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本题包括 13 小题。1-11 小题,每题 1 分;12,13 小题,每题 2 分。每小题有一个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善存”片富含维生素、钾和镁等,这里的“钾”和“镁”指的是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A. 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的宏观描述是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详解】食物中的营养素有六大营养素,其中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物质的宏观描述是 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说矿物质中含有的钾和镁指的是元素。故选 C。 2. 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 A. 明矾 B. 活性炭 C. 石子 D. 细沙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明矾的作用是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故 A 选项不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除去水中异味,故 B 选项符合题意; C、小石子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固体杂质,故 C 选项不合题意; D、细沙可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固体杂质,故 D 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 B。 3.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氧气的验满
C. 取固体药品 D. 倾倒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图示操作错误; B、氧气的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瓶内,图示操作错误; C、取粉末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图示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对准手心,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4.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葡萄酿酒 C. 冰雪融化 D. 酒精挥 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冰雪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 题意; 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 题意。 故选 B。 5. 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的说法合理的是 A.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总会发光、放热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通过加压降温,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故说法不合理;
B、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不是总会发光、放热,例如食物变质或者钢铁生锈,故说法 不合理; C、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说 法不合理; D、通过加压降温,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故说法合理; 故选 D。 6.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u 【答案】A 【解析】 B. NO2 C. N D. SO2 【分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只有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和某些固态 非金属元素。 【详解】A、Cu 是金属元素,表示铜元素还可表示铜单质,符合题意; B、NO2 表示二氧化氮,但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C、N 表示氮元素,但不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SO2 表示二氧化硫,但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点睛】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和某些固态非金属元素,例如铁、氦、碳、硫、磷等,可 以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 7. 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 A.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食盐和蔗糖 【答案】B 【解析】 B. 食盐和沙子 D. 二氧化锰和铁粉 【分析】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两者都是气体,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 A 错误; B、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 B 正确; C、食盐和蔗糖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 C 错误; D、二氧化锰和铁粉都不溶于水,故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 D 错误。故选 B。 8. 如图是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 Ru B. 原子序数为 44
C. 相对原子质量为 101.1 g D.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44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为 Ru,不符合题意; B、原子序数为 44,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不能表示为 101.1 g,符合题意;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原子序数,不符合题意。故选 C。 9.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变成了新的分子 B.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 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 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因为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的分子,故 A 错误; 在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大小也没有改变,故 B 错误; 在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故 C 错误,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 化,只是分子的间隙发生了改变,D 正确。故选 D。 【点睛】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隙发生了改变。 10. 如图所示,将白磷 (a) 和红磷 (c) 分别装于 Y 形试管的 2 个支管,管口系牢小 气球,将 2 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 (80℃) 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 (b)。观 察到 a 燃烧,b 和 c 不燃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只提供热量 B. a 与 c 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C. b 与 c 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D. 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a 处白磷燃烧,b 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 隔绝空气,a 处白磷燃烧、c 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 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因此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氧气,错误; B、a 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c 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 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 C、b 处白磷和 c 处红磷均不燃烧,无法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 ; D、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容易使塞子进出,故与 Y 型瓶加塞子 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气压,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正确。 故选 D。 11.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酒精灯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B. 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 D. 木材着火,用水扑灭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 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由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 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选项 正确; B、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 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同时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液 态二氧化碳马上变成气体不残留任何残留物,可以更好地保护图书档案,此灭火方法既考虑 了灭火又考虑到保护图书档案资料,是正确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住隔绝空气灭火,不可用水灭火,否则会增加失 火面积,故选项错误; D、木材着火用水扑灭,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故选项正 确; 故选 C。 【点睛】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或撤离可燃物的原理进行灭火。 12. 甲醛(化学式为 CH2O)是室内装潢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 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 C. 甲醛由 1 个碳元素、2 个氢元素、1 个氧元素组成 D. 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不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错误; B、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甲醛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元素不能说个数,错误; D、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2):16=6:1:8,正确。 故选 D。 13. 鉴别下列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 质 试剂或方法 硬水和蒸馏水 加肥皂水 二氧化锰和碳酸氢铵 看颜色 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A B C D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蒸馏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正确; B、二氧化锰为黑色,碳酸氢铵为白色,颜色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都会熄灭,不能鉴别, 错误; D、白酒和白醋气味不同,可以通过闻气味来鉴别,正确。 故选 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50 分) 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用于防腐,是因为______。 (2)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所需的氧气来自电解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需要“人造空气”供给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
为 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______。 “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飞机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压入燃烧室,促进了航空煤油的燃烧。高密度空 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______。 (5)修建高铁过程中常用黑火药 (含 KNO3、S、C) 进行工程爆破,黑火药爆炸时产生浓 烟,推测该浓烟中含有 K2S,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 (6)果糖 (C6H12O6) 主要存在于蜂蜜、水果中,具有口感好、甜度高等优点。果糖分子中 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果糖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不要求计算 结果)。 【答案】(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通电 (2) 2 2H O 2H +O  2 2 (3) ①. 氧气##O2 ②. 相同 (4)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反应物中含有钾、硫元素 (6) ①. 1:2:1 ②. 16×6 12×6+1×12+16×6 ×100%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 【小问 2 详解】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 2H O 2 2H 2 +O 2  ; 【小问 3 详解】 “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氧气; “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均是由氮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 【小问 4 详解】 高密度的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 【小问 5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钾元素和硫元素,故推测 该浓烟中含有 K2S; 【小问 6 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果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2:6=1:2:1;
果糖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16 6     12 6 1 12 16 6    100% 。 15.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完成下列实验中的问题: (1)实验 1,倒入紫色石蕊溶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 2,用如图装置,制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 资料:Ⅰ、 HCOOH 浓硫酸 (甲酸) H O+CO 2 Ⅱ、 Δ CuO+CO Cu+CO 2 ①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浓硫酸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浓硫酸是 ______。 ②反应Ⅱ中在 a 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实验 3,两端同时挤出浓氨水,A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______。设计 A、B 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 H O+CO =H CO 2 2 2 3 (2) (3) ②. 催化剂 ①. 分解反应 ①. 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③. 黑色固体变红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 研究温度对分子 运动速率的影响(写具体现象如分子在热水中运动更快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 软塑料瓶变瘪,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 2 CO +H O H CO= 2 2 ; 3 【小问 2 详解】 ①反应Ⅰ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浓硫酸在反应前后改变物质反应速 率,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浓硫酸是催化剂; ②由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是红色金属,因此现 象是:黑色固体变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