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四川遂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四川遂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 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下面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榜样是旗帜..,模范是丰碑..。3 月 28 日,“2021—2022 年度感动遂宁人物”颁.奖典礼在市民中心隆.重举 行,郭思渊等 10 位个人和“塔吊英雄”1 个集体获此殊荣。在受表彰.的人员(集体)中,有为教育事业鞠. 躬尽瘁的小学校长王治国,有孝老爱亲、坚韧.自强的“四川好人”代素琼,有为祖国能源事业殚.精竭虑的 “十佳”劳模李忠良,有“一只手换一条命”的普通居民冉体兰……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个平凡 而伟大的名字,让热泪盈眶.的观众深感震.撼、深受鼓舞。 A. 旗帜.(zhì) 模.范(mú) 鞠.(jǖ)躬尽瘁 B. 丰.碑(hōng) 颁.奖(bān) 坚韧.(rèn)自强 C. 隆.(nóng)重 殊.(shū)荣 殚.(dān)精竭虑 D. 表彰.(zhāng) 震.(zhèn)撼 热泪盈眶.(kuà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模.范(mú)——(mó),鞠.(jǖ)躬尽瘁——(jū); B.丰.碑(hōng)——(fēng); C.隆.(nóng)重——(1óng); 故选 D。 2. 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科技成就已在高山之巅,这是无数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铸就的中国辉皇。 B. 你是天空中的一粒星晨,尽管渺小,却闪耀着无可替待的光亮。 C. “五一”期间,2023 年“知味遂宁”国际旅游美食文化节在广德景区举办,游客纷至踏来,争相品签。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 在冬奥竞技、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的一次次挑战中,一代代青年也成长起来,他们的青春熠熠生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辉皇——辉煌; B.星晨——星辰,替待——替代; C.纷至踏来——纷至沓来,品签——品鉴; 故选 D。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父亲______地说:“我和你妈商量了,你报名参军的事,我们绝不阻止,全力支持你!” ②绿色生活方式已是中国新时尚。热爱自然的情怀,______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③遂宁市大型亲子山水实景奇幻剧《丝路神灯》,以全新的观演______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④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______,那些留下的文物、遗迹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A. 郑重 凝结 模式 流失 B. 慎重 凝聚 模型 流逝 C. 郑重 凝聚 模式 流逝 D. 慎重 凝结 模型 流失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选词填空。 ①郑重:严肃认真。慎重:谨慎仔细,不轻率。此句是说父亲严肃认真地说报名参军的事,所以应选用“郑 重”; ②凝结: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凝聚:聚集,积聚。这里是说热爱自然的情怀积聚成生态文明建 设的强大动力,所以应选用“凝聚”; ③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样式或让人可以仿效学习的标准样式。模型: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 物品。这里是说观演的标准样式,所以应选用“模式”; ④流失:指有用的物质如油脂、矿石、土壤等自然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这里是说时间消逝,所以应选用“流逝”。 故选 C。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当运用古语,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贻笑大方....。 B. 千百年来,涪江川流不息....,滋养着川中明珠——遂宁。 C. 自媒体时代,很多网红在社交媒体平台快速走红,又快速销声匿迹....。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 一个美好的社会,人民总是能够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句中用来形容涪江水流不断,使用对象错误; C.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 B。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B. 宋瓷博物馆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其复合型功能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C. 我市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观光农业、绿道休闲、民俗体验、自驾露营等类型多样的 旅游产品体系。 D. 中学生只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意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研究、整理、搜集”应改为“搜集、整理、研究”; B.词义重复,可删掉“目前的”; 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只要”可改 为“只有”; 故选 C。 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惟有多一些自找苦吃的思想和行动,才能收获更多人生精彩。 ②既然吃苦难以避免,何不勇敢面对它、接纳它,到苦中磨砺成长,从苦中咂出甜来。 ③多吃苦,终进补。 ④实践证明,吃苦不仅是人生的“补药”、进步的“基石”,而且是事业成功的秘笈。 ⑤“苦”作为一种人生况味,就人的本能而言,总希望远离它,但在现实中往往绕不开。 ⑥正如宝玉不经雕琢难以成器,人生不经苦难,也难以燃旺生命的火炬。 A. ①②⑤④⑥③ C. ③⑥④⑤②① B. ③⑤②④⑥① D. ①⑥④⑤②③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通读全文可知,这里主要讲述的是“多吃苦,终进补”的观点,然后分别从什么是“苦”,为什么要吃苦, 吃苦的意义来论述。所以③“多吃苦,终进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应放在开头;结合⑤“‘苦’作为一 种人生况味,就人的本能而言,总希望远离它,但在现实中往往绕不开”可知,这里阐述了什么是“苦”, 因此⑤应放在③的后面;②句中的“既然吃苦难以避免”是承接⑤句中的“但在现实中往往绕不开”,因此 ②应放在⑤的后面;结合④“实践证明,吃苦不仅是人生的‘补药’、进步的‘基石’,而且是事业成功的 秘笈”可知,这是承接②句并引出吃苦的意义,因此④应放在②的后面;结合⑥“正如宝玉不经雕琢难以 成器,人生不经苦难,也难以燃旺生命的火炬”可知,这里运用比喻论证,从反面论证了吃苦的意义,因 此⑥应放在④的后面;①“惟有多一些自找苦吃的思想和行动,才能收获更多人生精彩”是对全文的总结, 因此①应放在最后面。综合以上可知正确的排序应是:③⑤②④⑥①; 故选 B。 7.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其中“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猎 猎作响”都是偏正短语。 B. 我喜欢泰戈尔的诗:“在那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星,指引着我的生命通过未知的黑暗”。此句中的句号应 该放在后引号前。 C. “埋骨何须桑梓..地”“巾帼..不让须眉”“我以我血荐轩辕..”“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加点词分别指家乡、 妇女、男子、祖国、史册。 D. 新闻采访提纲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 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积累。 A.“耀武”和“扬威”都是动宾短语,两者结构相同,所以“耀武扬威”是并列短语,不是偏正短语; 故选 A。 8.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创作了许多经典散文。《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背影》用朴素平实而不失 典雅的语言,描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的过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B. 鲁迅的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善良淳朴的六一公公、聪明能干的双喜、尖酸刻薄的杨二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嫂、麻木愚钝的中年闰土、迂腐可笑的孔乙己…… C. 演讲的核心是“演”,《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就用了夸张的语言和动作义愤填膺地对国民党反动派 进行了严厉谴责。 D.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运用了象征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C.演讲的核心是“讲”,《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用了适当的语言和动作义愤填膺地对国民党反动派进 行了严厉谴责; 故选 C。 二、积累运用(26 分) 青春恰如许,读书正当时。“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既是一个提醒,也是一种倡导。4 月你的学校举行了“经 典润人生”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诵经典,领语言之妙 9. 班级开展“诵经典”活动,作为开幕式主持人,请你用积累的古诗文补全活动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开场白: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诗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大漠孤烟直,①______”的雄浑;有 “佳木秀而繁阴”的夏日,“忽如一夜春风来,②______”的冬雪。离别时以“③______,天涯若比邻”共 勉友人;思念时以“④______”慰籍自己。让我们走进诵读活动,含英咀华,领略语言的魅力。 结束语:漫步古诗苑,让我们在“⑤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知事物兴替;在“出淤泥而不染,⑥______” 中亮高尚节操;用“不义而富且贵,⑦______”养浩然正气;用“⑧______”树远大志向。以书为伴,让 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拥有的将会是强健的精神筋骨,我们收获的将会是丰盈的精神生命。 【答案】 ①. 长河落日圆 ②.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 海内存知己 ④.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濯清涟而不妖 ⑦. 于我如浮云 ⑧. 黄沙百战穿金 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畔、濯、涟”等字容易写错。 第④和第⑧空没有固定答案,所默写的诗句只要与“思念”“远大志向”有关即可。 ④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⑧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品经典,悟情思之美 10. 在“品经典”环节,你们小组准备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参加品诗分享会。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上图是小俊读诗后画的一幅画,请你从诗中选一联为画题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联诗的画面。 所选诗句:_______________ 描绘画面:_______________ (2)小丽准备从整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角度分享品诗感悟,请为她写出分享内容。 【答案】(1) ①.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②. 风在嘶吼,吹的两岸的叶子瑟瑟发抖,不禁发 出了凄凉的悲鸣;清冷的月光挥洒在江面上,照出一叶小舟,孤独的随波摇荡。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 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还将两行泪,遥 客海西头”两句含蕴深情。将思乡怀友之情表达得极其诚挚动人。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 由这幅画中的河流、月亮、小船,可知与“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关联最紧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描绘画面,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修饰、想象,要富有文采。如: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响,似乎发出哀鸣声,让人顿感秋意萧瑟;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随波摇荡的孤 舟。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分析。 表现手法。可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本诗前四句写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写了诗人在山中黄 昏时听见猿鸣,颇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感;“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猿 愁”“风鸣”都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月照一孤舟”,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这是从视觉角度来 写的。 思想感情。全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 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 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一方面有独客异乡的惆 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突出思乡伤感,无可奈何的人生之感。 该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 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辩经典,练思维之缜 11. 互联网时代,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多样。数字化、快餐化的阅读形式受到追捧,经典原著渐被冷落。 为此学校准备举行“今天我们是否需要读经典原著”的辩论赛。 (1)辩论赛需要邀请你的班主任杨老师担任评委,下面是小明邀请时说的一段话,其中表达有误的一句是 ( ) 【A】尊敬的杨老师,您好!【B】为了引导同学们阅读经典原著,学校准备 4 月 23 日上午 9 点在学术厅举 行辩论赛,主题是“今天我们是否需要读经典原著”。【C】您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我们想邀请您担任评委。 【D】请您务必到场! (2)辩论赛进入自由辩论环节,作为正方代表,请写出你的观点。 反方:我方认为不需要阅读经典原著。有些原著篇幅太长,阅读浪费时间;有些原著内容深奥,语言晦涩, 阅读费心劳神。 正方: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我方认为需要阅读经典原著,相比一般时效性的作品,经典原著的魅力在于超越 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经典原著的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本题考查口语表达。 D.有误,“请您务必到场”错,语气生硬,可改为“请您参加”或“期待您的光临”等;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辩论。 反方的观点是“不需要阅读经典原著”,因此正方的观点应为“需要阅读经典原著”,然后说明理由,如: 经典原著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永恒魅力的著作,虽然有的历史久远,但仍然可以与当下对话,具有较强 的包容性。读经典原著,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又能增强我们的思想文化素质。 荐经典,传文学之蕴 12.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阅读经典原著,学校开展“荐经典”活动。 (1)你正在为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制作读书卡,请完善你的卡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 书 卡 主人公: ①_______ 关键情节 人物性格 饭店工作 吃苦耐劳 救朱赫来 勇敢机智 奋勇杀敌 ②_________ 工地铲雪 热情坚韧 ③_________ 身残志坚 (2)填完读书卡,合上书,腰封上的文字深深打动了你。于是想为其他经典也配上这样的腰封,推荐给同 学。请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儒林外史》中选择一本,设计腰封的推荐语。 链接:腰封也称“书腰纸”,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外部装饰物。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 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可以包括内容、主题、感悟、影响等),如下图。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