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
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S 32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最符合题意)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B. 天然气
C. 汽油
D. 氢气
A. 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煤和汽油燃烧可生成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可形成
酸雨的气体,不符合要求。天然气可生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不符合要求。氢气燃烧只生
成水,无污染,为最理想的能源。所以应选 D 项。
考点: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沙里淘金
B. 滴水成冰
C. 立竿见影
D. 火上浇
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沙里淘金是分离出金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C、立竿见影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D、火上浇油发生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故选 D。
3.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B. 豆浆
C. 海水
D. 矿泉水
A. 冰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B、豆浆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C、海水含有是、氯化钠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D、矿泉水含有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故选 A。
4. 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B.
D.
A.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示易燃物品,不符合题意;
B、表示禁止吸烟,符合题意;
C、表示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表示禁止带火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天津大学科学团队制备出二氧化碳加氢的催化剂—Ag/In2O3,该催化剂比 In2O3 具备更好
的催化稳定性(2021 年 5 月 12 日《Green Energy& Environment》)。In2O3 中 In 的化合价为
B. +3
C. 0
D. -2
A. +5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设 2
In O 中 In 的化合价为 x,
3
In O 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
3
2x+(-2)×3=0,x=+3。故选:B。
6.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 1731g 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 3.已知氦
3 的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氦 3 的核外电子数为
B. 2
C. 3
D. 4
A. 1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 3 的质子数为 2,故核外电子数为 2,
故选:B。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 水通电分解—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
C. 液氮挥发变成氮气,所占体积变大—氮分子体积变大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脱离氨水进入空气中,从而挥发,
正确。
B、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所以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
正确。
C、液氮挥发变成氮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氮分子体积没有改变,错误。
D、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和石墨(层状结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
列方式不同,正确。
故选 C。
8.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B. 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 乙醇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乙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 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以免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
炸。正确。
B、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气流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
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错误。
C、乙醇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说明乙醇中一定含有碳、
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错误。
D、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燃烧不完全,需要进入更多空气或
减少燃气。所以此时应加大灶具的进风口,错误。
故选 A。
9. 维生素 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有关维生素 C 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维生素 C 是一种氧化物
B. 维生素 C 是一种混合物
C. 维生素 C 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D. 维生素 C 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维生素 C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B、维生素 C 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错误。
C、物质由元素组成,维生素 C 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维生素 C 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 C。
10. 在反应 2A+3B=2C+4D 中,B、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6∶22∶9,已知 A 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 M,则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 3/2M
C. M
D. 16/23M
A. 2/3M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在反应 2A+3B=2C+4D 中,B、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6∶22∶9,
设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x,则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x,D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9x,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M+3×16x=2×22x+4×9x,则 x=M/16,故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x=M,
故选 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
的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11.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 氢气与 9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 10g 水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D.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
错误。
B、根据
错误。
2
2H +O
2
32
4
1g
8g
点燃
2H O
2
36
9g
可知,1g 氢气与 9g 氧气反应只能消耗 8g 氧气,生成 9g 水,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正确。
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
不是燃烧。错误。
故选 C。
12. 下列化学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目的
A
B
C
D
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证明分子是可分的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
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证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6000 L 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证明微粒间有间隔
40 L 的钢瓶中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A. A
【答案】AD
B. B
C. C
D. D
【解析】
【详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能用于证明分子是可
分的。错误。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以说明硫
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所以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
C、6000 L 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 L 的钢瓶中,说明氧气分子间有较大的间隔,
可以被压缩。可以证明微粒间有间隔。正确。
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因逸散到空气中未被称量,
所以称量的质量变小。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普遍规律。错误。
故选 AD。
13. 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8:1
D.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
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多,甲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含量为:19%-17%=2%。乙
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丙的质量增多,丙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含量为:41%-25%=16%。
丁的质量减少,丁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含量为:48%-30%=18%,该反应为:丁→甲+丙。
【详解】A、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正确;
B、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反应类型属于
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2%:16%=1:8,此选项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题中不能
确定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所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正确。
故选 C。
【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4. 为区别 N2、H2、CO2、CH4 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
是气体Ⅰ,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
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无明显变化
的是气体Ⅳ。根据实验推断,Ⅰ、Ⅱ、Ⅲ、Ⅳ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
A.
4CH 、 2CO 、 2H 、 2N
C.
4CH 、 2H 、 2N 、 2CO
【答案】B
【解析】
B.
4CH 、 2H 、 2CO 、 2N
D.
2CO 、 2H 、 2N 、 4CH
【详解】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
浑浊的是气体Ⅰ,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Ⅰ是 CH4;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气体Ⅱ中
无碳元素,气体Ⅱ是 H2;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是气体Ⅲ,气体Ⅲ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气体Ⅳ是 N2。故选 B。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40%,则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为硫酸铵
B. 含有相同质量碳元素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C. 在 FeO、Fe2O3、Fe3O4 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为 21∶8
D. 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5∶4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 2 100% 35%
80
。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
分数为
14 2 100% 21%
132
,都比 40%小,所以不可能硫酸铵。错误。
B、含有相同质量碳元素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原子的个数相同,则 CO、CO2 的分子个
数比为 1:1,对应氧原子个数比为 1:2,所以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错误。
C、FeO 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6:16=28:8。Fe2O3 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
(16×3)≈18.7:8。Fe3O4 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4)=21:8。所以混合物中,
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在 28:8 至 18.7:8 之间,可能为 21∶8,正确。
D、设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个数比为 m:n,则 64m:80n=1:1,m:n=5:4,所以二氧化硫和三
氧化硫中硫原子个数比为 5:4,则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5∶4,正确。
故选 CD。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a 40
Fe 56
Cu 64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一氧化碳 ③干冰 ④石墨 ⑤明矾
(1)可以做气体燃料的是__________;
(2)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
(3)可以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___;
(4)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的是__________;
(5)可以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
【答案】(1)②
(2) ④
(3)①
(4)⑤
(5)③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②一氧化碳 具有可燃性,可以做气体燃料。
【小问 2 详解】
④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干电池电极。
【小问 3 详解】
①氧气可以供给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