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广东暨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广东暨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 学科、专业名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考试科目名称:353 卫生综合 一、最佳选择题(从 4 个备选答案中选 1 个正确的答案,每题 2 分,共 156 分) 1、正态曲线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 A.样本均数和样本标准差 s B.总体均数和总体标准差 C.总体均数和均数标准误 D.样本均数和均数标准误 2、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得到此差别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是指: A. 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 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有显著性 D. 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它的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3、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A. SS 组内=SS 总-SS 组间 B. v 总=v 组间-v 组内 C. MS 组间=SS 组间/v 组间 D. F=MS 组内/MS 组间 4、等级资料比较时应选用________。 A.t 检验 B.t'检验 C. 秩和检验 D.方差分析 5、当统计分析结果是差别无显著性,但所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在界值附近时,下结论应慎重, 是因为: A. 如果将双侧检验改为单侧检验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B. 如将检验水准α=0.05 改为α=0.1 可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C. 如改用其它统计分析方法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D. 如加大样本含量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6、在假设检验中,α和 P 值的关系为。 A. α值越大,P 值就越大 B. α值越大,P 值就越小 C. α值和 P 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D.P 值的大小与α值的大小无关 7、以下可能不服从 Poisson 分布的实例是 A. 广深高速公路一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分布 B. 每毫升水样品中大肠杆菌数分布 C. 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放射出质点数分布 D. 家庭中结核病发生数分布 8、在直线回归分析中,|b|值越大。 A. 所绘散点越靠近回归线 B. 所绘散点越远离回归线 C. 回归线在 Y 轴上的截距越大 D. 回归线越陡 9、行×列表χ2 检验应注意。 A. 任一格理论数小于 5 则要用校正公式 B. 任一格实际数小于 5 则要用校正公式 C. 任一格理论数小于 5 则将相应组合并 D. 任一格实际数小于 5 则将相应组合并
10、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 1000 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 过一段时间后随机抽取了 300 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为 228 名。若要研究该疫 苗在该地区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 A. 该研究的样本是 1000 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样本是 228 名阳性儿童 C. 该研究的总体是 300 名易感儿童 D. 该研究的总体是 1000 名易感儿童 11、关于实验研究中估计样本量大小的依据,正确的是: A.允许误差越大,需要样本越大 B.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越大,需要样本越大 C.个体变异性越大,需要样本越小 D.把握度越大,需要样本越大 12、将 90 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 A、B 和 C 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压的差 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________。 A. 作三个样本两两间差值比较的 t 检验 B. 作三个样本差值比较的方差分析 C. 作服药前后配对设计的 t 检验 D. 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 13、对统计图和统计表标题的要求是。 A. 两者标题都在上方 B. 两者标题都在下方 C. 统计表标题在下方,统计图标题在上方 D. 统计表标题在上方,统计图标题在下方 14、四种基本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大小顺序为。 A. 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B.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C.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15、某地 144 例 30~45 岁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近似服从均数为 4.95mmol/L, 标准差为 0.85mmol/L 的正态分布。该地 30~45 岁成年男子血清总胆固醇总体均数的 95%可信区间为 。 A.(4.81,5.09)mmol/L B.(3.28,6.62)mmol/L C.(4.88,5.02)mmol/L D.(4.94,4.96)mmol/ 16、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为 40/10 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心病标 化死亡率为 45/10 万;乙地为 38/10 万,因此可以认为: A. 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B. 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 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D. 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 17、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18、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D. 预防为主的特征 19、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A. 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B. 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 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 D. 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20、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A. 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 B. 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 C. 可预防因素和不可预防因素 D. 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21、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 A.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B.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 C.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D. 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22、发病率指标来自: A. 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 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 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23、某医院心血管内科 2010 年和 2011 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为 100 人和 135 人,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与 2010 年相比,2011 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的危险性更大 B. 与 2010 年相比,2011 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 心肌梗塞 死亡危险的增加没有统计学意义 D. 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的升降 24、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 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B.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C. 病程=发病率×患病率 D. 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25、某地人口为 50 万,过去三年平均每年发生乙脑的患者数为 3 例,而 2006 年的发病率为 3/10 万,这种情况称为: A. 爆发 B. 散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26、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 A. 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水平不一样 B.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 C. 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 D.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 27、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错误的说法是: A. 均是分析性研究方法 B.均属于观察法
C. 均可以计算发病密度 D.队列研究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较病例对照研究强 28、有关队列研究暴露人群的选择,下列哪条是不对的? A.职业人群 B.特殊暴露人群 C.一般人群 D.患有某种研究疾病的人群 29、下列关于队列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属于分析性研究 B. 时间上必须是前瞻性的 C. 一般需要计算人年 D. 随访期间还需要继续收集有关暴露的资料 30、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风险,进行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 的一个随机样本,有 9920 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1000 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 其他人不用。对全部样本人群随访 10 年,结果如下: 中风病例 未中风者 服避孕药者 10 未服避孕药者 10 合计 20 由上表资料能得出哪些结论? 990 8910 9900 合 计 1000 8920 9920 A.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风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群中有 1%发生了中风,而未使 用该药的人群中只有 0.1%发生了中风 B.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的风险,因为中风病例中有 50%(10/20)使用了该药,50%未使 用该药 C.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的风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 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尚有 99%并未发生中风 D.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风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有 50% (10/20)使用了该药,而未中风病例中 10%(990/9900)使用该药 31、一项用来评估女性炎症,以高 C 反应蛋白作为指标和心肌梗死发生之间关系的队列研究, 在此研究中,以 500 例高 C 反应蛋白受试者和 500 例正常 C 反应蛋白受试者进行了长达 20 年的观察。在研究过程中,50 例高 C 反应蛋白和 15 例正常 C 反应蛋白发展为心肌梗 死。高 C 反应蛋白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每 10000 人年)为: A. 10 B. 25 C. 50 D.100 32、在上题中,心肌梗死事件的归因危险百分比是: A. 25% B. 35.5% C. 50% D.70%
33、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OR=1.1, 95%可信区间为 0.7~1.5,这说明: A.OR 值正负联系均存在 B.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 95% C. 总体 OR 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 95%区间说明有联系 D. 总体 OR 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有关,而 95%区间说明没有联系 34、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 例病例中有暴露史者 400 例,而 500 例对照中有暴露史 100 例, 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 A. 80% B. 40% C.20% D.无法计算 35、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 A. 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 B.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 D. 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 36、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 信息偏倚 B. 选择偏倚 C. 观察偏倚 D.混杂偏倚 37、确定传染病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A. 疾病的传染期 B. 疾病的潜伏期 C. 与病人接触的时间 D.疾病的危险程度 38、下列哪些因素可以使人群的易感性降低? A. 新生儿增加 B. 易感人口迁入 C. 免疫人口死亡 D.隐性感染 39、在城镇,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 地区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 A. 2 小时内 B. 5 小时内 C. 6 小时内 D.12 小时内 40、在糖尿病的筛检方案中,A 医师将餐后血糖水平定为 160mg/100ml,而 B 医师将餐后血糖 水平定为 140mg/100ml。这说明: A. 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高 B. 前者的特异度比后者高 C. 前者的假阳性率比后者高 D. 前者的假阴性率比后者高 41、采用两项筛检试验串联使用,可以使筛检试验的哪一特征增加? A. 灵敏度增加 B.特异度增加 C. 患病率增加 D. 阴性预测值增加 42、疾病监测属于: A. 理论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 描述性研究 D.生态学研究 43、下列哪项预防措施不是一级预防?
A. 预防接种 B. 保护环境 C.合理营养 D. 定期复查 44、关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 多因素相互作用复杂性 B.受害人群广泛性 C.作用多样性 D.急性中毒最为常见 45、毒物作用时间达多长时,人体内的蓄积量接近最大蓄积量 A. 2 个生物半减期 B .4 个生物半减期 C .6 个生物半减期 D .8 个生物半减期 46、紫外线的作用不包括 A. 抗佝偻病作用 B. 杀菌作用 C. 色素沉着作用 D. 热效应作用 4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成因是 A. 土壤受“三废”污染 B. 污灌引起土质改变 C. 地质化学条件区域性异常 D. 大气污染物沉降地壳表面 48、Zch 值大则表示: A. 发生死亡的危险性小 B.发生慢性中毒危险性小 C. 发生死亡的危险性大 D.发生慢性中毒危险性大 49、生物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是通过什么途径完成的 A. 新陈代谢 C. 生物转化 B. 食物链 D. 生物化学作用 50、常见三种大气污染物是指 A. CO、CO2、SO2 B. CO2、NO、SO3
分享到:
收藏