学习笔记如下: 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