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T 698.45—201X
代替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4-5 部分: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Part4-5:Object oriented data exchange protocol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X - XX - XX 发布
201X - XX - XX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T 698.45—201X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3.1 术语和定义 .................................................................... 1
3.2 符号和缩略语 .................................................................. 3
4 通信架构 .......................................................................... 4
4.1 信息交换模型 .................................................................. 4
4.2 面向应用连接的数据交换 ........................................................ 4
4.3 请求/响应类型的数据交换 ....................................................... 4
4.4 通知/确认类型的数据交换 ....................................................... 5
4.5 服务器模型 .................................................................... 5
5 数据链路层 ........................................................................ 6
5.1 帧结构 ........................................................................ 6
5.2 字节格式 ...................................................................... 9
5.3 传输规则 ...................................................................... 9
6 应用层 ........................................................................... 12
6.1 应用层服务规范 ............................................................... 12
6.2 应用层协议规范 ............................................................... 24
6.3 应用层数据单元规范 ........................................................... 28
6.4 应用层编码规范 ............................................................... 67
7 接口类与对象标识 ................................................................. 68
7.1 对象模型 ..................................................................... 68
7.2 接口类的表示方法 ............................................................. 68
7.3 接口类 ....................................................................... 68
7.4 对象标识 .................................................................... 107
7.5 接口类管理 .................................................................. 12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对象标识定义 .................................................. 122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物理单位枚举定义 .............................................. 18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有关一致性协商 ................................................ 18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校验算法 ...................................................... 191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安全认证说明 .................................................. 194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安全模式参数 .................................................. 196
I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状态字、特征字、模式字 ........................................ 199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APDU 编码举例 ................................................. 204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版本信息 ...................................................... 220
DL/T 698.45—201X
II
DL/T 698.45—201X
前
言
本部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L/T 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分为以下部分:
DL/T 698.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1部分:导则;
DL/T 698.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
DL/T 698.3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DL/T 698.3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厂站采集终端
特殊要求;
DL/T 698.33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
特殊要求;
DL/T 698.3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公变采集终端
特殊要求;
DL/T 698.3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
终端特殊要求;
DL/T 698.4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
DL/T 698.4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2部分: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接口协议。
本部分为DL/T 698新增的第4-5部分,并与以上标准共同构成对DL/T 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
抄表系统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
号,100761)。
III
DL/T 698.45—201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4-5 部分: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主站(以下简称“主站”)、采集终端或电能表(以下简称
“终端”)之间,采用的面向对象具有互操作性的数据传输协议,包括通信架构、数据链路层、应用层、
以及接口类及其对象和对象标识。
本部分适用于主站、采集终端、电能表之间采用点对点、多点共线及一点对多点通信方式的通信数
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262.1-2006 信息技术 抽象语法记法(ASN.1) 第1部分 基本记法规范
GB/T 17966-2000 微处理器系统的二进制浮点运算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DL/T 790.6-2010 采用配电线载波系统的配电自动化 第6部分 A-XDR编码规则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1
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object oriented data exchange protocol
基于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建立的一套适用于采集系统的互操作性协议。面向对象建模以接口类实现继
承关系,以对象来封装数据及操作,以对象为互操作的基本要素。
3.1.2
对象标识 object identification
标识终端中对象唯一名称的编码。
3.1.3
逻辑名 logical name
用于标识接口类的实例,它是接口类的第一个属性,它的值与对象标识一致。
3.1.4
1
DL/T 698.45—201X
类标识码 class id
用于区别对象接口类的标识码,相当于接口类的名称。
3.1.5
服务器地址 server address
指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访问模型中的服务器(Server)的通信地址。
3.1.6
逻辑地址 logic address
指终端的服务器模型中逻辑设备的地址。
3.1.7
客户机地址 client address
指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访问模型中的客户机(Client)的通信地址。主站访问采集终
端时,采集终端为服务器,主站为客户机;主站访问电能表时,电能表为服务器,主站为客户机;采集
终端访问电能表时,电能表为服务器,采集终端为客户机。
3.1.8
采集启动时标 acquisition start time
指启动一次采集任务时的设备时钟当前值,其值只与启动时刻有关,与执行的时间长短无关。
3.1.9
采集成功时标 acquisition time
指客户机成功接收到服务器响应时的设备时钟当前值。
3.1.10
采集存储时标 acquisition storage time
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的时间。
3.1.11
采集规则 acquisition rules
描述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的内容及其对应关系。
3.1.12
组地址 group address
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设备群组编码,如属于同一行业,同一变电站,同一线路,可以响应同一个命
令。
3.1.13
通配地址 the wildcard address
在十进制编码表示的地址码中出现一位或多位采用了通配符的地址码被称为通配地址。
3.1.14
2
消息鉴别码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DL/T 698.45—201X
消息鉴别码算法的输出。
3.2 符号和缩略语
符号和缩略语见表1 。
符号和缩略语
A
ACD
AD
APDU
A-XDR
B
CA
CSD
DAR
DIR
ESAM
FCS
H
HCS
IC
LSB
MAC
MS
OAD
OI
OMD
PIID
PIID-ACD
PRM
RCSD
RN
ROAD
RSD
SA
TI
TSA
∷=
表1 符号和缩略语
全文
Address
Ask Call Demand
Acquired Data
表示
地址域
请求访问标识
采集数据
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Adapted Extended Data Representation
可调整的扩展数据表示
Binary
Client Address
Column Selection Descriptor
Data Access Result
Direction
二进制
客户机通信地址
列选择描述符
数据访问结果
传输方向位
Embedded Secure Access Module
嵌入式安全控制模块
Frame Check Sum
Hex
Head Check Sum
Interface Class
Least Significant Bit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eter Set
Object Attribute Descriptor
Object Identify
Object Method Descriptor
Priority and Invoke ID
帧校验
十六进制
帧头校验
接口类
最低有效位
消息鉴别码
电能表集合
对象属性描述符
对象标识
对象方法描述符
序号及优先标志
Priority and Invoke ID with ACD
带请求访问标识的序号及优先标志
Primary Request Message
启动标识位
Record Column Selection Descriptor
记录列选择描述符
Random Numbers
随机数
Record Object Attribute Descriptor
记录型对象属性描述符
Record Selection Descriptor
Server Address
Time Interval
Target Server Address
记录选择描述符
服务器通信地址
时间间隔
目标服务器地址
定义为
3
DL/T 698.45—201X
4 通信架构
4.1 信息交换模型
本部分信息交换模型见图1 。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应用进程分别位于不同的设备,它们的信息交换
借助于通信协议实现。
图1 信息交换模型
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应用使用最高层协议的服务,所以应用层是唯一包含服务组件的协议层,应用层
协议数据单元(APDU)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传输帧的链路用户数据域传输。
4.2 面向应用连接的数据交换
本部分是面向应用连接的数据交换协议,数据交换过程见图2 。
图2 面向应用连接的数据交换过程
客户机和服务器在开始通信前,之间的通信信道必须先完成连通,简称预连接。预连接建立后,默
认具有一个最低权限的应用连接,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可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当客户机需要得到较高权
限的服务器服务时,客户机必须发起建立较高权限的应用连接。
4.3 请求/响应类型的数据交换
本部分支持请求/响应类型数据交换,即:客户机应用进程向服务器应用进程提出服务请求,服务
器应用进程向客户机应用进程提供远程服务响应,见图3 。
4
客户机应用服务器应用客户机服务器预连接时间第一阶段:建立应用连接第二阶段:数据交换第三阶段:断开或超时断开应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