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3 月 19 日广东深圳市南山区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背景材料均围绕人才工作,字数在 5000 字以上。四个问题。
一、请结合材料来谈谈你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理解。(10 分)
[参考解析]
主要考查遴选笔试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是要解释“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含义,二要结合材料内容及使用人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周公十分重视人才、尊重人才,而且礼贤下
士、求才心切,终日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成为后世用人者恭谨爱贤的典范。
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是党和政府历来度人才秉持的态度。“周公吐哺”的典故,
对于我们今天用人才、重人才仍有重要的启示:
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领导干部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要推行管用的聚才引才措施,要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推动改革进步发展。
要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让人才都找到用武之地,与事业发展相得益彰。
要提升自身的人才凝聚力,把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改革发展献智献力。
二、请根据材料内容,归纳深圳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15 分)
[参考解析]
主要考查遴选笔试考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答案不仅要源于材料,更要高于材
料,这是遴选区别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地方,一定要结合考生的自身想法及工作
实践经验,把材料与经验高度整合起来,方是遴选高分之策略。
[参考答案](300 字)
深圳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近年来,深圳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
极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更具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领导,
通过整合全市人才工作资源,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大力推进实施海外引才“孔雀计划”,加大海外高
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力度。同时,全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安置好人才。
三是创新人才载体平台。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方式,推动形成创新成果和人
才快速集聚的“磁场效应”。
四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进人才工作基
层联系点工作。创建深圳人才工作网,打造完善的人才联系交流服务平台。
三、根据材料,写一篇南山区重视人才工作的新闻报道。(15 分)
[参考解析]
考查遴选笔试考生的公文写作能力,由于本题获取的信息有限,仅提供相关
例文,今后,如有学员及专业人士传递更全面考题信息与我们机构,我们将再次
完善该题。
[参考例文]
众多创新人才聚集南山
X 年 X 月 X 日,以“智汇南山,领航未来”为主题南山招揽会在深圳会展中心
夺目举行。该展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高级人才的目光。以“智汇南山,领航未 来”为主题
的招揽会除了公布各种人才及创新团队激励措施外,展区内还设置了光启、迅雷、优必选科
技、创客工场科技、奥比中光科技和星野信息等公司的产 品与体验区。机器人、飞行包、3D
传感器体验与虚拟现实体验,让过往的观众流 连忘返。
在开幕当天,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中组部副部长、国家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深圳市市长许勤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卫 等专门来
到南山招揽会,了解南山人才引进情况,考察南山高新企业的发展,南 山区区长王强向尹
蔚民一行介绍了南山区人才引进情况。
据了解,目前,南山区拥有全职院士 8 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 128 人,
占全市的 83.1%;深圳市孔雀团队 31 个,“孔雀计划”人才 960 人,占全市的 73%; 全区有
2373 名高层次人才,8000 多名博士,5 万多名“海归”人才。近年来,深 圳引进的国家、
省、市级创新科研团队和人才,有三分之二以上在南山。尹蔚民 一边认真地听一边频频点
头,并盛赞南山已经成为深圳人才高地,正在成为全国创新人才集聚地,了不起!
四 、以“打造国际人 才高地”为主题 ,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1200 字的文章。
(60 分)
[参考解析]
考查遴选笔试考生的综合文字能力。深圳是创新之地,更是注重人才培育之
地,加之今年全国两会提及人才工作,故而,这一热点值得全国遴选考生注意,
要高度重视,加强相关知识点的累计,强化复习。
[参考范文](1200 字)
打赢人才竞争仗
人才是城市发展中至为宝贵的核心资源,城市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对人
才的竞争。近年来,深圳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
优的人才引进环境,想法设法留住人才。如果说在过去的国内国际的竞争当中, 深圳取得
了不错的成绩,那么,在新一轮的人才竞争中,我们必须打赢,不容有失。
要打赢这场人才战役,首先要让深圳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人才战略分
为很多层面,而见效最快的总是吸引人才的计划。即使是像香港、新加坡这样的 国际先进
城市,仍然会不断地根据需求,制订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自从深圳建立特区以来,深圳一
直是一个吸引人才的高地。但是,随着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 迅速发展,深圳的吸引力开始
被其他城市摊薄。同时,深圳对人才的需求也日渐 高端,深圳要吸引人才,不仅要同国内
城市竞争,还要同国际先进城市竞争。所 以,面向世界,吸引高端人才,就成了深圳人才
战略的当务之急。我们看到,在全会出台的“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当中,大部分的内容
是如何吸引人才,如 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制度,扩大以个人身份落户深圳的范
围,设置“深 圳杰出人才奖”,实施“国际专才任用计划”等,其立足点都是提升深圳对
人才 的吸引力。所以,根据深圳发展的需求,打造一个吸引人才的高地,是当前人才
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让人才战略不断提升深圳的竞争力,我们还要提升深圳的人才培养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关键是要办好高等教育。香港开埠的头一百二十年,只有一 所香港大
学,可是,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香港最近四十年间,大学已增加到八所,像香港科技大学成
立仅十几年,就已经成为世界知名学府。正是迅速提升的 高等教育实力,支持了香港从上世
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经济转型,人才的充 足供应,带来服务业迅速发展,使制造业流失
之后的香港获得了新的经济支柱。 深圳要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也应从高等教育入手,以更大
的投入和更灵活的机制,提升深圳现有高校的实力和地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只有扩大 本土的人才培养能力,人才的供应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人才战略不能只局限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 一个能够吸
引人、留住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是最强大的终极人才战略。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会的
一项调查,发现新加坡在吸引一流人才方面位居世界第 一。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条,一
是这里有很好的创业和经商的环境;二是有 便捷的空港和海运;三是生活舒适,有世界一流
的教育、购物、运动和休闲设施; 四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五是社会稳定;六是文化多元,
社会包容性强。纵观这些吸引高端人才的因素,可以发现,这些优势都不是直接来自人才政
策。可见, 我们要提升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应该从提升城市的大环境入手,加快深圳
的国际化步伐,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汝果欲学诗功 夫在诗外。
只有做足这些“诗外功夫”,深圳才能真正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人才强市,国际人才高地。
[相关链读]
吸引人才 深圳从安居入手
上周四,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一则公告成为焦点。在三宗居住用地的出
让上,不仅“控地价”、“限房价”、“设时限”,更为重要的是首次推出“竞
人才住房面积”,即报价到达最高限价后,竞买人比拼的是人才住房面积。
关于深圳现阶段的表述,有一个词叫“高位过坎”。这个“高位”,在某种 程度上可
以理解为高成本,而高成本的代表就是高房价。高房价的成因很复杂,有宏观经济的影响,
有城市前景的看好,有投机因素的作用,但是对深圳而言, 放任房价飞涨无异于自毁根
因。打造创新中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让人才能够安 居乐业。这则看似简单的土地出让公
告,传递的政策信号却不简单:吸引人才, 深圳从安居入手。
从安居入手,首先是要有一个稳定有序的楼市。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拿出了很多办法,比如限购、限贷,但这些都只是解决了局部问题。从
深圳最新的公告上来看,深圳的办法考虑得更为全面,形成了“组合拳”。比如 控地价直接
让“地王”难以出现,均价单价双管齐下的限房价则是有效控制涨幅;还比如“设时限”、
“查资金”,五年内不得转让增加了投资客的成本,严查购 地资金则是给开发商戴上了紧箍
咒。
面粉涨价,面包自然也会跟涨。在出让环节解决防止地王出现,自然也就释 放出积极
的市场信息。更为关键的是,深圳在加大供应的同时淡化住房的投资功
能,这自然也就让普通市民能够形成理性的判断。建立稳定有序的大环境,不仅 为人才住
房建设加速创造有利条件,更让东南飞的孔雀们,能够有一个更为积极 进取的心理预期。
从安居入手,核心是要有一个操作可行的制度。上周四的公告,首推“竞人
才住房面积”。这项制度创新,来源于深圳今年制定的《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 的若干措
施》。这份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利用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建人才住房”, 提出除利用公共设
施上盖及周边用地配建人才住房外,招拍挂出让的其他商品住 宅用地,应配建不少于总建
筑面积 10%的人才住房。
“十三五”期间,深圳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 40 万套,几乎相当
于特区成立 30 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也超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开
工的商品房数量。而且这 40 万套住房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 30 万套。如何完成 这项任
务?“竞人才住房面积”的创新之举开了一个好头,不仅有力地执行了政
策,还创造性地有望实现增量。
从安居入手,关键是要有一个执行有力的主体。这则公告,人才住房已经直
接露面,没有现身的还有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这个 10 月 9 日正式揭牌的千亿级 公司,定
位就是“专门从事人才安居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政策性市属国有独
资公司”。这样的安排,不难看出深圳的诚意。人才安居房项目是保本微利项目, 市场化运
作的房地产公司难以平衡盈利诉求,而政策性国企可以专注于执行这一 战略意图。
对于人才,深圳的诚意还不止于此。解读人才政策中的住房条款,吸引杰出
人才的特殊重奖是亮点,针对高端人才的直接补贴是亮点,其实更大的亮点在于 面向基础
性人才的普惠措施,而以人才安居集团为代表的保障体系,无疑会让有
意扎根深圳的人才不再担心“居深圳大不易”。
苏轼词云:“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从安居入手,深
圳吸引人才求的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