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小升初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小升初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 十二亿零二百三十一万四千写作_________,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_。 【答案】 ①. 1202314000 ②. 12 亿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即可写出此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 把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 【详解】十二亿零二百三十一万四千写作:1202314000 1202314000≈12 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和求近似数,分级写或借助数位表写数能较好的避免写错 数的情况,求近似数时要注意带计数单位。 2. 15÷_________=_________∶8=0.75=   16 =_________%=_________折。 ,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 3 4 = 15 20 = 6 8 = 12 16 ;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分子做被除数,分母做除数, =15÷20;分数与比的关系:分子做比的前项,分母 【答案】20;6;12;75;七五 【解析】 【分析】把 0.75 化成分数并化简,0.75= 3 4 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15 20 做比的后项; 6 8 =6∶8;再根据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百分 号;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据此解答。 【详解】15÷20=6∶8=0.75= 12 16 =75%=七五折。 【点睛】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分数和比的关系,百分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互化以 及折扣问题的知识进行解答。 3. 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___,最小的质数是_________,_________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答案】 ①. 0 ②. 2 ③. 1 【解析】 【分析】根据自然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最小的自然
数是 0;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自然数,如 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据此解 答。 【详解】最小的自然数是 0,最小的质数是 2,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点睛】根据自然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4. 5 和 35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3 和 11 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_。 【答案】 ①. 5 ②. 33 【解析】 【分析】根据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最小公倍数是公 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求解; 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详解】35÷5=5;5 和 35 是倍数关系,5 和 35 的最大公因数是 5; 3 和 11 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3×11=33。 【点睛】根据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解答。 5. 把一根 4 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 5 份,每段长是_________,每段是全长的_________。 【答案】 ①. 【解析】 4 5 米 ②. 1 5 【分析】用绳子的全长除以平均分成的段数就是每段的长度;再把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 5 段, 求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用 1÷5,即可解答。 4 5 (米) 【详解】4÷5= 1÷5= 1 5 【点睛】本题重在区分每段的数量与每段是总数几分之几;每段的数量是具体的数量,用除 法求解;每段的总数的几分之几,是把某个整体看成单位“1”,每段占单位“1”的几分之 几,根据分数的意义求解。 6. 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铺地总面积与用砖的总块数成_________比例;修一条公路,平均 每天修的长度和修的天数成_________比例。 【答案】 ①. 正 ②. 反 【解析】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若它们的比值一定,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若它们的乘积一定, 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详解】每块地砖的面积=铺地总面积÷用砖的总块数,比值一定,铺地总面积与用砖的总 块数成正比例关系。公路长=平均每天修的长度×修的天数,乘积一定,平均每天修的长度 和修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点睛】辨识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就看它们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 7. 把边长为 5 厘米的正方形按 3∶1 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厘米, 周长是_________厘米。 【答案】 ①. 15 ②. 60 【解析】 【分析】一个正方形按 3∶1 的比放大后,边长扩大到原来的 3 倍。 【详解】放大后的边长:5×3=15(厘米) 放大后的周长:15×4=60(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结合图形准确分析出正方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8. 把一个体积是 24 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需要削去_________立方厘米。 【答案】16 【解析】 【分析】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则圆锥的体积是 圆柱的 1 3 ,则削掉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个圆柱的(1- 1 3 ),用圆柱的体积乘(1- 1 3 ),即可 求出削去部分的体积。 1 3 【详解】24×(1- ) =24× 2 3 =16(立方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内最大的圆锥的特点以及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的三倍关系 的灵活应用。 9. 0.36 米 3=_________分米 3 3 时 20 分=_________分 【答案】 ①. 360 ②. 200 【解析】 【分析】1 米 3=1000 分米 3,1 小时=60 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
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据此解答。 【详解】0.36 米 3=360 分米 3 3 时 20 分=200 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单位间的进率。 二、判断题(每空 1 分,共 5 分) 10. 一吨棉花的 4 5 和 4 吨铁 1 5 的一样重。( ) 【答案】√ 【解析】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据此求出一吨棉花的 4 5 和 4 吨铁 1 5 的质量, 通过比较后再进行解答。 【详解】1× 4 5 = 4 5 (吨) 4× (吨) 1 5 4 5 = 4 5 4 5 = 4 5 和 4 吨铁 1 5 的一样重。 所以一吨棉花的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11.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 【答案】  【解析】 【详解】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 0; 所以,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对的; 故答案为:√ 12. 一种商品现价 50 元,比原价降低了 20%,也就是说降低了 20 元。( ) 【答案】× 【解析】 【分析】比原价降低了 20%,是把原价看成单位“1”,那么现价就是原价的(1-20%),它 对应的数量是 50 元,由此用除法求出原价,再用原价减去现价就是降低的钱数,然后与 20
元比较即可判断。 【详解】50÷(1-20%)-50 =50÷80%-50 =62.5-50 =12.5(元) 这种商品现价 50 元,比原价降低了 20%,也就是说降低了 12.5 元。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找清单位“1”,进一步理清解答思路,列式的顺序,从而较好 的解答问题。 13. 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 2 倍,高不变,那么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4 倍。 (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将圆柱底面半径设为 r,那么扩大 2 倍后是 2r;然后根据圆柱体积公式: 2 V r h柱 ,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出圆柱体积和扩大后的体积,用扩大后的体积除以 扩大前的体积,即可解答。 【详解】设圆柱底面半径为 r,那么扩大 2 倍后是 2r。    2r 2 h   2 r h = 2 4 r h   2 r h =4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解题能力,需要牢记圆柱体积公式,
即 2 V r h柱 。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5. 下面哪组线段不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A. 5 厘米、6 厘米、8 厘米 B. 5 厘米、5 厘米、10 厘米 C. 3 厘米、5 厘米、7 厘米 D. 2 厘米、4 厘米、5 厘米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必 须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 【详解】A.5+6=14>8,可以围成三角形。 B.5+5=10,不能围成三角形; C.5+3=8>7,可以围成三角形; D.2+4=6>5,可以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解答。 16. 六(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A. 3 4 【答案】C 【解析】 B. 4 5 1 4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C. 4 9 D. 1 4 【分析】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则男生人数是(1+ 1 4 ),全班人数是(1+1+ 1 4 ),求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用女生人数除以全班人数。 1 4 ) 【详解】1÷(1+1+ 9 4 =1÷ = 4 9 故答案为:C 【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本题也可以用特殊值计 算,假设女生人数为 4 人求解。
17. 物体从 ( )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A. 正面和上面 B. 正面和右面 C. 正面和左面 D. 右面和 上面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正面看得到的有 2 层,上层 1 个小正方形,下层 2 个小正方形,左齐;从上面看 到的有 2 层,上层 2 个小正方形,下层 1 个小正方形,左齐;从左面看到的有 2 层,上层有 1 个小正方形,下层有 2 个小正方形,右齐;从右面看有 2 层,上层有 1 层,下层有 2 个小 正方形,左齐,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 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 。 所以从正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8. 能与 1 1: 3 4 组成比例的是( )。 A. 4∶3 B. 3∶4 【答案】A 【解析】 C. 1 4 ∶3 D. 3∶ 1 4 【分析】比例的基本概念,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比例,算出各项的比值,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1 1: 3 4 = A.4∶3=4÷3= B.3∶4=3÷4= 1 3 4 3 3 4 ÷ ; ; 1 4 4 3 3 4 = = ≠ 4 3 4 3 4 3 1 12 1 12 ; C. 1 4 ∶3= ÷3= 1 4 1 4 1 4 D.3∶ =3÷ =12;12≠ ,能组成比例; ,不能组成比例; 4 3 ,不能组成比例; ,不能组成比例。 ≠ 4 3 故答案为:A 【点睛】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解答。 19. 如图所示这些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A. 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B. 长方形大 C. 三角形大 D. 一样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高(长)相等,假设高(长)均为 h, 带入各自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比较即可。 【详解】假设高均为 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h=2h 长方形的面积:2×h=2h 三角形的面积:4×h÷2=2h 2h=2h=2h,所以三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牢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共 34 分) 20. 直接写得数。 16× 3 8 = 4÷0.02= 1 1 6 5   138+29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