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化学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015 年年会将于 6 月 26 日在贵阳举行,今年论坛将以“走向生 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为主题.若你是本次论坛的志愿者,你倡导( ) A.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 B.发放大量塑料袋方便来宾生活 C.开幕式大量燃烧鞭炮 D.践行绿色生活,每位来宾参与植树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就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所 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做法都是不能倡导的. 解答: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会造成资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不能倡导; B、发放大量塑料袋,会造成加重白色污染,不能倡导; C、开幕式大量燃烧鞭炮,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浪费资源,不能倡导; D、践行绿色生活,每位来宾参与植树,可以为环境的保护做贡献,而且符合生态文 明,应大力倡导. 故选 D. 点评: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成为中考的焦点问题之一. 2.(2 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纸张燃烧 C.冰雪融化 D.玻璃破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 分)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 MnO2 和 H2O2 B.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根据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的第一步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 C、根据收集氧气的正确时刻进行分析; D、根据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 管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 A 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实验必做的一步操作,故 B 正确; C、开始产生的氧气不纯,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氧气纯净,故 C 正确; D、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 故 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制取方法、操作步骤和收集方法,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 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4.(2 分)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的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每 1 个 C 原子和 1 个 O2 分子反应,生成 2 个 CO2 分子 B.32g S 与 32g O2 完全反应,生成 64g SO2 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D. 根据: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 C、H、O 三种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每 1 个 C 原子和 1 个 O2 分子反应,生成 1 个 CO2 分子,故 A 错误; B、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32gS 与 32gO2 完全反应,生成 64g 二氧化硫,故 B 正确; 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 C 错误; D、根据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 C、H 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这一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质量 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
5.(2 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且 NaClO+2HCl=NaCl+X↑ +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 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84 消毒液”中 NaClO 属于盐,其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呈﹣1 价 D.“洁厕灵”与“84 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 型的判定..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酸会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 B、根据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D、根据 NaClO+2HCl=NaCl+X↑+H2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x 是氯气,反应物都是生 成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故 A 正确; B、“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于清洁大 理石地面,故 B 错误; C、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钠元素显示+1 价.氧元素 显示﹣2 价,所以氯元素显示+1 价,故 C 错误; D、通过 NaClO+2HCl=NaCl+X↑+H2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x 是氯气,反应物都是化 合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催化作用、利用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 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 分)下表是不同温度时 NaCl、KNO3 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将 60℃时 KNO3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将 80℃时 NaCl、KNO3 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C.40℃时,将 5g NaCl、5g KNO3 分别加入 10g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 NaCl、KNO3 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0~20℃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 60℃时的 KNO3 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时, 有晶体析出,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 C、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D、分析图表,KNO3 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 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 解答:解:A、将 60℃时的 KNO3 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时,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 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NaCl、KNO3 的溶解度分别为 36.6g 和 63.9g;将 5g NaCl、5g KNO3 分别加 入 10g 水中,NaCl 不能全部溶解,5gKNO3 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正确; D、分析图表,KNO3 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 20℃~4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 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关知识,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图表所提供的 信息即可解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48 分 7.作为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1)认识物质世界需要化学.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自然界的水和石灰石,实验室里的 硫和镁等.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N2 、 O2 . (2)农作物的增产依赖化学.如常用的化肥 NH4Cl、KCl、Ca(H2PO4)2 等,其中属于氮肥的 是 NH4Cl .氮肥和磷肥可根据其外观颜色的不同加以区别,这里“外观颜色”属于 物 理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3)各种新药合成依靠化学,2015 年 1 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癌新药西达苯胺获 准全球上市.西达苯胺的化学式为 C22H19FN4O2,该物质由 五 种元素组成,一个西达苯胺 分子中有 48 个原子,西达苯胺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碳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性质与物 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2)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物质的颜色、外观属于物理性质;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 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氮气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化学式是 N2、O2;故填:N2、O2; (2)NH4Cl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Cl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a(H2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外观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 质,故填:NH4Cl;物理. (3)由西达苯胺的化学式为 C22H19FN4O2 可知,它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 成,一个西达苯胺分子中共有的原子数是 22+19+1+4+2=48,西达苯胺中碳、氢、氟、 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9):(19×1):(14×4):(16×2)=264:19: 19:56:32,因此西达苯胺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答案为:五;48;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分别设计简单 的实验,完成下表内容,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2) (3)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稀盐酸呈酸性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 燃烧的条件..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可燃性物质和不能燃烧的物质进行点燃,观察现象; (2)根据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设计实验; (3)根据常见的酸碱中和放热等设计实验. 解答:解:(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 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 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稀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酸碱中和,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合理即可)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将蘸水和蘸酒精的小棉球在酒精灯上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燃烧条件之一:需 点燃 蘸酒精的棉球立即 要可燃物 燃烧 (2) 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2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稀盐酸呈酸性 至 3 滴紫色石蕊试液 色 (3) 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 温度升高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 滴加稀盐酸,并在反应前后分别测试 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溶液的温度 点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 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9.建立微观和宏观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也让我们感受到化学微观世 界的浪漫与奇妙. (1)若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请按示例补充完成图中 B、C 图对应横线上的内容, 并画出 D 中的微观示意图. (2)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则图中可以用来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的微观示意图可以是 A+C→B (按“反应物→生成物”的顺序,填序号).该反应的基本 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3)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 2NaCl ,反应中钠原子或氯原子得失 电子的情况是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 (4)由上总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原子、离子 . 考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题: 分 (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析: (2)根据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钠与氯气反应、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分析回答; (4)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种类分析回答. 解 解:(1)B 中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C 中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