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陕西宝鸡渭滨区小升初语文真题
一、书写与审美
1. 用楷书抄写下列名言,注明出处,注意标点正确行款工整美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________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文•邓琮琮
1921 年,碧波万顷的地中海。
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阳
光融融,暖风徐徐,深蓝色的海面上跃动着鳞片状耀眼?墓獍摺<装迳下 降娜巳褐校 欢杂《饶缸拥亩
曰耙 鹆死
淖⒁狻?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 sè ,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 ráo 有兴味倾听他们谈
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儿: “ 海水之所以呈蓝色 , 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这位以发现惰
duò 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
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对母子之后,拉曼忽然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疑惑。那个充满
好奇心的稚 zhì 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
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
心不禁 jīn 一震。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 huì ,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
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拉曼回到印度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首先,他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
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接着,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萌胧郑
蛩固沟热说恼锹淅砺郏 竦昧斯庀叽┕ 凰 ⒈ 榧捌渌 牧鲜鄙⑸湎窒蟮某浞质 荩 っ鞒鏊 肿佣
怨?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原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原理完全相同。也就是
说,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不是因为海水?瓷淞颂炜盏睦渡
呛K 匝艄饨 辛松⑸洹:罄矗
辛松钊氲难芯浚 沼谠擞冒
衷诠烫濉⒁禾搴推 逯校 直鸱⑾至艘恢制毡榇嬖诘墓馍⑸湫вΑK ⑾值恼庵止馍?射效应,被
人们称为“拉曼效应”,为 20 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 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使
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子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
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已知”的“未知”之中。
(1)给加点的汉字标注正确的音节,写在横线上。
(2)照样子积累词语。
阳光融融________
暖风徐徐________ (第 3、第 4 个字重叠)
愧疚________(与心理活动相关的词语)
不知不觉________(含两个“不”的四字词语)
(3)根据故事情境给文段中横线里标注正确的标点符号。
(4)关于“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回答正确的两项是( )
A.拉曼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
B.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
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C.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原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原理完全相
同,因此,海水呈现蓝色与天空的颜色有关。
D.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不是因为海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而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这种光穿
过不同物质产生的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5)如何理解文中画“________”句子,并举一例来说明。
________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眉眼盈盈处:________
才始送春归:________
(2)根据词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 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 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 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3)积累不同种类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与赏析
读文段,看拼音,在横线上书写正确的词语。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níng rán)
________的双眼前过去;我(chá jué)________他去得匆匆了,伸了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
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líng líng lì lì)________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
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liū zǒu)________了一日。
四、回顾语文学习生活,判断对错,对的画“√”,错误的画“×”.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老北京过春
节的习俗。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如“元宵节”这一天,作者略写放花炮、吃元宵,重点描绘了
“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这样描写,能使人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美好而快乐”。
________(判断对错)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
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文章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形象刻画了李大钊先生一心考虑革命需
要,不顾自身安危,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________(判断对错)
人们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
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加?愕拇视锸褂每湔诺谋泶锸址ǎ 蜗蟮乜袒 巳嗣堑弥 ⒆
踊窬群蟾咝撕图ざ 男那椤?________(判断对错)
在藏戏里,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代表柔顺;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
其两面三刀;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植馈?________(判断对错)
赵孟頫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三门记》是其
行书代表作之一。________(判断对错)
古诗文名言积累欣赏。
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寒食节长安城________,后两句写夜
晚________的景象。诗人王建在中秋月夜写下“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望月怀远之情。
咏物诗以诗言志。“何当金络脑,________”寄托了诗人李贺渴望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
________”表达诗人于谦________的高尚品质;“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了诗人郑燮
________的高尚人格。
青青园中葵,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警世贤文•勤奋篇》
五、语言文字运用
下列词语中注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翻箱倒柜 五湖四海 死的其所 司空见惯
B.万象更(gèng)新 心平气和 重见天日 焉知非福
C.戛(jiá)然而止 热泪盈眶 奄奄一息 惊恐万分
D.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 见徽知著 赴汤蹈火
根据句子意思,填写合适的关联词写在横线上。
_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
向我们指出都行。_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
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
采用了。________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________一定会
兴旺起来。(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在括号里填写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在横线上填写加点词的意思。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
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________)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________)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
者(________)乎?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________乎?”(《列子•汤
问》)
根据不同要求完成语句表达。
①花生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使用句子中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
②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注意
加点的词,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同一种意思,?滦淳渥印#?
________
③(引用名言,表达时间珍贵,千万要珍惜时光的观点。)
________
语文生活实践。
小学就要毕业了,我们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内心感慨万千。请写下一首
小诗,送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有题目。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