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 A 卷
注:本试题适用于上述所有专业的研究型硕士考生和专业型硕士考生。其中,专业型硕士
考生只用完成第一大题至第八大题,研究型硕士考生需要完成所有考题。
一. 填空 [共 18 空,每空 2 分,共计 36 分]
1. 实际控制系统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或多或少地具有某种非线性特性,在一个很小的范
围内,可将非线性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即将非线性方程在平衡状态点附近展开成泰
勒 级 数 , 略 去 高 次 项 后 得 到 其 增 量 线 性 化 方 程 。 这 种 方 法 , 被 称
为
。
2. 系
统
结
构
图
的
等
效
是:
换
原
则
变
。
3. 初始状态为零的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被称为
。
它是由
过程和
过程两部分组成的。
4. 二阶系统增加一个零点后,
了系统的振荡性,而二阶系统增加
一个极点后,
了系统的振荡性。
5. 在 满 足 系 统 稳 定 的 条 件 下 , 可 通 过 : ①
、 ②
或 ③
等方式,来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
6. 根轨迹方程可由闭环特征方程式得到,且为复数方程。
可以分解为
方程与
方程。
7. 极 坐 标 图 中 的 负 实 轴 对 应 于 对 数 坐 标 图 上 的
线。
8. 传递函数互为倒数的典型环节,其对数幅频特性关于
线对称,其
对数相频特性关于
线对称。
9. 幅 值 穿 越 频 率 c 是 指 在 这 一 频 率 处 的 幅 值
为
。
10. 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为:
)(0 sG h
11. 影响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有:①系统的结构及参数,②系统的
。
。
二. 选择[第 1 题至第 7 题每题 2 分,第 8 题、第 9 题每题 5 分,共 24 分。]
1. 在 一 个 控 制 系 统 中 , 妨 碍 被 控 制 变 量 按 指 定 规 律 变 化 的 量 , 被 称 为 :
(
)
A. 输出量
B. 输入量
C. 给定量
D. 扰动量
2. 自动控制系统种类繁多,若按其结构可分为:(
)
A.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复合控制
B. 滞后控制,超前控制,复合
控制
控制
C. 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D. 串联控制,并联控制,复合
3. 在 控 制 系 统 的 信 号 流 图 中 , 所 谓 不 接 触 回 路 是 指 回 路 间 不 具 有 公 共 的
(
)。
A. 输出信号
C. 增益
B. 变量
D. 节点
4. 线性系统总误差等于(
)之和。
A. 给定输入误差与扰动输入误差
B. 给定输入误差与开环输入误差
C. 闭环输入误差与扰动输入误差
D. 开环输入误差与闭环输入误差
5. 一般地,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可使闭环系统的根轨迹产生向(
)
变化的趋势,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A. 上
B. 下
C. 左
D. 右
6. 下面四个控制器,属于滞后—超前控制器的是(
)。
A.
B.
C.
D.
)(2
sG
)(1
sG
)(3
sG
)(4
sG
)1
s
(
s
1.0(
s
(
1.0)(1
s
s
02.0)(1
5(
s
(
02.0)(1
s
s
5(
1.0)(1
s
s
5(
1.0)(1
s
s
(
02.0)(1
s
s
5)(1
)1
02.0)(1
s
)1
)1
s
)1
)1
)1
)1
7. 若要求在不降低原系统频带宽的前提下,增加系统的稳定裕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提高增益
B. 顺馈校正
C. 相位滞后校正
D. 相位超前校正
8. 系统特征方程如下:
(a)
(b)
(c)
(d)
02.0
5
s
s
s
4
4
3
s
4
12
s
3
2
s
5
s
3.0
s
44
2
2
s
6
s
2
3
3
2
s
0
;
01
;
20
s
2
48
s
4
01
s
25
2
s
0
其中稳定的系统有(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9. 若系统的伯德图已知,其低频段幅频特性的渐近线是一条斜率为
20
dB /
dec
的直
线,且穿越 dB0 线时的频率等于
15
rad /
s
,则该系统(
)。
A 有两个积分环节,开环放大倍数为15
B 有一个积分环节,开环放大倍数为15
C 有两个积分环节,开环放大倍数为 15
D 有两个积分环节,开环放大倍数为 15
三.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系统传递函数
)(
sC
2
)(
sR
1
。(研究型硕士考生 10 分,专业型硕
士考生 15 分)
第三题 图
四.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sG
K
,
4.0
s
)1
s
05.0(
s
2
1 确定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2 若要求闭环极点在
1s
左边, K 的取值范围有何变化?
(研究型硕士考生 15 分,专业型硕士考生 15 分)
五. 系统结构如图(a)所示,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b)所示,试确定参数 1K 、 2K 和
的值。
(研究型硕士考生 15 分,专业型硕士考生 15 分)
(a)
(b)
第五题 图
六. 已知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sHsG
)(
K
25.0(
s
5.0(
s
)1
s
5.0)(1
s
,试绘制
)1
系统的根轨迹图。(研究型硕士考生 10 分,专业型硕士考生 15 分)
七.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sG
1
1)(1
s
)
2
s
5(
s
,试用奈奎斯特稳定
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闭环系统位于右半 S 平面极点的个数。
(研究型硕士考生 10 分,专业型硕士考生 15 分)
八. 传递函数为
)(
sG
K
p
1
1
Ts
s
的控制器具有哪种控制规律?可以起到何种串
联校正作用?加入系统后,对系统的性能有哪些改善?(研究型硕士考生 10 分,专业
型硕士考生 15 分)
九. 已知采样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其中
)(
sG
1
)1
5.0(10
s
2
s
,采样周期
T
2.0
s
,求在输
入信号
tX r
1)(
t
2
5.0
t
(
t
)0
的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研究型硕士考生 10 分,专业型硕士考生不做!)
第九题 图
十. 非线性系统如图所示:
第十题 图
其中滞环继电气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XN
(
)
4
M
X
1
h
X
2
j
4
Mh
2
X
4
X
1
h
X
2
hj
X
,
M
1
问该系统是否存在自持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