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S-32 K-39 一、选择题(1-20 单项选择,21-25 为不定项选择,共 30 分) 1. 银的元素符号是 A. Ag 【答案】A 【解析】 B. Hg C. Mg D. He 【详解】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银的元素符号是 Ag,故选项正确; B、Hg 是汞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Mg 是镁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He 是氦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风力发电 C. 石蜡熔化 D. 菜刀生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是依靠风力使轮子转动发电,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石蜡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菜刀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 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 变化。 3. 垃圾分类回收是绿色新时尚,矿泉水瓶可归为 A. 湿垃圾 B. 有害垃圾 C. 干垃圾 D. 可回收垃圾 【答案】D
【解析】 【详解】矿泉水瓶是由塑料制成,属于可归为可回收垃圾。故选 D。 4.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B. 21% C. 0.94% D. 0.03% A. 78%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 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故选 B。 5.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导电性 【答案】C 【解析】 B. 硬度 C. 可燃性 D. 密度 【详解】A、导电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硬度,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C、可燃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密度,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 C。 【点睛】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 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 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6. 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海水 【答案】B 【解析】 B. 蒸馏水 C. 自来水 D. 盐汽水 【详解】A、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自来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盐汽水中含有盐类物质、碳酸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镁:OMg C. 二氧化锰 MNO2 【答案】D 【解析】 B. 氢氧化钙:CaOH2 D. 氯化钠:NaCl
【详解】A、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元素写在 左方,非金属元素写在右方,故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中钙离子显+2 价,氢氧根离子显-2 价,化学式为:Ca(OH)2,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中锰元素显+4 价,氧元素显-2 价,化学式为:MnO2,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 价,氯元素显-1 价,化学式为 NaCl,符合题意。 故选 D。 8. 打雷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会生成一氧化氮(NO)气体,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B. +1 C. -2 D. -1 A. +2 【答案】A 【解析】 【详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因为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所以氮元素化合价 为+2 价。 故选 A。 9.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八月十五桂花香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A B C D 解释 分子不停地运动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 分子的质量很小 25 m3 的氧气可以装入 0.024 m3 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子的特性包括:分子是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详解】A.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故解释合理; B.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物质遇冷收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遇 冷变小,故解释合理; C.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故解释合理; D.25 m3 的氧气可以装入 0.024 m3 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氧气装入瓶子的过 程中,分子的间隔缩小,而分子的体积没有改变,故选项不合理。故选 D。 10.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点燃 A. S+O2 SO2↑ 点燃 C. Mg+O2 Mg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点燃 B. 4P+5O2 2P2O5 点燃 D. 4Fe+3O2 2Fe2O3 【详解】A、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时标气体符号,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金属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1. 实验操作正确的 A. 倾倒液体 B. 量取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过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倾倒液体试管略倾斜与试剂瓶瓶口紧靠,瓶塞倒放在桌面,标签朝向手心,正 确。 B、量取液体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持平,错误。 C、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D、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错误。 故选 A。
12. 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C H O+3O 6 点燃 2 2X+3H O 2 ,则 X 的化学式为 A. CO 【答案】B 【解析】 B. CO2 C. O2 D. 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得,2X 中应含有 C 的个数为:2,应含有 O 的个 数为:1+2×3-3=4,应含有 H 的个数为:6-3×2=0.故可推断 X 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 B。 13. 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氧气做火箭的助燃剂 【答案】D 【解析】 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详解】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 是其化学性质; C、氧气做火箭的助燃剂,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故选 D。 14. 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故 A 不正确;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故 B 不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 C 正确;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 D 不正确。故选 C。 15. 下列符号中,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A. H 【答案】C 【解析】 B. H2 C. 2O2 D. He
【分析】 【详解】A、H 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选项不符合题意; B、H2 可表示氢气及其元素组成、一个氢气分子及其分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C、2O2 表示 2 个二氧化碳分子,只表示微观意义,选项符合题意; D、He 既表示氦元素,还表示氦气,以及一个氦原子,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6.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 点燃 2H2O 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氢气具有可燃性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每 2mol 氢气和 1mol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 2mol 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能燃烧生成水,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得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 2mol 氢气和 1mol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 2mol 水,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17.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硫或木炭等可燃物代替 B.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C. 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观察,记录容器中水进量 D.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故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用硫或木炭等可燃物代替,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一定的,氧气耗尽后,红磷的量再多,水位也不会继续上升,不符 合题意; C、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且火焰熄灭后,应等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不符 合题意; D、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容器内氧气减小,故水面上升,符合题意。 故选 D。 18. 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其中二氧化锰是 B. 生成物 C. 催化剂 D. 混合物 A. 反应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反应物是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和氧气都是生成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二氧化锰是生成物,所以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19. 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称 为“高密度液态水”。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的液态水的 D. 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的液态水的 A. 化学性质不同 小 C. 分子不再运动 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化学性质相同,因为水分子没变,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因为是高密度液态水,所以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的液态水的小,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分子总是不停的运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的液态水的小,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0. 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不合理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B.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总是收集不满—装置可能漏气
D. 测定空气中 O2 的体积分数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 1/5—红磷太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未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会导致高温熔融 物溅落,炸裂瓶底,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可能导致铁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是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导致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 不符合题意;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总是收集不满,可能是装置漏气,不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 O2 的体积分数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 1/5,可能是红磷太少,不能将氧 气完全耗尽,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1.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是 SO2 B. 该反应有新原子生成 C.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D. 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2:3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甲是二氧化硫,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守恒不会产生新原子,该反应没有新原子生成,选项错误,不符合 题意; C、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改变,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C。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B.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