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 1. 《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 A.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古巴比伦 D. 古代希腊 【详解】《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古巴比 伦,是国王汉谟拉比制订的。故答案选 B。 2. 在古代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 ) A. 全体居民 C. 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C 【解析】 B. 雅典的成年男性 D. 外邦人和奴隶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主 要包括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雅典在国王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扩大公民权利,民 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权力机构,只有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可 以参加,ABD 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 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3. 依据下边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 希腊 C. 波斯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马其顿 D. 拜占廷帝国 【详解】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帝国的首都为 君士坦丁堡。1453 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现已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而灭亡, 故选 D。
4. 公元 7 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A. 伯里克利改革 C. 农奴制改革 【答案】B 【解析】 B. 大化改新 D. 明治维新 【详解】解题时注意“公元 7 世纪”“ 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等信息,依据已 学知识可知 7 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 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 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C 符合题意,而 A 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改革,C 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D 是发生在 19 世纪 60 年代,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 B。 5.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代 表作品有《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个人是 A. 莎士比亚 B. 达·芬奇 C. 哥白尼 D. 但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 人口的诗篇,其代表作品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可以得出,这个人是 16 世纪文艺复兴英 国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故选 A;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代表作是《蒙 娜丽莎》、《最后的晚餐》,B 排除;哥白尼不是文艺复兴代表人物,C 排除;但丁是文艺复兴 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神曲》,D 排除。 6. 摧毁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这个历史事件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B 【解析】 B. 法国大革命 D. 美国南北战争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典型、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 命,期间,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等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发 展产生巨大影响,故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国王,对世界历史 影响力远小于法国大革命,故排除 A;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殖民统治,而不是摧毁封 建统治,故排除 C;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不是摧毁封建统治, 故排除 D。 7.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作者欧仁·鲍狄埃用它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 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战斗。这首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 十月革命 B. 巴黎公社 C. 宪章运动 D. 里昂工 人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1871 年 5 月 21 日至 28 日,巴黎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 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国际歌》。1888 年,法国工 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可见《国际歌》与巴 黎公社有关,故排除 ACD,B 符合题意。故选 B。 8. 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自然条件 B. 生活习惯 C. 生产工具 D. 劳动技 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 穴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条件。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 湿润,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生活于北方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地穴 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A 项正确;生活习惯也要受自然环境的塑造,其不 是决定因素,排除 B 项;原始社会的劳动技术和生产工具还没有一种质的飞跃,生产力水平 较为低下,其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也不强,因此劳动技术和生产工具都不是当时房屋建造 的决定性因素,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9.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 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 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 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由材料“我国最早
种植水稻”可知指河姆渡遗址,故 C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进入原始 农耕时代,半坡遗址最早栽培粟而非水稻,排除 ABD。故选 C 项。 10. 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 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A. 禅让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 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就形成了周朝等级制度,故 D 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邦国时代的首领传承制度,启创立王位世袭制,秦朝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 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1. 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C. 大运河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灵渠 D. 长城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 选项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位于成都平原,是闻名世界的 防洪灌溉工程;B 选项灵渠是秦始皇在统一岭南时,为了运送粮草也修筑的一条人工运河; C 选项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筑的;D 选项长城是 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下而修筑的防御工事。故答案选 A。 12.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 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 开创王位世袭制 D. 实行分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秦始皇最主要功绩是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故答案选 A。 13. 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①《论语》 ②《史记》 ③《资治通鉴》 ④《天工开物》 A. ①③ C. ①④ B.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史记》和《资治通鉴》是中国浩瀚史学中的史学双璧,《史记》记 载的是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述的是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的 历史,都是史学巨著。②③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14. 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 A. 独尊儒术 C. 开发江南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实行汉化 D. 科举取士 【详解】题文中的“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说明孝文帝受中原文化 的影响,开始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进行了著名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称作汉化措施,ACD 选项和孝文帝无关,所以此题选 B。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 《道德经》 C. 《资治通鉴》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 【详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 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选 B。 16.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被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是汉武帝加强中 央集权的措施,与唐太宗无关。故①错误。②③④都与唐太宗有关,故 B 项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17.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 主题的是( ) A. 鉴真东渡 C. 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C 【解析】 B. 玄奘西行 D. 戚继光抗倭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知识,其中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戚继光抗倭都 属于古代的对外交往,ABD 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故答案选 C。 18. 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A. 开始使用牛耕 B. 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C. 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D.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项最能体现宋朝商 业繁荣,D 项正确;开始使用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A 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属 于农业表现,排除 B 项;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也属于农业方面的表现,排除 C 项。故 选 D 项。 19. 下列图 1、图 2、图 3 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 3 反映的朝代是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A. 秦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所以 D 项正确,BCA 错误,故选 D。 20.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 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一般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 三国时期 C. 两宋时期 【答案】C 【解析】 B.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知识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 伴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南宋后期最终完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1.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 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设置台湾府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设置驻 藏大臣 【答案】B 【解析】 【详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属于维护祖国尊严的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件,其中 B 项正确,CDA 项 内容都是中国内部的管理事件,不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2.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为了管理 B. 西藏 C. 云南 D. 青海 A. 新疆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 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 23. 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 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 《伤寒杂病论》 C. 《水经注》 【答案】D 【解析】 B.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 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因而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 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D 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时期张仲景的医学著作,A 与题意不符;《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
性农学著作,B 与题意不符;《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著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C 与题意 不符;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24. 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息息相关,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材料一 古代中国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朝。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 周王让自己的功臣、王室宗亲等到东方去开辟土地,稳定政局,巩固疆土。但是到周王朝后 期,分封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朝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 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材料二 秦汉以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到元朝是统一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 材料三 到元以后明、清时期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开发 的重点是西部地区(新疆、西藏等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西周分封制的弊端是指什么?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 行什么制度?材料二涉及了我国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唐朝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日渐成 熟,请举出一例?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宋朝南方生产的主要粮 食作物、经济作物分别有什么?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藏地区采取的主 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 【答案】(1)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郡县制。曲辕犁;水稻;茶;棉。 (2)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挚签。 (3)经济均衡发展;政治制度保障有力;与民族分裂势力坚决斗争。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弊端是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秦统一后,废除 了分封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日渐成熟。其 中曲辕犁的发明便是明证;宋朝南方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分别有水稻、茶和棉等。 【小问 2 详解】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 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 ”的封号,还拨专款 重修布达拉宫。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 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 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 年,颁布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 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还实行了金瓶挚签制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