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下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法。展示素材东北三省各种特色美食
【设置疑问】锅包肉、地三鲜、小鸡炖蘑菇、东北大米都异常的香甜可口。可是大家知道之
前的东北可是一大片荒地吗?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东北的农业
【展示素材】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纪录片
【问题】
(1)纪录片中提到哪些因素使东北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又有什么阻碍因素呢?
(2)所有因素中自然因素有哪些?
(3)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师生双边互动】
(1)变化因素:政策、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土壤深厚肥沃、雨热同期、地形
平坦开阔、地广人稀、水源充足,灌溉便利。阻碍因素:纬度高,低温冻害。
(2)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3)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4)正是有这么多便利条件让东北平原从“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北大荒”
变成了美食遍地的“北大仓”。同时也要了解春秋期间,受寒潮影响,容易产生低温冻害,
粮食来之不易,要节约用粮。
【问题】可是爱吃美食的人多了,粮食需求量大了,同时也会对自然产生影响,会有什么影
响呢?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师生双边互动】
(1)用地面积增加
(2)破坏自然环境,砍伐树木
(3)湿地锐减
【补充材料】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 2 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
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沿海区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
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
是沼泽湿地。
【教师总结】因此我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起自然保护区,这才
能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东北。
环节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后活动,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学生自主归纳影响粮食生产
的因素,总结并写成纸条交给地理课代表。
环节四:小结作业
搜寻其他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式,类比我国东北地区,为可持续发展建言献
策。
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播放新闻:南京江陵的汤山发现了一枚王冠虫化石,王冠虫是一种史前海洋生物。王冠虫从
深海到了汤山,他的表兄从热带到了南极,海陆在变迁,大陆在漂移,那你知道王冠虫在疑
惑什么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本课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有关板块运动的知识,都藏在了一张藏宝图当中,大家一起闯关寻宝。
第一关 爱拼才会赢(板块构成)
团队任务:呈现全球板块示意图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板块构造说理论。
【参考答案】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的板块构造学说,把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震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是海底扩张假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学说的立论依据在于,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被诸如大洋中脊、岛弧、海沟、
深大断裂等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的。几大板块的相互作
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由于板块的强度很大,主要的变形只能发生在其边缘部分。
换言之,即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各板块间的接合部才是活动带。因此,大陆边缘并不是板块
的边界,海岭、岛弧和大断裂才是板块边界所在。对流带动板块由大洋中脊或海岭向两侧扩
张,在岛弧地区或活动的大陆边缘沉入地下软流层完成对流的循环。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
①扩张(或增生)型边界;②俯冲(或汇聚)型边界;③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
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参考答案】
(1)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
得出正确的结论。
(3)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
维,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悬导入法。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设置疑问】毛主席诗中曾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
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
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
【展示活动用具】地球仪
【问题】
(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
(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
【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