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年重庆历史高三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
题号
得分
注意事项: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把晚清的历史变化理解为“庞大中央帝国在
西方文明不断强大的冲击下被迫做出的笨拙的、充满惰性的回应,从而使中国在十九世纪的
经历成了一出完全的悲剧,成了一次确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崩溃和衰落的过程”。费正清
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价值取向是
A.内外因辩证观点
C.文化全球化观点
【答案】B
【解析】
B.西方中心观点
D.文化多元化观点
试题分析:费正清的观点是在强调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的回应是被动而迟缓的,列强
侵略所带来的是中国的崩溃和衰落,这是完全站在西方国家立场上的观点,没有看到中国的
主动反应和变化,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
略的影响
2.“垮掉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它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叶,风行于美
国。伴随其国内繁荣富强而来的是高度的紧张和分裂,统治阶级患了共产主义恐惧症。该流
派的作家抵制对外战争及种族隔离,用怪癖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态度来表示对社会
的不满。导致“垮掉的一代”流派产生的因素最可能是
A.废奴运动结束
C.经济危机频繁
【答案】B
【解析】
B.朝鲜战争影响
D.《等待戈多》获奖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垮掉的一代产生的背景为冷战和麦卡锡主义的泛滥使美国公民对国家的
安全充满了焦虑和担忧,社会中弥漫着恐怖的气氛,由此可知与其相符的事件为朝鲜战争的
影响,所以选 B
考点:19 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垮掉的一代
3.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话:“我们合众国人民(We the people),为建立更完
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
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然而,“We the people”这三个英语
单词却成为美国宪法中引用频率最高的部分。这说明美国 1787 年宪法
A.是很不成熟的成文宪法
C.忽视了法律的阶级属性
B.重视公民主体的权利
D.缺乏立法的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We the people 这三
个英语单词却成为美国宪法中引用频率最高的部分”的信息可知,美国 1787 年宪法重视公
民主体的权利,故 B 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看出美国 1787 年宪法是很不成熟的成文宪法,
故 A 项错误;美国宪法是资产积极宪法,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启蒙思想是美国宪法
的理论基础,故 D 项表述错误,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
4.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
睹其变,反以蔽奸。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
也。”激发该看法走向初步实践的原因之一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
C.甲午战争的失败
【答案】C
【解析】
B.英法联军侵占北京
D.《辛丑条约》的签订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史料与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材
料中的“非不稍变旧法也”、“ 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等处可以发现提出看法的人针对的
是洋务派观点,造成该思想走向实践的主要从《马关条约》之后,故 C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
战争
5.下表是 1983 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每月英镑
每月英镑 失业后
有职业时
120.00 失业救济 44.05
工资
13.00 儿童补助 13.00
儿童补助
8.29
房屋补助 27.00
房屋补助
纳税
—19.88 税收回扣 3.00
国民保险金 —10.80 附加补助 4.75
实际收入
110.61 实际收入 91.80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
④
B.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现代福利制度,依据收入比重可以看出政府注重关注儿童,同
时有职业和失业后家庭收入差距不大,会使一部分人工作进取心减退,从而压抑其生产积极
性,②④说法不准确,所以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英国福利制度
6.近代某文件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有如
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中
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该规定体现了当时教育的特点是
A.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B.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完善
C.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做舆论准备
D.体现了民族主义的时代精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有如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
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读经科一律废止”、“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等信
息可以看出 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史实,C 不符合时间,D 与材料无关,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7.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转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佐
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上述材料均反映出哪种经济
现象的特点(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经济全球化
【答案】B
B.知识经济(新经济)
D.第三产业
【解析】“转基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因特网”等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8.拿破仑说:“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秘密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时
候应当是后者。”下列哪一事件体现拿破仑有时是“狐狸”(
)
A.雾月政变
B.建立起执政府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颁布《民法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狮子”是其勇猛的一面,“狐狸”则是其机智的一面,
强调善于把握机会。拿破仑把握住时机,于 1799 年从埃及只身潜回法国,发动雾月政变,
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体现了其“狐狸”的一面。
9.1978 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
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
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全面解读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经济落后人民生
活困难,干部作风不正以及国内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扰乱破坏散布谣言,当时广东出现了
“偷渡外逃”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广东“先行一步”即设立经济特区,因此 A 符合
题意,而 BCD 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合,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立经济特区
10.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
权更为困难。这些外来人当时的官方名称是迈提克。只有那些对雅典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迈提
克,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由此获得的主要
信息是
A.雅典旧贵族特权被铲除
C.雅典公民权有限度开放
B.公民大会主要维护雅典公民利益
D.外邦人不能取得雅典公民的资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准确解读的能力。克里斯提尼时期注重公民权的限
制,但对雅典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外来人,通过公民大会投票也可以获得公民权,因此 C 项正
确,D 项不符合材料。AB 项与题目无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城邦公民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美洲历史上出现了新西班牙、新英格兰、新法兰西等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C.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D
【解析】
B.美洲国家的独立
D.欧洲的殖民扩张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国家大力开展殖民扩张,占
领了亚非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以自己国家的名字命名这些地区,因此出现了类似新西班
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这种地名的出现,是欧洲殖民者直接掠夺美洲的结果,名
称直接反映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侵略。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
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
12.汪伪政权建立于
年。
【答案】汪伪政权建立于
1940
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在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以来,日军侵华方针的
改变,集中对国民党实行的是政治诱降,结果是在 1940 年建立了亲日的汪伪政权,据此填
写题目即可。
13.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 。
【答案】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昭文新报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报业的发展,在 1873 年,中国人自行创办了自己的一份报纸是
《昭文新报》,属于课本基础知识,依次填写即可。
14.明清时期的货币与以往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货币体系有所不同,其特点是(
)
A.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
B.统一使用带有年号的圆形方孔钱
C.规定以重量作为货币名称
D.已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代开始货币
铸造权就已经收归中央,故 A 项错误;唐代“开元通宝”便是带有年号的圆形方孔钱,故 B
项错误;秦朝“秦半两”便是以重量作为货币名称,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因而其货币已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组成部分,故 D 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货币
15.1950 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
等 8 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相关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
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属于正
常的外交活动,A 项理解错误,排除;“求同存异”是 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的,排除 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排除 D;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的
束缚,具有灵活性,C 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相关状况
评卷人 得
分
三、简答题
16.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
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
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
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
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
斗的作用。18 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
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 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
“理性”思想的变化。(3 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 19 世纪初西方文学对
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3 分)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
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 分)
【答案】(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
性)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
不满,强调个人感情)
(3)看法:开启民智。
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原则:论从史出。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四、综合题
17.(16 分)2012 年 3 月召开的“两会”,民生问题是代表委员关注的主线,它关系到国家的
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
仅在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中,就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生老病死苦各种情况下的福利或救济。
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赏赐或发放生活必需品,提供栖身之所,提供生产工具或
资料,给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劳动力帮助耕作,提供待丁或保姆服务,减免赋税,减
免徭役,售卖平价或低价粮食,发放药品和医疗指导书籍,提供免费医疗,提供丧葬费或服
务,免除学费,提供旅行帮助,促合鳏寡成婚等等。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
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也没有真正的长期稳定的这类税种被执
行,没有看到政府在这一目的上有真正的常规性开支预算。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
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要么开列专项税收,要么特设官办产业或放贷或流通服
务,要么挪用政府的专项收费,要么直接取自富民,要么接收使用无主财产。用今天的话
说,多数是特收特支。
——摘编自史永锋《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
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戊戍变法运动的精神领袖康有为和革命派的领袖人物孙中
山也结合海外经历,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会
福利主张。康有为在其变法富国论和理想社会论中,都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他认为
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只有国民走出“穷弱”,国家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在《大同
书》当中,他更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认为只有
建立“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
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
的蓝图,在这一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
所。”代表了中国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强烈渴望和向往。
——摘编自田毅鹏《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
材料三: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
保障体系……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民生建设政策;决定 3 年内投资 8500 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
9000 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
老保障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特点(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
代国家推行福利救济制度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4 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
段。(2 分)
【答案】
(1)特点:救济种类多样;救济内容丰富;救济手段全面;救济资金缺乏制度保障(具有
特收特支的特点)。(4 分)
原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
的影响。(4 分)
(2)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把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以建立理
想社会为目标,但没有付诸实施(具有理想性、空想性);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对后世的
有一定的影响。(4 分)
(3)现象:我国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2 分)
新阶段:民生保障进入法律化、制度化阶段。(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
利或救济...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
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
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用今天的话说,多数是特收特支”,即可概括中国古代福利救济
制度的特点。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即可分析中国古代国家推行福利救济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
会福利主张...他认为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认为只有建立“公养”、“公教”、
“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
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的蓝图...”,再结合所学
知识,即可概括并评述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3)根据材料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
保障体系……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民生建设政策...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即可概括出
反映的现象及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的新阶段。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
价;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比较
评卷人 得
分
五、判断题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西汉有“布衣将相”之说,当时“布”的主要材
料是棉
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
的建立
③水排主要应用于农业灌溉
④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A.①③④
C.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