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否定之否定 2、价值评价 3、价值规律 4、经济全球化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外在形式 3、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4、必然性为偶然性开辟道路 三、原著理解题(任选两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 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 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55 页,人民出版社,1995 版 2、“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 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似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 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 系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第 775 页,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3、“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 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 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 唤出来的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77 页,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四、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比较唯心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认识论、辩证唯物认识论的本质及特点。 2、分别论述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原因及其后果。 一、名词解释 1、否定之否定(5 分)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辩证发展过程中的第二次否定。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 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 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 2、价值评价(5 分)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是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一般说来,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是依主体的特点为转移的。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 关的知识性的认识。 3、价值规律(5 分)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 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表现出来。价值规 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4、经济全球化(5 分)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 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 范围而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二、辨析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正确。(2 分)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 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2 分)马克思主义致力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2 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真理,这是马 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2 分)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 分) 2、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外在形式
答:错误。(2 分)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2 分)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2 分)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 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2 分)时间和空间 内在于物质运动,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外在形式,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是 一种形而上学时空观。(2 分) 3、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正确。(2 分)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 的现实基础。(2 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 根源。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 分)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 分)实践 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 分) 4、必然性为偶然性开辟道路 答:错误。(2 分)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2 分)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 中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性的趋势。(2 分)必然 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决定 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只是对事物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必然性与偶然性又是统一 的,(2 分)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 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 分) 三、原著理解题(任选两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分) 首先,从真理的本质来看,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所以真理的本性是主观 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联系起来加以对照 的特点,实践具有这种特点,是主客观沟通起来的桥梁或纽带。(9 分)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不但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又能使不具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变 为直接的现实,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是否与客观实践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一般来说,能 达到预期结果的认识和理论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9 分) 2、马克思这段话阐明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2 分)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 的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4 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 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人们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强有力的控 制手段,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滥用农 药化肥导制土地板结,开发利用原子能所带来消极后果等,出现“全球问题”。(6 分)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使人们身心健康 发展,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已、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引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 人主义,导致道德滑坡。(6 分)对科学技术必须正确引导,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 来,克服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2 分) 3、马克思这段话阐明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巨大的历史进步性。(2 分)资本主义将科学技 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为先进 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提供了基础和空间;(6 分)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 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6 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 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方面起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6 分) 四、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比较唯心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认识论、辩证唯物认识论的本质及特点。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人 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上帝 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先验论。(7 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是一种直 观的、机械的反映,离开实践考察认识,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离开 辩证法来考察认识,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是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7 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性具有两 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坚持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立场,与唯心 主义认识论划清界线另一方面,反映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即能动性,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划清界线。(8 分) 马克思主义克服了形而上学的严重缺陷,把认识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把辩证法引入认识 论,认为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3 分) 2、分别论述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原因及其后果。 答:超额利润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劳动时间底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价值底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追求超额利润的客观后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 价值下降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产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
价值。(8 分) 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 从利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 获得的利润叫平均利润。平均利润规律表明:每个资本论所获得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他对本 企业的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程度。资产阶级与无产 阶级的矛盾是整个阶级的矛盾。(8 分)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 额利润。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于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垄断利润不 参与平均利润的分配,它只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垄断利润 的出现,导致财富的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从而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