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等)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30 题,1 分/题,30 分)
1、严格意义的学制系统大致形成于()
A.17 世纪末
B.18 世纪中叶
C.19 世纪下半期
D.20 世纪初
答案:C
2、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的核心()
A.礼和乐
B.射和御
C.书与教
D.射与乐
答案:A
3、1835 年出版的《教育讲授纲要》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夸美纽斯
D.卢梭
答案:A
4、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要()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答案:B
5、 下列关于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C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目的
D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的规模
答案:D
6、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 同伴群体的影响
C 师生的交互作用
D 社区的影响
答案:C
7、外硕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格塞尔
B 孟子
C 弗洛伊德
D 华生
答案:D
8、实施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 课外校外活动
B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C 劳动
D 共青团活动
答案:B
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评论
答案:B
10、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学生隐私权的是()
A 学生获得的荣誉
B 学生的日记
C 学生的缺点
D 学生的成绩
答案:A
1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 行政人员
B 技术人员
C 专业人员
D 职业人员
答案:C
12、下列有关国家课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国家课程是二级课程
B 国家课程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调整
D 国家课程大多是选修课
答案:B
13、以下属于课程目标的依据的是()
A 对教师的研究
B 对校长的研究
C 对活动的研究
D 对学生的研究
答案:D
14、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
A 发展基础教育
B 发展中等教育
C 发展职业教育
D 发展专业教育
答案:A
15、教学计划的核心是()
A 教学目标
B 课程设置
C 学年编制
D 人员安排
答案:B
16、以下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A 强制性
B 普遍性
C 双重性
D 基础性
答案:C
17、长期在课程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评价模式是()
A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B CIPP 模式
C 表现性评价模式
D 目标评价模
答案:D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优良个性品质的是()
A 尊重学生
B 偏爱、不公平
C 严格要求
D 耐心温和
答案:B
19、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明阳
答案:A
20、下列教具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A 实验
B 参观
C 标本
D 幻灯片
答案:D
21 、 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 讲述
B 讲解
C 讲读
D 讲演
答案:B
22、 为了帮助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教师进入教室的时间应该是()
A 课前半小时
B 课前 2-3 分钟 C 听到上课铃声时
D 等上课铃响过 2 分钟
答案:B
23、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A 布置课外作业
B 讲授新教材
C 检查复习
D 巩固新教材
答案:B
24、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它要测量的属性的程度被称为()
A 效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信度
答案:A
25、我国古代的学校大多采用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道尔顿制
D 走班制
答案:A
26.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
A.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B.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答案:B
27.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受教育者
B. 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 德育方法
答案:B
2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答案:A
2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京师同文馆成立于()
A.1804 年
B.1903 年
C.1862 年
D.1912 年
答案:C
30.在班级管理模式中,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德鲁克
答案:D
二、多选题(15 题,2 分/题,30 分)
31.古埃及的学校有()
A.宫廷学校
B.文士学校
C.职官学校
D.寺院学府
答案:ABCD
32.近代教育的特点有()
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
B.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C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
D.高等教育类型更加多样化
答案:AB
3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答案:AC
34. 下列表述中符合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等级制教育
B.开放式教育
C.较严格的“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 答案:BD
35.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ABCD
36.下列有关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遗传素质与人的身心发展无关
B.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
C.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D.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
答案:AB
3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地方的教育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答案:ACD
38.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
A.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B.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C.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D.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
答案:ABC
39.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等级()
A.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
B.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
C.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D.善于把握机遇的商人
答案:ABC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
所的 教室、寝室、活动室或者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请你从下列答案找出
错误
答 案()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答案:ABD
41.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新特点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答案:ABCD
42.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 教学计划
B 讲义
C 教学大纲
D 教科书
答案:ABCD
43.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有()
A 社会
B 知识
C 儿童
D 课程理论
答案:ABC
44.中学德育中的榜样法包括()
A.为人的典范
B.教育者的示范
C.学生中的好榜样
D.明星大腕
答案:ABC
45.优良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