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湖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湖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第 1 题 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是()。 A.道德规范 B.法律规范 C.宗教规范 D.纪律规范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法律规范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社会规范。故答案为 B。 第 2 题 我们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态度应该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突出创新,全盘否定 C.尊重历史,全盘吸收 D.学习交流, 洋为中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项符合题意;B、C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 项与题意无关。故答 案为 A。 第 3 题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执著专一的精神。工匠精神最能体 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是()。 A.爱国 B.友善 C.文明 D.敬业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执著精神。这体现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敬业价值准则。故答案为 D。 第 4 题 “水滴石穿”“锲而不舍”,这些成语故事启示我们要()。
A.培养自信的品质 B.陶冶高尚的情操 C.磨砺坚强的意志 D.增强自尊的意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水滴石穿”“锲而不舍”都是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去做事情,要有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具有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我们应 该注重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C 项与题意相符。 第 5 题 某夫妇通过创设“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走失、被拐儿童回家,唤起社会对走失、被 拐儿童的关注。“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建立所体现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它包括 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建 立寻子网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故答案为 C。 第 6 题 杨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一案例中杨某()。 A.承担的是刑事责任 B.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C.受到的是行政处罚 D.受到的是治安处 罚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杨某 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期徒刑和罚金属于刑罚的种类。故其行为触犯刑法, 受到的是刑罚的处罚,承担的是刑事责任。故答案为 A。 第 7 题 我国近代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最终*了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是()。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革命 D.新*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了统治中国
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故答案为 A。 第 8 题 我国到本中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是()。 A.解决温饱问题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消除贫富差别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 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故答案为 B。 第 9 题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 G20 杭州峰会上,中国吸引了世界 的眼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响。这说明我国()。 A.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已主导国际经济新格局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具 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 G20 杭州峰会上,中国吸 引了世界的眼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响。这都说明了我国具有很强的国际 影响力,D 项符合题意。 第 10 题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家主席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正确答案为 C。 第 11 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 原因是()。
A.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经济的发展 B.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 C.生产力 发展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D.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答案为 C。 第 12 题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了我国的()。 A.政权组织形式 B.国家基本职能 C.政体 D.国体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的国体,故正确答案为 D。 第 13 题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由东汉蔡伦发明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D.印刷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 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蔡侯纸”。故答案为 A。 第 14 题 唯物主义在近代的表现形态是()。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近代唯物主义,也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
发展。故答案为 B。 第 15 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 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沉舟,病树”指旧事物,“千帆,万木”指新事物。题干诗句的哲学含义是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运动的观点, D 项符合题意。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第 16 题 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只是有违道德的要求,并不违法。 参考解析:此观点说法错误。 根据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违规行为、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行为。 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涉嫌犯罪的,可适用的有多个具体罪名,如故意伤害、 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检察机关在办案中,根据案件事实,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 行为、情节和危害后果等方面,按照法定标准来认定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 及构成何种犯罪。比如,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学生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 要其他学生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不认 为是犯罪。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 多次对其他学生强拿硬要,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 处罚。对于发生在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实施的严重欺凌、暴力行为涉嫌犯罪的,检察机关会 依法处理,尤其是对于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会坚决依法惩处。 第 17 题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违背了价值规律。 参考解析:此观点说法错误。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 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第 18 题 如何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参考解析: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当原本合作或竞争的状态无法保证利益的实现时,就会向另一种 状态转换。 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竞争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竞争,就无所谓合作;合作是竞 争的目标和归宿,没有合作,竞争就没有了意义,会成为无谓之争。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促使事物在社会中获得发展和进步。 第 19 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参考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 20 题 简要介绍联系及其特点。 参考解析: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第 21 题 如何认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 参考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没有思想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盲目 的.没有知识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空洞的。思想品德教育正是由于具有思想性的价值定位, 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正是因为有知识性的支撑,才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力。在二者的 关系上,作为本质属性的思想性处于决定和支配地位,而知识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第 22 题 简要介绍几种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参考解析:(1)用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借助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为学生叙述 生活中的事件、描述生活化的场景、勾画生活中的人物,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感性画面,使学 生身临其境。(2)用教具触发情境,就是教师通过实物、书本、照片、表格等展现具体的画 面,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背景和场面,引发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3)用材料诱发情 境,就是教师以历史典故、童话传说、时政热点、人物传说、笑话等材料为背景,诱发情境。 (4)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包括音乐、*、电视等现代艺术手段。以 及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平台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件、人物、场 景。(5)用活动表现情境,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剪取或截取某些具有 针对性、典型性的生活片段运用到教学中,通过组织角色扮演、讨论辩论、小组演练、方案 设计等形式的模拟活动表现情境。(6)用幽默夸张情境,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具有寓意的漫画、 夸张的数字、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谚语等,来展现生活情境。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第 23 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生楚某自从结交了几个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后,逐渐变得不思进取,经常逃学旷课, 迷恋网络游戏。经学校多次教育仍不思悔改,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毕业后,他进一步发 展到敲诈*一些中学生,甚至盗窃财物、参与赌博,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 (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楚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3 分) (2)谈谈这一案例对我们教师的启示。(7 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①楚某没有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抵制不良*能力差。②交友不慎,结交 了损友。③辨别是非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学校和老师的教育。④有了不良行为不能及时改 正。⑤法制观念淡薄,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2)中学生楚某因是非辨别能力差、交友不慎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启示我们教师应 当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预防青少年犯罪: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中学生辨别真假、好 坏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 来引导行为,有效预防学生违法犯罪。②开展普法课程。通过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法律基础知 识,让学生对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清楚地判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在权 益遭受损害时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定期与学生沟通和谈心。定期与学 生沟通和交流,可以了解学生近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情况 及时制止。④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初中生的违法犯罪很多时候是由于监督不到位、教育不
到位造成的,对此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要统一行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教师应与 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要早发现,果断采取措施,预防悲剧的发生。 第 24 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 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 各界着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 美丽家园。 (1)为共建美丽家园,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5 分) (2)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有哪些重要意义?(5 分) 参考解析:(1)共建美丽家园需要我们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 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②有利于缓解能源的紧张局面,减轻环境的压力,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走生态文明之路。⑤有利于保护环境,促使新能源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⑥ 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10 分) 第 25 题 以下是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这一课题教学的片段。 师:面对学习压力.同学们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反应? 生: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声音会发抖。 生:每次考试前,我都会焦虑不安,经常失眠。 生:考试中,有些熟悉的知识,我会突然想不起来了。 师:显然,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存在,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 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反应。那么,学习和生活中的这些压力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