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宿迁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1. 看拼音,写词语。
chénɡ shú
zhú jiàn
jiānɡ yìnɡ
cénɡ jīnɡ
hěn xīn
měnɡ shòu
ào mì
dī àn
【答案】成熟 逐渐 僵硬 曾经
狠心 猛兽 奥秘 堤岸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熟、逐、僵、猛、奥、堤”容
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上天(
)(
)
②(
)云(
)雾
③未(
)先(
④刀(
)不(
)
⑤(
)头六(
)
⑥(
)(
)
)
神通
A.在学校举行的“爱心义卖”活动中,为了卖出更多物品来筹得爱心基金,我们班同学______,
招来了很多顾客。
B.起先,我还信心满满地答应妈妈要自己打扫房间,可是看到那么多杂物,我犯愁了,就
算有______,一下子也忙不完啊!
【答案】
①. 入
②. 地
③. 腾
④. 驾
⑤. 卜
⑥. 知
⑦. 枪
⑧. 入
⑨. 三
⑩. 臂
⑪. 各
⑫. 显
⑬. ⑥
⑭. ⑤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识记、理解与应用能力。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
发昏。
未卜先知: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未来的吉凶祸富。没有占
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刀枪不入:原义是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各显神通:各自将本领表现出来。
A 句子意思是同学们为了吸引顾客,使出各种招数,因此这里填“各显神通”恰当。
B 句子意思是房间很乱,要做的家务很多,因此这里填“三头六臂”恰当。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即.使(jì)动弹.( tan)愤愤..不平(fèn)
B. 荧屏.(pínɡ)嫩.红(nèn)随.遇而安(suí)
C. 空.隙(kōnɡ)触角.(jué)呼风唤.雨(huàn)
D. 家雀.儿(què)归还.(hái)精疲力竭.(ji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 错误。即使(jì)应为 jí。
B 正确。
C 错误。空隙(kōnɡ)应为 kòng,触角(jué)应为 jiǎo。
D 错误。家雀儿(què)应为 qiǎo, 归还(hái)应为 huán。
4.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睁眼
植物
暮色
横七坚八
B. 大堤
严历
收集
气极
败坏
C. 成熟
著名
犹如
鸭雀无声
D. 葡萄
重叠
招待
人山
人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的积累和辨析。
注意平时对易错字的识记。本题中书写正确的是 D 项。
A 项:横七坚八——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B 项:严历——严厉:意思是严肃而厉害,一般指做错事情后给予的厉害的、高层度的惩罚,
不姑息。 气极败坏——气急败坏:呼吸急促,狼狈不堪,形容非常慌张或恼怒。
C 项:鸭雀无声——鸦雀无声: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5. 神话传说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神祇和英雄,下列人物和形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赫拉克勒斯——用音乐征服草木万物
B. 俄耳甫斯——勇敢的大力士
C. 普罗米修斯——爱恶作剧
D. 辛格比——敢捉弄北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掌握。神话是反映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现象与想像的
故事,它的特点是:赋予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会具有超人力量;情
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A 赫拉克勒斯——勇敢的大力士
B 俄耳甫斯——用音乐征服草木万物
C 洛基——爱恶作剧
D 辛格比——敢捉弄北风
故本题选 D。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叔叔笑着说:“这叫醉草。”
B. “呀,那边荷花池中怎么有笛声?”李叔叔奇怪地问。
C. “别慌!”李叔叔说:“这种带电的植物,不会伤害人,因为它带的电很弱。”
D. 李叔叔把大家带到一棵长满果子的树下说:“这叫哈哈树,树上的果子被风一吹,就会发
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
A 正确。提示语在前,用冒号,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B 正确。提示语在后面,用句号,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C 错误。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D 正确。提示语在前,用冒号,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7. 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修辞手法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
万物的雨露……
③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
④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A. 比喻
排比
对偶
设问
B. 拟人
对仗
拟人
设问
C. 比喻
对仗
拟人
反问
D. 比喻
排比
拟人
反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
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
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
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本句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
②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
叫做排比。此句是由“他的……”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③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
情的样子。本题“唱着”赋予秋虫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④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
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所以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8. 句子长廊。
1.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照样子,
用“秋风”开头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尽快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震后,灾区的小朋友们没有食物、棉衣、鞋子、书本。(用上设问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秋风吹红了枫叶,吹黄了菊花,吹走了燕子。
②. 我们要及时发现、
尽快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③. 地震后,灾区的小朋友们有食物、棉衣、鞋子、书本吗?
没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仿写句子以及修改病句。
1.本题主要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
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句子运用排比的手法,用“秋风”开头写一个排比句。示例:秋风
吹黄了枫叶,吹红了苹果,吹落了树叶。
2.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词序颠倒,“及时发现”和“尽快改正”互换位置。即:我们要
及时发现、尽快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3.本题主要考查把句子改成设问句,设问的修辞手法指的是自己提问,自己作答,以便突出
主要论点,申述所要申述的问题。示例:地震后,灾区的小朋友们有食物、棉衣、鞋子、书
本吗?没有。
9. 课堂内外。
1.柳摇春白昼,________。________,鹭立蓼花滩。________,秋沼芰荷天。寒食芳辰花
烂熳,________。
2.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________,看不出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_______,只见东
边________的地方出现了________,人群又沸腾起来。
3.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用《雪梅》里的诗句来形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个八字成语来形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
4.《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以前的名字叫_______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女娃游于东海,
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常衔西山之木石,________”。这篇古文选自《________》,
这本书中记载了很多神奇的故事,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梅弄月黄昏
②. 鱼游荷叶沼
③. 春园花柳地
④. 中秋佳节月
婵娟
⑤. 还是风平浪静
⑥. 响声越来越大
⑦. 水天相接
⑧. 一条白线
⑨. 梅须逊雪三分白
⑩.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⑪. 尺有所短
⑫. 寸有所长
⑬.
女娃
⑭. 溺而不返
⑮. 以湮于东海
⑯. 山海经
⑰. 夸父追日
⑱. 大
禹治水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了课文的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选自《声律启蒙》。原句: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春园花柳
地,秋沼芰荷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2.本题考查了课文的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选自《观潮》。课文原句: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和成语积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
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
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4.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课外收集及积累。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
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以前的名字叫女娃。精卫填海的原因是“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精卫填海的过程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篇古文选自《山海经》。根据
平时的积累,写出《山海经》里别的故事即可。示例:《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等。
文言文阅读
王戎
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①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②攀栏而吼,
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③,戎湛然④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纵:任凭。②承间:趁机。③辟易颠仆:惊慌闪躲,摔倒伏地。④湛然:冷静
沉着的样子。
10. 根据古文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11. “虎承间攀栏而吼”,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承间/攀栏/而吼
B. 虎/承间/攀栏而吼
C. 虎承/间攀栏/
而吼
12. 根据注视,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当“虎承间攀栏而吼”时,其他百姓的反应是_______;王戎的反应是________。(用原
文回答)
14. 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观
11. B
12. 老虎趁机攀上栏杆大吼,声音震动大地。
13.
①. 无不辟易颠仆
②.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14. 王戎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冷静沉着的人。
【解析】
【分析】参考译文:魏明帝在宣武场上砍掉老虎的爪子和牙,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
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吓得退避不迭,跌倒
在地。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补全标题的能力。
标题一般能体现章的主要内容或表达的主题。本文主要写了魏明帝在宣武场上砍掉老虎的爪
子和牙,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去看,老虎发出吼叫,别人都害怕,王戎不怕。所以可补全标
题为“王戎观虎”。
【11 题详解】
本题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要读懂诗句含义,注意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音节划分,
划分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二是按意义单位(相当于句子成分),划分文言文
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虎承间攀栏而吼”意思是老虎趁机攀住栅栏大吼。故划分停顿为;虎/承间/攀栏而吼。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承间:趁机。句子意思 为:老虎趁机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文言文内容填空。
结合“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可知,听到虎声震地时,王戎的反应是
湛然不动,了无惧色,其他围观者的反应是无不辟易颠仆。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阅读可知,王戎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老虎爪牙已断,所以才不害怕。可知,王戎是个
善于观察和思考、冷静沉着的人。
阅读。
蛛网的建筑(节选)
蜘蛛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我喜欢去观察那些小蜘蛛,它们会在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开
始 工作。它们工作的时候互不打扰,都待在各自的地盘上。
我选择了一只正在打“地基”的小蜘蛛作为观察对象。它的丝是用后腿从身体上拉出来
的。 这些丝的一端被固定住,然后蜘蛛一边拉丝,一边无规则地乱爬。在它不停地忙碌下,
一个丝架 子被它织好了。这个丝架的结构很不规则,但非常牢固。这个垂直的、扁平状的
丝架就是我们 所说的“地基”。最后,它将一根丝横穿过地基。
“地基”打好了,接下来它要开始做网。它从横穿“地基”的那根丝的中间开始往外爬,
爬到丝架边缘之后再原路返回。就这样,一根根丝被它拉了出来。如果没有看过它的工作过
程,谁 都以为它是按顺序织出的这些辐条。因为完工后的网非常整齐、非常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