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4 月 8 日四川成都郫县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材料:
A 市是中西部特大城市,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体量迅速扩大,土地等资源 面临紧约
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也制约着特大城市的进一步发
展。因此,当前亟需正确认清特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政
策,未雨绸缪及早部署,以促进特大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特大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关键少数”,大都处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层,
是全国重要城市号的核心和领导城市,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事关我国城市化战
略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及特大城市自身发展等诸多利益关系,本质上是一个重大
的发展问题,应站在更高角度把握政策导向和解题思路。
城以人兴,城兴人聚。特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原因在市场,责任在政府,
重点是调控。人口规模调控,绝非一城一地之事,更非一招一式之功。A 市作为我
国城镇体系中的特大城市,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适时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
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推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
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A 市市委根据深入调研提出了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
的网络城市号重大战略部署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双核共兴”,就是同时建强
“中心城区”和“xx 新区核心区”两大极核 ,着力构建“哑铃型”城市形态 。“双
核”内将建设两座超高层,在 A 市中心附近将建设一座超高建筑,届时或超过成
都第一高楼绿地中心,此外还将在 xx 新区建设一座超高建筑,与 A 市中心的高楼
遥相呼应,形成姊妹楼。“双核”以外是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空、铁、
公、水”四位一体,畅通西部、联接全国、通达全球。
网络城市号建设,可以缩小城市号内城市间的距离,重新整合各城市功能,
加强城市间协作与联系,使其与国内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号发生广泛的联系,并衍
生新的城市带。城市号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极核式、多核式或多点分布式模
式,向网络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
形成“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化城市号格局,A 市将在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布局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其中,中心城区和 xx 新区之间将“加密成网”,
市民可以通过 6 条轨道交通线路、4 条快速路迅速便捷地往返于“双核”,避免了
以往人员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拥堵等问题将有所缓解。
构建大都市区,就是要顺应大城市发展趋势,拓展 A 市外部空间。如何优化
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大通路、促进大开放是关键。A 市提出要深入实施城建
攻坚 2025 规划和城建攻坚行动,加快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
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畅通西部、联接全国、通达全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必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
三大结构,提升城市工作的全局性。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单中心高度集聚、
次中心发育不足、“摊大饼”式发展,往往造成资源环境约束和公共服务供给不
足,“大城市病”凸显。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和拓展发展城市空间,建设
网络城市号和大都市区意义重大。
问题:现在你是 A 市市委书记,要召开一个工作动员会,请写为市委书记写
一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2000 字以上。
要求:说明特大城市的一般发展规律,“网络城市号”对 A 市的重大意义,
面临的困难,解决措施。
[参考范文](2000 字)
走好网络城市号战略发展之路
同志们:
我市是中西部特大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快速增长,
城市体量迅速扩大,土地等资源面临紧约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
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制约着我市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倒逼改革,我市通过调研、
尊重规律提出了网络城市号战略,这与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五
大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为顺利推进网络城市号战略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城市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已有一半以上的人
生活在城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有鉴于此,美国经济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教授把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
21 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并认为城镇化是新世纪对中国而言的第一
大挑战。当前,我市的整体情况:经济增量变大、人口数量巨大、环境质量差、
交通通行差。面临着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城市单中心高度集聚、次中
心发育不足、“摊大饼”式发展,这造成了资源环境约束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我市“大城市病”逐渐凸显。在城市发展规划上的问题:一是资金压力大,现有
财政无力承担。二是科学规划难度大,对决策和规划要求高。三是干部思想转变
不够,部分干部心存疑虑,认识不足。
二、我市“大城市病”解决之道
结合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市委高度重视,经过探索、调研、
论证,提出了符合我市的发展思路——网络城市号建设。网络城市号建设可以推
动我市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推动空
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
网络城市号建设可以缩小城市号内城市间的距离,重新整合各城市功能,加
强城市间协作与联系,使其与国内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号发生广泛的联系,并衍生
新的城市带。城市号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极核式、多核式或多点分布式模式,
向网络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我市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财政筹措力度。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力争省级财政加大转移
支付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联系银行,争取优惠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
设,探索"PPP"等新型建设融资模式;加大市级财政倾斜力度,千方百计解决资金
缺口。
二是加大网络城市号建设宣传力度。由于理念的专业性壁垒的客观原因和宣
传工作的不足的主观原因,导致号众不能理解,不能支持,网络城市号发展理念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号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等新兴
媒体大力宣传网络城市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
局面。
三是强化科学规划决策。积极邀请国内外城建,交通,经济和规划领域专家
为我市“建设网络化城市号”建言献策,光邀公众参与,汇聚民智,努力实现规
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四是统一干部思想。在全市范围就开展一次构建“网络化城市号”思想大讨
论活动。发动干部号众参与,讲清楚市委决策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在全市干
部号众中掀起讨论热潮,最终破除构建“网络化城市号”的思想障碍。
三、构建“网络城市号”的重要意义
走出一条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所谓
新型城镇化,具体来说,就是以人为核心,以扩大内需为目的,以破解深层次的
土地、户籍、社会管理、资源、生态和环保等问题为重点,以产业支撑为手段的
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根据网络城市号建设思路,我市提出了契合我市的“双核共
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号重大战略部署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双核共兴”,
就是同时建强“中心城区”和“xx 新区核心区”两大极核,着力构建“哑铃型”
城市形态。“双核”内将建设两座超高层,在 A 市中心附近将建设一座超高建筑,
届时或超过成都第一高楼绿地中心,此外还将在 xx 新区建设一座超高建筑,与 A
市中心的高楼遥相呼应,形成姊妹楼。“双核”以外是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
“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畅通西部、联接全国、通达全球。
通过网络城市号建设,可以缩小城市号内城市间的距离,重新整合各城市功
能,加强城市间协作与联系,优化和拓展发展城市空间,使其与国内乃至世界其
他城市号发生广泛的联系,并衍生新的城市带。城市号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
极核式、多核式或多点分布式模式,向网络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
网络城市号建设需要达到的效果:一是推进两个转移,降低城区承载压力;
二是建设全市交通网络,打造“半小时生活圈”;三是加大郊区县市公共服务供
给,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真可谓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工作量大、责任重大。
最后,构建“网络化城市号”决策是市委着眼我是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和高
效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拓宽我是发展潜力,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有力抓手,是
我是打造全国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全市干部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更加自觉 地把思想
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投入到这场伟大工程之中,为我市实现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