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燃料最清洁的是(
)
A.化石燃料 B.一氧化碳 C.氢气 D.酒精
【解析】A、化石燃料燃烧除了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外,还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造
成环境污染;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D、酒精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答案】C
2.下列图标表示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
B、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
D、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环境保护标志。
【答案】B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羊毛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食用水果和蔬菜能补充维生素
C.适量的补充碘元素能预防甲状腺疾病
D.NH4HCO3 是一种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氮肥
【解析】A、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B、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食用水果和蔬菜能补充维生素;
C、人体缺乏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适量的补充碘元素能预防甲状腺疾病;
D、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氮肥。
【答案】A
4.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金属铜常用于制导线
B.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甲醛可用于食品防腐
【解析】A、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所以金属铜常用于制导线;
B、生石灰易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来做食品干燥剂;
C、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甲醛有毒,所以食物不能用甲醛溶液来泡制。
【答案】D
5.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湿法
冶金的先驱。反应原理为:Fe+CuSO4===Cu+Fe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无明显现象
B.该反应能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增大
【解析】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会观察到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
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
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
反应;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减小。
【答案】C
6.红豆杉被认为是一种抗癌植物,因从红豆杉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C47H51NO14)对癌症疗效
突出。紫杉醇是一种白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杉醇是一种氧化物
B.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53
C.直接用水溶解就可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
D.紫杉醇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7:51:1:14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紫杉醇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
化物;
B、紫杉醇(C47H51NO1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47+1×51+14+16×14=853;
C、紫杉醇难溶于水;
D、47:51:1:14 是紫杉醇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
【答案】B
7.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3Mg+N2
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A、燃烧若利用不当会造成火灾,不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B、人类获
取能量的方式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如太阳能、核能、其它的化学反应等;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不一定能燃烧,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D、3Mg+N2
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D
8.某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吸收废气中的 SO2,部分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流程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B.饱和食盐水中的 NaCl 没有参与反应
C.用 CO2 制取 NaHCO3,符合低碳理念
D.用 CaSO4 和煤灰制水泥,实现废物再利用
【解析】A、煤炭中的硫元素转化为硫酸钙中的硫元素,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因此该流
程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B、由图示流程可知,最终的生成物中没有氯化钠,所以饱和食盐水中的 NaCl 参与了反应;
C、由图示流程可知,用产生的 CO2 制取 NaHCO3,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D、由图示流程可知,用 CaSO4 和煤灰制水泥,实现废物再利用。
【答案】B
9.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及方法
A
B
C
D
检验 NaOH 溶液中有 Na2CO3
取样,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除去二氧化碳中水蒸气
将气体通入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分离 CaCO3 和 CaCl2 固体的
向混合物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混合物
【解析】A、Na2CO3 能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与足量氯化钡
溶液不反应,可以检验 NaOH 溶液中有 Na2CO3;
B、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
C、生石灰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D、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滤后不能分离出碳酸钙。
【答案】A
10.物质是变化的,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
)
A.Mg→MgO→MgCl2
B.Fe2O3→Fe→FeCl2
C.CaCO3→Ca(OH)2→CaSO4
D.S→SO2→SO3
【解析】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在一定条
件下能实现一步转化;
B、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
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一步转化;
C、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碱溶液反应,不能一步转化生成氢氧化钙;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能实
现一步转化。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7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
11.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
(2)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A、B、C、D 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4)在 B、C、D 中与 A 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字母序号);
(5)氢化钙(CaH2)是一种制取氢气的原料,在氢化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氢化钙
【解析】(1)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
(2)根据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3)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因为 BC 的质子数相同,所以 BC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 粒子的最外层有 2 个电子,B 粒子最
外层也有 2 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5)钙元素通常显示+2 价,所以 CaH2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
氢氧化钙和氢气。
【答案】(1)2;(2)40.08;(3)BC;(4)B;(5)-1
↑
CaH2+2H2O===Ca(OH)2+2H2
12.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变化 I 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化学”);该变化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
;
(2)①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变化Ⅱ是化学变化的方法是
(填一种);
②变化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名称或符号)。
【解析】(1)变化 I 是微粒的间隔变小了,属于物理变化;该变化中的“一定条件”可能
是增大压强或降温或加压降温;
(2)①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有氨分子生成,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变化Ⅱ是化学变化
的方法是:用红色湿润的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② 变 化 Ⅱ 是 氢 气 和 氮 气 在 一 定 条 件 生 成 了 氨 气 , 反 应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 N2 +
3H2
2NH3;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1)物理 增大压强或降温或加压降温;(2)①用红色湿润的石蕊试纸检验生成
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②N2+3H2
2NH3 氢原子和氮原子
13.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物质。
(1)自然界中的水通常含有一些杂质,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常采用的操作是
;
(2)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现需要配制 5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食盐溶液用于农业选种,
操作过程如图 1。
①计算得出需要食盐的质量是
g;
②称量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A.在天平的左盘放入所需的食盐
B.在天平的右盘放入所需的砝码
(3)要比较 NaCl 和 KNO3 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测定的数据可以是:相同温度下,等质量
的溶质完全溶解达到饱和时所需水的质量;或
;
(4)图 2 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在 20℃时,饱和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为
方法来提纯 KNO3。
(结果保留到 0.1%);KNO3 中混有少量的 NaCl,最好采用
【解析】(1)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可用过滤的方法;
(2)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需要 NaCl 的质量为:500g×15%=75g;
②称量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在天平的左盘放入所需的食盐;
(3)要比较 NaCl 和 KNO3 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测定的数据可以是:相同温度下,等质量
的溶质完全溶解达到饱和时所需水的质量;或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
的溶质质量;
(4)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g
100g
36g
100%
26.5%
若 KNO3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NaCl 时,可通过提纯的方法是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1)过滤;(2)①75;②A;(3)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
溶质质量;(4)26.5% 降温结晶
14.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在不同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对氧气浓度的要求不同,人类
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上一般采用甲路径分离净化后的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在生产中应控制温度的范围
是
;(已知在 1.0l×105Pa 时,O2 的沸点为-183℃,N2 的沸点为-196℃)
(2)实验室常通过丙、丁、戊三种路径来制取氧气;
①写出装置 C 中 a 仪器的名称
;
②若用路径戊,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③若用路径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在这三种路径中消耗能源最少的是
(填序号);
(3)在上述五个路径中最适合潜水艇中获得氧气的是
(填序号)。
【解析】(1)工业上一般采用甲路径分离净化后的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在生产中应控制温
度的范围是:-196℃≤t<-183℃,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2)a 仪器的名称水槽,是盛水的仪器;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如果用双氧
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要注意配平;在这三种路径中消耗能源最少的是丁;
(3)在上述五个路径中最适合潜水艇中获得氧气的是乙,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1)-196℃≤t<-183℃;(2)①水槽;②A;③2H2O2
2H2O+O2↑;④丁;
(3)乙
15.通过调控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可以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Zn+H2SO4===ZnSO4+H2↑,Zn+2H2SO4(浓)===ZnSO4+2H2O+SO2↑;反应物相同,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