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10 页,共六部分,23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请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 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跟着课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段多么神奇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完善这份旅行攻略,为同学们提 供指南,使旅行更精彩! 卷首语 现在最火的旅游方式,当属“特种兵”式旅行。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金钱,游览尽 可能多的景点。可是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西安、南京、洛阳和北 京,少了历史的浸润..,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 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有人说“特种兵”式旅行有遗憾..,因为只能粗略地 看看景物,所以很难感受到景点的人文特质。不如在旅行前,让我们先来一场纸上的旅行吧!去欣赏藏在 课本里的锦绣..山河,去品味藏在课本里的美味佳肴,去聆听藏在课本里的千古决唱..……来吧,一起! 1. 检查文段,你发现了一处书写错误。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表达的是“处处渗透着历史的记忆”的意思,所以“浸润”中有错字。 B. 因为表达的是“对其中的不足感到惋惜”的意思,所以“遗憾”中有错字。 C. 因为表达的是“对课本美丽景象的赞叹”的意思,所以“锦绣”中有错字。 D. 因为表达的是“诗文创意达到最高水平”的意思,所以“决唱”中有错字。 2. 你检查后发现,画线句的表达比较口语化,若换成下列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舟车劳顿 B. 走马观花 C. 屏息凝神 D. 行色匆匆 3. 请你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 A. 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B. 具有千百年历史的胜地 C. 被历史遗留下来的标本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本题考查字形。 D.“决唱”应为“绝唱”,意为诗文创意达到最高水平。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舟车劳顿,形容旅途疲劳困顿,不符合句中用来形容“粗略地看风景”之意; B.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正好符合句中 用来形容“粗略地看风景”之意; C.屏息凝神,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唯恐不能完成的神态,不符合 句中用来形容“粗略地看风景”之意; D.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不符合句中用来形容“粗略地看风景”之意;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原句中“不是”“而是”代表转折关系,“被时间风化的标本”样子和原来一样,但是缺少了生命,A 中“活 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符合此意。 故选 A。 第一部分 景点推介 景点一:绍兴古城 下面是“绍兴文旅”公众号发布的文字片段: 绍兴的雨,轻盈得像春天做的一场梦【甲】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你坐上摇曳的乌篷船,看艄公划桨 摇橹,静听雨落篷顶,好不惬意。陆游在一首词中提到的“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乙】指的就是乌篷船。 乌篷船穿梭在蜿蜒河道之中,载满了两岸烟火,载满了淡淡乡愁。 4. 根据语境,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 【乙】,” B. 【甲】。 【乙】,” C. 【甲】, 【乙】”, D. 【甲】。 【乙】”, 5. 有同学根据这段文字创作了一副对联,请你判断合适的下联是( ) 上联:烟雨长堤路, A. 水乡乌篷梦 B. 流水曳乌篷 C. 乌篷小画船 D. 雨打乌篷声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4. D 5. C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句子“绍兴的雨,轻盈得像春天做的一场梦”和“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你坐上摇曳的乌篷船,看艄 公划桨摇橹,静听雨落篷顶,好不惬意”可知,这是两个陈述句,“绍兴的雨,轻盈得像春天做的一场梦” 句意完整,因此它的后面应用句号; 结合句子“陆游在一首词中提到的”“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指的就是乌篷船”可知,“轻舟八尺,低 篷三扇”是引用的句子,因此“轻舟八尺,低篷三扇”要用引号,此句的前面已经有了前引号,所以在“低 篷三扇”的后面要加上后引号,“指的就是乌篷船”是对“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的解释,因此后引号的 后面应加上逗号,表句内停顿;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上联“烟雨长堤路”的结构是:两个字 的名词+三个字的名词。 A.“梦”的读音是 mèng,不符合仄起平收规则; B.“曳乌篷”是动宾结构短语,与上联“长堤路”不对称; D.“雨打”是主谓结构,与“烟雨”不对称; 故选 C。 景点二:壶口瀑布 下面是魏巍《黄河,我的母亲河》中的片段: 6. 有同学对这段文字的精彩语句进行了批注,你认为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向北望去,①那滚滚黄流像千万匹战马 ①把黄流比喻成千万匹战马,“疾 疾驰而来,两岸群山似在惊飞后退。俯视窄 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流速快、 窄的壶口,狂涛如同争相夺路的黄龙②扑.下 气势磅礴的特点。 断崖。 ②“扑”字用得好,把黄河拟人化, 呵!看,黄河在一霎时竟③立.起来了! 生动形象描绘了黄河奔流而下、声响 ④壶口瀑布,你哪里是什么瀑布呢?世 震天的场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上哪有这等声势的瀑布!不,这不是瀑布, ③“立”字用得妙,写出瀑布水量 这是夺路求生的惊涛,是冲决一切的狂澜, 大、流速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被瀑 是集千钧之力准备与敌决一死战的大军,是 布壮观景象震撼的心情。 不容任何人轻侮的那种尊严和力量! ④运用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了作者 对壶口瀑布磅礴水势的赞叹之情。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和书体特点说明理由。 【甲】 【乙】 【答案】6. B 7. 我更喜欢乙,因为乙用笔遒劲有力,笔画流畅连绵,能体现出黄河奔流的磅礴气势。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B.有误,“扑”并未写出黄河“声响震天”的特点,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甲为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乙为行书,行云流水、舒展有 型、疏密得体;黄河气势磅礴,用行书更能体现这个特点。 第二部分 文化列车 经典一:(共 6 分) 8. 诗文积累 跟着课本去旅行,徜徉在经典作品中,憧憬美好生活。我们可以从《关雎》的“①_____,②_______”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中想象滩头水畔、水鸟和鸣的美好画面,这是青年人对纯真爱情的憧憬;我们可以从《礼记》“③______, ④_________”中感受推己及人、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这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我们可以从《桃花源 记》的“⑤__________,鸡犬相闻”“⑥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中看到老幼皆安、邻里欢愉的世外桃 源,这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答案】 ①. 关关雎鸠 ②. 在河之洲 ③. 故人不独亲其亲 ④. 不独子其子 ⑤. 阡陌 交通 ⑥. 黄发垂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本题中的易错字词有:“雎鸠”“阡陌”“垂髫”等。 经典二:(共 5 分) 阅读《石壕吏》,完成各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 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即使是“室中更无人”,差役也不依不饶,老妇人虽然年老力衰,也只能“①________”,以此保全家中 仅存的三人。结尾一句“独与老翁别”含蓄表达了他对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②_______。 10. “妇啼一何苦”一句中的“苦”字最能体现老妇人的境遇。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老妇人“苦” 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9. ①. 请从吏夜归 ②. 深切同情 10. ①丧子之苦 ②生活之苦 ③战乱之苦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虽然老妇人年老体衰,但是为 了保全家中人,老妇人也只能跟着官吏去服兵役,所以此空应填:请从吏夜归。 第二空:《石壕吏》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所以 此空应填:深切同情。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根据“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概括为:丧子之苦; ②根据“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等可概括为: 生活之苦; ③根据“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等可概括为:战乱之苦。 经典三:(共 8 分) 阅读《马说》,完成各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策之不以其道”中“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万全之策. B. 走为上策. C. 策.马奔腾 D. 出谋划策. 1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候能够吃下一石粮食。 理解:作者强调千里马食量惊人的特性,正是为了谴责“食马者”的无知。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翻译: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理解:作者认为千里马不如普通的马,因此心中充满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 C.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理解:这句话借“食马者不识千里马”,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慨。 13. 根据上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材料二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 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②矣,而或不知其细,舍③问,其奚④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达:通达,通晓。②大:大的(道理、原则)。③舍:放弃,不要。④奚:怎么。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揭露了统治者的 愚妄浅薄,希望统治者能够①______;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明了自己②_______的志向;刘开 认为要学有所成,就需“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相结合。 【答案】11. C 12. B 13. ①. 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②.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③. 好学 ④. 勤问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例句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策,动词,驱使; A.万全之策: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策,名词,办法; B.走为上策: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策,名词,策略,办法; C.策马奔腾:用鞭子驱赶马匹,跳跃奔跑。策,本意为名词,马鞭,这里指动词,驱赶; D.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策,名词,计策;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及理解。 B.有误,此句表达的意思是作者在为千里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借助反问的句式,强烈地表达内心的不平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和悲愤。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马说》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 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 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所以此空应填: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第二空:《爱莲说》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所以此空应填: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第三空和第四空:根据“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 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等句可知最后两空应填:好学、勤问。 【点睛】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 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 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 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 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 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经典四:名著阅读(共 5 分) 14. 旅行是身体的阅读,读大千世界的无字书。阅读是精神的旅行,在经典中行走,在行走中感悟。读了 《经典常谈》,你有哪些收获?请结合你所读过的经典作品,谈谈你在思想认识或写作技法上的收获。(100 字左右) 【答案】示例:(思想认识)阅读这些经典篇章可以奠定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高度,影响一个人文化人格的发 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传承优秀经典文化。很多古代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 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还可以将书中的思想运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当中,阅读经典作品对于中学生 的思想也是一种升华。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