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3 分)(2013•日照)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4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3s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17 cm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解答: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25℃,故 A 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1.5m/s,故 B 错误;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0.8s,故 C 错误;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17cm,符合实际,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 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 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3 分)(2013•日照)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 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伽利略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 D.汤姆逊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 考点:物理常识.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根据对牛顿、法拉第、伽利略、汤姆逊等人对物理学的注意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解: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 A 正确;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 B 正确; C、托里拆利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值,故 C 错误; D、汤姆逊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故 D 正确; 本题选择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故选 C. 点评:对于物理学史的学习要注意平时加强积累和记忆,不可忽视,这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之一. 3.(3 分)(2013•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的信息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错解分析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不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动的振幅决定;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靠无线电对话, 故 A 说法错误; B、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改变了振动频率,所以是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所以 B 说法错误;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C 说法错 误; D、B 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 D 说法正 确. 故选 D. 点评:该题各选项分别考查了噪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和响度等方面的知 识,难度不大,但要逐个理解掌握. 4.(3 分)(2013•日照)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 由此可鉴定(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人们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题中说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此棒一定带负电,又说棒与小球排斥,说明棒与小 球带同种电荷,即小球也带负电. 故选 B. 点评:注意:如果棒与小球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性,因为异种电荷相吸引,小球可能带电, 与棒是不同种的电荷;又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小球可能不带电,被带电的 棒所吸引了. 5.(3 分)(2013•日照)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 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先明确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再根据汽车和人的位置变化关系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汽车和人都向西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以行人为参照物,假定人是不动的,
汽车相对于行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前即向西运动.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 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6.(3 分)(2013•日照)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当水温达到 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A、通过比较酒精和水的沸点得出结论; B、掌握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不断吸热; C、掌握水沸腾时的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达 水面处破裂; D、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于水的沸点比酒精的沸点高,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所以 A 错误; B、水要沸腾需达到沸点,并需不断吸热,而水在不同气压下的沸点不同,所以水沸 腾的两个条件都不确定,因此 B 说法错误; C、水沸腾时由于水剧烈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以气泡的形式在水中上升、变大, 至水面破裂,所以 C 说法正确;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的沸点、沸腾的条件、沸腾时的现象及沸腾时特点的掌握,考 查得比较全面,也很典型. 7.(3 分)(2013•日照)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流速大小对流体的压强有影响”的是( ) A. C. B. 吹气时纸条向上飘 用吸管从瓶中吸饮 D. 吹气时纸片向下凹陷 吹气时 A 管中水面上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从纸条上方和下方空气的流速和所受压强的大小去考虑即可解决; (2)当用口吸吸管时,口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饮料进入口中. (3)掌握纸片上方和下方的空气流速和压强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当用 B 管从 A 管上方吹气时,A 管上方空气流速加快,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 作用下,水在 A 吸管中上升. 解答:解:A、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因为纸条上方的空气 流速大,压强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纸条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 所以纸条就飘起来.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符合题 意. C、用嘴在纸片下面吹气时,纸片下方的空气流速加快,下方的压强小于上方的压强, 故纸片向下凹陷,不符合题意; D、当用嘴向 B 管中吹气时,致使 A 管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在 A 吸管中上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1)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吸盘、抽水机、呼吸、吸管吸饮料等都是大气压 作用的结果. (2)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能 用流体压强解释有关的问题. (3)本题反映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8.(3 分)(2013•日照)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可先测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m1,然后将一部分橙汁倒入量 筒中,读出其体积,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 m2,用 m1 减去 m2 即为量筒中橙汁 的质量,最后根据ρ=求出密度. 解答: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时,可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 的总质量 m1,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用天平测 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 m2,求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根据ρ=求出密度,所以实验 中没用的步骤为: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故选 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尽 量的减小误差.
9.(3 分)(2013•日照)如图是“天宫一号”飞行器运行轨道的示意图;若“天宫一号”飞 行器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 ( ) A.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D.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 能越大. 解答:解:“天宫一号”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困为 机械能守恒,所以动能增加.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属于基本内容.在判断动 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时,要注意看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怎么变化. 10.(3 分)(2013•日照)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 的是( ) A. B. C. D.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 闭,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两个气阀都 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排气阀打开,进气阀关闭,活塞向上运动. 解答:解:A、一个气阀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吸气冲程; B、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是压缩冲程; C、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做功冲程; D、一个气阀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所以是排气冲程. 故选 C. 点评: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判断,解决此题需要结合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工作特点进行
分析解答. 11.(3 分)(2013•日照)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 液化,凝华. 解答: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 A 错; B、冰山上的积雪可以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故 B 错;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属于汽化,而汽化吸热,故 C 正确;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 态变为什么状态. 12.(3 分)(2013•日照)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 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 1kg 水和 100g 水内能相同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物体的温 度和质量有关; (2)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都具有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 解答:解: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故 A 正确;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 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 B 错误;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能不为零,物体内能不可能为零,温度为 0℃ 的物体有内能,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故 C 错误; D、物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质的质量有关,温度相等的 1kg 水的内能大于 100g 水的内能,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知道内能的概念、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3 分)(2012•常州)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 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 体距凸透镜 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 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f=10cm; 当物体距凸透镜 3Ocm 时,物距 u=30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A. 点评:(1)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的定义.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2)学生要熟记规律并能灵活应用规律分析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总结规律. 14.(3 分)(2013•日照)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连好电路后, 闭合开关 S,发现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但为超出量程,则产生这一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小灯泡发生短路 B.小灯泡发生了断路 C.滑动变阻器发生了短路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触不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整个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灯泡灯泡的电阻相对于整 个电路的电阻来说很小,所以灯泡能够分得的电压很小,其原因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 路阻值过大所致. 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 量电路电流; A、如果小灯泡发生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符合题意. B、如果小灯泡发生了断路,则电路为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不符合题意; C、如果滑动变阻器短路,电路中电流将会很大,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不符合 题意.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触不良,即电路为断路,电流表、电压表都无示数,不符合 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这是我们常考的内容,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平时 学习时要注意多总结,多积累. 15.(3 分)(2013•日照)某型号天燃气泄漏检测仪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 R 为气敏电 阻,其阻值 R 与天然气浓度β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 R0 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 不变,用此仪器检测天然气是否泄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变小 B.天然气浓度减小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C.天然气浓度增大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无论天然气浓度怎样变化,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 R0 两端的电压;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的性质, 由电阻的变化利用欧姆定律可求得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及 R0 两端电压的变化. 解答:解: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的阻值随天然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 中电流增加,即电流表示数增大,由 U0=IR0 可知,气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增大,即电 压表的示数会变大;这时根据 P=UI 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所以 A、C 说法错 误; 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的阻值随天然气浓度的减小而升高,故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 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但是根据欧姆定律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 R0 的阻值,而 R0 为定值电阻阻值不变,所以 B 说法错误,D 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知及欧姆定律的使用,从图中得出气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 变化关系是本题的突破口. 二、填空(本大题包括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16.(2 分)(2013•日照)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 做 光的色散 ;适当的 紫外 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考点:光的色散;紫外线.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