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 5 页,选择题部分 1 至 3 页,非选择题部分 4 至 5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 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互斥,那么 柱体的体积公式  P A B     P A    P B  V Sh 如果事件 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 S表示柱体的底面积,h表示柱体 的高  P A B      P A P B    如果事件 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那么 锥体的体积公式 V  1 3 Sh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恰好发生 k次的概率 其中 S表示锥体的底面积,h表示锥体的 高  P k n   k C p k n  1  p  n k   k ,  0,1,2, ,  n  球的表面积公式 台体的体积公式 V   h S 1  1 3 S S 1 2  S 2  其中 1 2 ,S S 分别表示台体的上底、下底面积, S  2 4π R 球的体积公式 V  3 4 π R 3 h表示台体的高 其中 R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A={x|1<x<4},B={x|x2-2x-3≤0},则 A∩( C RB)= A.(1,4) B.(3,4) C.(1,3) D.(1,2)
【解析】A=(1,4),B=(-3,1),则 A∩( C RB)=(1,4). 【答案】A 2.已知 i 是虚数单位,则 3+ i 1 i = A.1-2i 【解析】 3+ i 1 i  = 【答案】D B.2-i  = 2 + 4i 2 3+ i 1+ i  2 C.2+i D.1+2i =1+2i. 3.设 aR,则“a=1”是“直线 l1:ax+2y-1=0 与直线 l2:x+(a+1)y+4=0 平行”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当 a=1 时,直线 l1:x+2y-1=0 与直线 l2:x+2y+4=0 显然平行;若直线 l1 与 直线 l2 平行,则有: a 1  2  1 a 【答案】A ,解之得:a=1 or a=﹣2.所以为充分不必要条件. 4.把函数 y=cos2x+1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然后向左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是 【解析】把函数 y=cos2x+1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得:y1 =cosx+1,向左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y2=cos(x—1)+1,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y3=cos(x —1).令 x=0,得:y3>0;x= 1  ,得:y3=0;观察即得答案.  2
【答案】B 5.设 a,b是两个非零向量. A.若|a+b|=|a|-|b|,则 a⊥b B.若 a⊥b,则|a+b|=|a|-|b| C.若|a+b|=|a|-|b|,则存在实数λ,使得 a=λb D.若存在实数λ,使得 a=λb,则|a+b|=|a|-|b| 【解析】利用排除法可得选项 C 是正确的,∵|a+b|=|a|-|b|,则 a,b共线,即存在实 数λ,使得 a=λb.如选项 A:|a+b|=|a|-|b|时,a,b可为异向的共线向量;选项 B:若 a ⊥b,由正方形得|a+b|=|a|-|b|不成立;选项 D:若存在实数λ,使得 a=λb,a,b可为同 向的共线向量,此时显然|a+b|=|a|-|b|不成立. 【答案】C 6.若从 1,2,2,…,9 这 9 个整数中同时取 4 个不同的数,其和为偶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60 种 B.63 种 C.65 种 D.66 种 【解析】1,2,2,…,9 这 9 个整数中有 5 个奇数,4 个偶数.要想同时取 4 个不同的数其和 为偶数,则取法有: 4 个都是偶数:1 种; 2 个偶数,2 个奇数: 2 C C  种; 5 60 2 4 4 个都是奇数: 4 C  种. 5 5 ∴不同的取法共有 66 种. 【答案】D 7.设 Sn是公差为 d(d≠0)的无穷等差数列{an}的前 n项和,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若 d<0,则数列{Sn}有最大项 B.若数列{Sn}有最大项,则 d<0 C.若数列{Sn}是递增数列,则对任意的 nN*,均有 Sn>0 D.若对任意的 nN*,均有 Sn>0,则数列{Sn}是递增数列 【解析】选项 C 显然是错的,举出反例:—1,0,1,2,3,….满足数列{Sn}是递增数列, 但是 Sn>0 不成立.
【答案】C 8.如图,F1,F2 分别是双曲线 C: 2 2 x a  2 2 y b  (a,b>0)的左右焦点,B是虚轴的端点,直线 F1B 1 与 C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 P,Q两点,线段 PQ的垂直平分线与 x轴交于点 M.若|MF2|=|F1F2|, 则 C 的离心率是 A. 2 3 3 C. 2 【解析】如图:|OB|=b,|O F1|=c.∴kPQ= b c B. 6 2 D. 3 . ,kMN=﹣ b c by c = + c b a      y = x x ( x.由 直线 PQ为:y= b c (x+c),两条渐近线为:y= b a ) ,得:Q( ac c a , bc c a );由      by c = + c x ( b a y =- x ) ,得:P( ac  c a  , bc c a ).∴直线 MN为:y- bc c a =﹣ b c (x- ac  c a  ), .又∵|MF2|=|F1F2|=2c,∴3c=xM= 3 c a 2 2 c ,解之得: 2 e  2 a c a  ,即 3 2 令 y=0 得:xM= 3 c a 2 2 c e= 6 2 . 【答案】B 9.设 a>0,b>0. A.若 2 a  2 a  b 2  ,则 a>b 3 b B.若 2 a  2 a  b 2  ,则 a<b 3 b C.若 2 a  2 a  b 2  ,则 a>b 3 b D.若 2 a  2 a  b 2  ,则 a<b 3 b 【 解 析 】 若 2 a  2 a  b 2  , 必 有 2 3 b a  2 a  b 2  . 构 造 函 数 :  2 f x b   x 2  , 则 2 x  x  f  x 2 ln 2 2   恒成立,故有函数  f x 0    x 2 项用同样方法排除. 【答案】A  在 x>0 上单调递增,即 a>b成立.其余选 2 x
10.已知矩形 ABCD,AB=1,BC= 2 .将  ABD沿矩形的对角线 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着,在翻着 过程中,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C与直线 BD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B与直线 CD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D与直线 BC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直线“AC与 BD”,“AB与 CD”,“AD与 BC”均不垂直 【解析】最简单的方法是取一长方形动手按照其要求进行翻着,观察在翻着过程,即可知选项 C 是正确的. 【答案】C 绝密★考试结束前 注意事项: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同一考试(浙江卷) 数 学(理科) 非选择题部分(共 100 分)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 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1.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三 棱锥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cm3. 【解析】观察三视图知该三棱锥的底面为一直角三角 形 , 右 侧 面 也 是 一 直 角 三 角 形 . 故 体 积 等 于 1 2      . 3 1 2 1 3 1 【答案】1 12.若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 ______________. 【解析】T,i关系如下图: T 1 1 2 1 6 1 24 1 120
i 2 3 4 5 6 【答案】 1 120 13.设公比为 q(q>0)的等比数列{an}的前 n项和为{Sn}.若 S 2 23 a S  , 4 2 43 a  ,则 q=______________. 2 S 【解析】将 2 23 a S  , 4 2 43 a  两个式子全部转化成用 1a ,q表示的式子. 2 q   ,解 3 0 ,两式作差得: 2 a q 1  3 a q 1  13 ( a q q 2  ,即: 22 1) q a   即 1   a  1 3 a q a q 1 1 2 a q a q 1 1     2 a q 1 3  3 3 a q 1  2 之得: 3  2 q or q   (舍去). 1 【答案】 3 2 14.若将函数  f x  5 x 表示为  f x   a 0  a 1  1  x   a 2  1  x 2     a 5  1  x 5  其中 0a , 1a , 2a ,…, 5a 为实数,则 3a =______________. 【解析】法一:由等式两边对应项系数相等. 即:      a  5 4 C a  5 5 4 3 1 C a C a 5 4 4 1   a 5  a 3  10 . 0  a 3  0 法二:对等式:  f x   5 x  a 0  a 1  1  x   a 2  1  x 2     a 5  1  x 5  两边连续对 x求导三次得: 2 60 x  6 a 3  24 (1 a 4  x ) 60 (1  a 5  ,再运用赋值法,令 2 x ) x   得: 1 60 6a ,即 3 a  . 10 3 【答案】10   15.在  ABC中,M是 BC的中点,AM=3,BC=10,则 AB AC =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最适合的方法是特例法. 假设  ABC是以 AB=AC的等腰三角形,如图, AM=3,BC=10,AB=AC= 34 . cos∠BAC= 34 34 10   . AB AC   2 34   29 34   AB AC  = cos  BAC  29
【答案】29 16.定义:曲线 C 上的点到直线 l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曲线 C 到直线 l的距离.已知曲线 C1:y =x2+a到直线 l:y=x的距离等于 C2:x2+(y+4) 2 =2 到直线 l:y=x的距离, 则实数 a=______________. d 【解析】C2:x2+(y+4) 2 =2,圆心(0,—4),圆心到直线 l:y=x的距离为:  0 ( 4)   2  2 2 , 故曲线 C2 到直线 l:y=x的距离为 d      d r 2 2 d  .  ,得: 1 0 2 另一方面:曲线 C1:y=x2+a,令 y   2 x x  ,曲线 C1:y=x2+a到直线 l:y= x的距离的点为( 1 2 , 1 4 a ), d   2  1 2  (  1 4 2 a )  1 4  a 2 【答案】 7 4   . a 7 4 17.设 aR,若 x>0 时均有[(a-1)x-1]( x2-ax-1)≥0,则 a=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按照一般思路,则可分为一下两种情况: (A) (B)       ( a - - 2 x - - ( a - - 2 x - - 1) x ax 1) x ax 1 0  1 0  1 0  1 0  , 无解; , 无解. 因为受到经验的影响,会认为本题可能是错题或者解不出本题.其实在 x>0 的整个区间上, 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个区间(为什么是两个?),在各自的区间内恒正或恒负.(如下答图) 我们知道:函数 y1=(a-1)x-1,y2=x2-ax-1 都过定点 P(0,1). 考查函数 y1=(a-1)x-1:令 y=0,得 M( 1 1a  ,0),还可分析得:a>1; 考查函数 y2=x2-ax-1:显然过点 M( 1 1a  ,0),代入得: 2 1    1  a  1 a a      1 0 ,解之得: a   ,舍去 2 a   ,得答案: 2 a  . 2
【答案】 a 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2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 14 分)在  ABC中,内角 A,B,C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cosA= 2 3 , sinB= 5 cosC. (Ⅰ)求 tanC的值; (Ⅱ)若 a= 2 ,求  ABC的面积.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求法等知识点。 (Ⅰ)∵cosA= 2 3 >0,∴sinA= 1 cos  2 A  , 5 3 又 5 cosC=sinB=sin(A+C)=sinAcosC+sinCcosA = 5 3 cosC+ 2 3 sinC. 整理得:tanC= 5 . (Ⅱ)由图辅助三角形知:sinC= 5 6 又由正弦定理知: a sin A  c sin C . , 故 c  . (1) 3 对角 A运用余弦定理:cosA= 2 a  . (2) 2 3 2 2 b c   2 bc or b= 3 3 解(1) (2)得: b  3 (舍去). ∴  ABC的面积为:S= 5 2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