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福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广东深圳福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 答案 说明: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3.全卷共 6 页,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70 分。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 1. 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 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 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 A.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的房屋里 B. 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 喷的米饭 C. 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 他们过着集体生活,有爱美意识, 也会埋葬逝者 【答案】C 2. 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岷江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既有土著文化的特征,又存在黄河流 域文化的因素。同样,在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也和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有密切联系。这反映 华夏文明() A. 来源单一 B. 起源较晚 C. 相对封闭 D. 多元一 体 【答案】D 3. 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考古学家已经在河南汤阴、洛阳等地发现了距今数千年 前的水井遗迹。两者对照,可以说明( ) A. 所有的传说都是不可信的 B. 所有的传说都是可信的 C. 研究历史只能依靠考古 D. 有的传说可能有一定历史依据 【答案】D 4. “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商朝重要的属国奄国,是周公东征 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这说明( )
A. 周初分封的对象是功臣 B. 西周不在商朝故地分封 C. 分封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D. 分封制的创立者是周公 【答案】C 5. 如图是山西省曲沃县出土的西周时期酒器青铜器。该青铜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 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 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该文物 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 ) A. 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B. 当时的畜牧业非常发达 C. 当时青铜器制作技艺高超 D. 证实山西省曾是周王朝统治的中 心 【答案】C 6.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春 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C. 【答案】B B. D. 7.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写道:“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 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统一的多民族 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时期是( ) A. 夏商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三国时期 D. 南北朝 时期 【答案】B
8. 央视栏目《平“语”近人》介绍了很多习近平引用孔子主张的话语,其中一句是“政也, 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B.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C. 孔子主张为官清廉,注重修身立德 D. 孔子主张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 【答案】C 9. 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 铁工具的发明和推广 【答案】A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D. 统一六国的需要 10.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奋起于大泽乡,“伐无道, 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秦末,“反秦起义”风起云涌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匈奴南下 B. 奴隶暴动 C. 秦的暴政 D. 遇雨误 期 【答案】C 11. 2021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汉文帝霸陵所在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汉文 帝开启了“文景之治”,从下面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中,可以看出他的治国理念是 ◆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 ◆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A. 减轻农民徭役 C. 提倡勤俭治国 【答案】B B. 重视农业生产 D. 废除严刑峻法 12. 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则派大将 卫青、霍去病率精骑 兵出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C. 汉武帝时匈奴内乱 B.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D. 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
【答案】B 13. 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 人刘贺对儒家典籍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 风气”指的是() A. “文字狱”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尊孔 复古” 【答案】B D. “打倒孔家店” 14. 下表是东汉中后期 10 个是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导致的严重后果是()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恒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寿命(岁) 27 1 2 13 11 32 30 2 3 8 9 15 12 17 9 36 34 18 54 A. 争霸战争不断 C. 皇位更迭频繁 【答案】B B.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15.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 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 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 A. 是一条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B. 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 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D.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答案】C 16. 下图 M 处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A.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印证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 加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 说明海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答案】A 17.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 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诸葛亮《出师表》 B. 李斯《泰山石刻》 C. 孙武《孙子兵法》 D. 历史剧 《三国》 【答案】A 18. 下列有关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B. 诸葛亮治理蜀国,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东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C. 吴国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 D. 魏国马钧制成了提水工具翻车,便于灌溉 【答案】B 19. 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 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空白框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的朝代是( ) A. 夏朝、东周、秦朝、三国 B. 夏朝、秦朝、春秋、三国 C. 夏朝、春秋、秦朝、三国 D. 夏朝、春秋、三国、东周 【答案】C 20. 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 乱,还有 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由此可以推断,作者意在强调 A. 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灾难 B. 五胡推动中原汉人南迁开发江南
C. 少数民族文明更为先进 D. 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 【答案】D 21. 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主题 A.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城市生活 B.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服饰演变 C. 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 D. 三国两晋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 【答案】D 22. 下表是《齐民要术》记载的作物播种的时间表(节选)。这说明《齐民要术》( ) 谷 二月上旬 麻子 三月 黍稷 三月上旬 大麦 八月中戊社前 春大豆 二月中旬 水稻 三月 小豆 夏至后十日 瓜 二月上旬 A. 对后世农学发展影响深远 B. 要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 C. 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D. 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答案】C 23.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 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 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 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2 大题,共 24 分) 第二部分
24.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 展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 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部编版七上《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二: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殷 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 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 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 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 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 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 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 切关系的。 (1)根据材料一,找出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一些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中得出哪些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该阶段存在哪两大对立阶级? (3)根据材料三,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史的主流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思 想和经济两个角度列举秦朝顺应该历史主流的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答案】(1)化石;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3)统一;焚书坑儒,统一货币。(或统一度量衡) (4)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小问 1 详解】 根据材料一通过“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研究推断
“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可知研究远古人类历 史的重要证据是化石。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中可以 得出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小问 2 详解】 根据材料“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可知当时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阶级矛 盾主要是奴隶主和奴隶。 【小问 3 详解】 根据材料“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 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可知,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史的主流是统一。 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济上的措施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小问 4 详解】 根据材料一,元谋人生活时期是原始社会,殷商时期是奴隶社会,秦朝之后到清朝是封建社 会。根据所学可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 25. 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356 年……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 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 业生产,多交租税,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 31 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 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材料二:偃说上日:“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 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 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三: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 对。于是,公元 493 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 20 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 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 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以后再做 南征的打算。于是他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1)根据材料一,“变法”是指东周哪一阶段的什么事件?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 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