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山东济宁任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为人师表”是由教育劳动的()决定的。
A.开拓性 B.重要性 C.知识性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3.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
释。说明知觉这一特性的是()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4.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5.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6.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
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7.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分心
8.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施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A.高速度 B.高难度 C.量力性 D.
直观性
9.“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著作()中。
A《论语》B.《师说》C.《学记》D.《劝学篇》
10.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1.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论 D.学习目标
12.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13.记忆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环节()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C.保持、再认或回忆 D.识记、保持、
再认或回忆
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教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由()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
和课程设置。
A.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教育主管部门 C.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D.学校
19.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人主观能动性 D.教育
20.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以下哪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A.感知运动阶段(0~2 岁)B.前运算阶段(2~7 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D.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
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的结构主义理论、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
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______________。
3.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o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______________。
6.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______________作用。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_______、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8.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_______呈现的负加速趋势。
9.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_、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教师专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2.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0 分)
结合实际谈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